字词 | 刘古愚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刘古愚壬寅六十自寿 刘古愚 暾社学谭1911年7期 刘古愚
刘古愚 刘古愚1843~1903liu guyu名光蕡,字焕堂,号古愚。以号行。晚清咸阳县(今秦都区)马庄镇天阁村人。祖父、父均为秀才。15岁失去双亲,靠二兄长抚育,跟随祖父读书习礼。同治四年(1865)童试秀才第一,入关中书院学习。同治十年(1871)至光绪十一年(1885),先后执教于渭南贺象贤、长安李敬恒及三原张云生、胡子周诸家塾馆。其间参加光绪元年(1875)乡试,中陕西第二十七名举人。次年会试落选,绝意仕途,潜心治学。光绪十二年(1886)主讲泾阳泾干书院,十三年(1887)移讲味经书院。光绪二十一年(1895),崇实书院在味经东侧建成,兼任山长。光绪二十五年(1899)康、梁变法失败,因被视为“康党”,力辞两书院山长职,移醴泉县烟霞草堂任教著书。光绪二十九年(1903)二月,应陕甘总督崧蕃之聘,出任甘肃大学堂总教习。同年八月积劳成疾,在兰州逝世,终年61岁。刘光蕡终生从教,勇于改革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掌教味经书院期间,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特列算学为必修课。在书院建造观象台置经纬仪,让学生观察测算。主持崇实书院时,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让学生在院办工厂、农场实践,走教学结合实践、学用兼得的办学之路。他选派具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如杨蕙、孙澄海等人去上海参观、学习织布工艺,孙回陕后仿造轧花机,使机器轧花风行关中棉区。他为味经书院时务斋制订“厉耻、习勤、求实、观时、广识、乐群”六条学规,体现其爱国情怀和教育主张。戊戌维新时期,他的许多学生如胡均、崔志远、李岳瑞等直接参与维新变法活动,在北方实际上起着维新运动旗手的作用。于右任论及戊戌变法有“南康(有为)北刘(光蕡)”之说。“关中一代才俊,什九列其门下”。及门弟子于右任、茹欲立、李子逸、王授金、冯孝伯、杨西堂等人在民国时期的陕西以至西北政治军事和文化史上都有相当高的地位。刘光蕡去世后,门人张鹏一、李岳瑞、王典章、张季鸾等陆续辑其遗著,编为《烟霞草堂遗书》和《刘古愚先生全书》,在西安和苏州相继刊行。 ☚ 刘弘基 刘自立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