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侗族鼓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侗族鼓楼

侗族鼓楼

侗族村落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象与密檐式的佛塔相像。鼓楼全部用木料建造,平面有方形、六角、八角形多种,外面用彩绘作装饰,在各层屋檐板上画满了各种动物、植物的彩色纹样。鼓楼高高地矗立在村子里,成了全村的政治文化中心,是侗族山村中不可缺少的公共建筑。楼内挂有一面鼓,村中有事,击鼓为号,村民即来这里集中。平时村民也在鼓楼休息、聊天、交往,冬季楼内设炭火取暖,夏天备有凉茶供村民解渴,节日时村民就在这里聚会游乐。

☚ 蒙古包   窑洞式住宅 ☛
侗族鼓楼

侗族鼓楼

位于城步县境西南岩寨乡岩寨村。建于清嘉庆二十三年 (1818),彩绘木雕,玲珑精巧。楼有石砌基台,3.6米见方,高2.4米。楼为六柱八角两排构成四方型楼身,高4米。顶上有梁,上写“皇阁巩固,帝道遐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镂刻“双龙抢宝”和“鳌鱼八挂”图案。楼脊两端有对称角翘,楼檐下安满幅“万”字格。中嵌古龙钱雕花窗,四边内设鼓形水浪靠背木栏。楼中悬有“高阁凌云”、“规模鸦俊”,“气象峥嵘”、“星辰可摘”三块门匾和“地胜人争至,楼高月日临”门联。整个鼓楼造型堂皇,装饰典雅。侗族鼓楼是侗家人民游憩娱乐的活动中心。农闲时候,人们在此开展民族文化活动,青年们亦乐于来此交朋结友,播种爱情。

☚ 黄桑坪自然保护区   城步文庙 ☛
侗族鼓楼

侗族鼓楼

鼓楼又名古楼、聚堂。侗语称 “堂瓦”,意为众人公共场所。最早见于明邝露《赤雅》 中的描述:“以大木一株埋地作独脚楼,高百尺,烧五色瓦覆之,望之若锦鳞矣。板男子歌唱饮瞰,夜缘宿其上,以此自豪。”名之“罗汉楼”,系鼓楼雏形。“罗汉”,侗语意“后生”。为侗族特有的公共建筑类型,与凉亭、风雨桥同称为侗族建筑“三宝”。多建于寨头或寨中公场,每寨都有,大寨有24座,一姓一座,成为侗族村寨的标志和族人团结的象征,也是侗寨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建造时侗民全力以赴,捐资、献材、献工,不遗余力,集中体现了侗族建筑艺术的精华。鼓楼吸取和发展了汉民族穿斗木构技术,具有其突出的创造性和表现力。一般为二层重檐塔式建筑,具有集会、议事、休息、接待、文娱、演出等多种用途。当鼓楼地居寨中公场时,底层多作为烤火或休息用;若处于寨内要道时,底层作为通道或兼寨门用。公场一般宽10米、长15米左右,坪面以石板或石卵铺成,一头又配有戏台。个别鼓楼建于半山、大路或田野处,则作眺望、纳凉和休息之用。旧时楼上曾悬长鼓,以便击鼓聚众议事。若遇兵匪骚扰及寨中失火,则击鼓报警,邻寨响应援救。新中国成立后,鼓楼虽失去防御盗匪的作用,但仍是侗族人民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湖南侗乡鼓楼以通道侗族自治县分布最广,保存最为完整。鼓楼均为纯木结构,用穿斗卯榫嵌合。重檐层叠,少则三五层,多达十多层。就其外观和结构特征大致可分四种类型:
❶厅堂式。单层重檐建筑,为发展初期的形式。一般为三间四架的矩形或方形平面。木构多为穿斗与抬梁混合应用,中间四柱升起,用抬梁屋架,局部屋顶抬高。风格浑厚质朴,极少装饰。代表作有通道坪坦乡坪日村旧鼓楼等。
❷干栏式。又称吊脚楼式或过街楼式。底层架空,成为寨中通道或兼作寨门,二层为厅堂。多方形平面,重檐攒尖或歇山顶。结构有内四柱、外八柱或十二柱,主承柱上架对角梁枋支撑四根短柱和雷公柱构成。代表作有黄土乡皇都村尾寨鼓楼等。
❸密檐式。平面正方,内四柱、外八柱或十二柱,通常5—9层密檐,最多达15层。其下檐四方,下部多八方或六方,顶为歇山或攒尖,极富变化。构架多以内四柱为主承柱(也有六柱或八柱的),其间以穿枋与檐柱相连,形成井筒式结构; 再以横枋与檐柱外的悬柱相连。各层檐口均由穿枋挑出,攒尖顶则由雷公柱承托,柱、枋穿插,榫卯结合,完整稳定。密檐收分显著,造型优美,封檐及角脊白底彩饰,格外醒目,极富韵律。为侗寨数量最多、特征最明显的一种,高耸寨中,形成当地的显著标志。代表作有坪坦乡高步萨村鼓楼、坪日村鼓楼、土寨鼓楼等。
❹组合式。即与寨门、厢房等其他建筑组合而成。与寨门组合者,多因历史原因重建、扩建形成,造型别具一格,较为丰富精美。代表作有坪坦乡横岭村河边鼓楼及Ⅰ号、Ⅱ号寨门,阳烂村鼓楼等。与厢房组合者,其一侧或两侧加建厢房,以扩为大戏台或厅堂,形体较为独特,也有利于抵抗风力和增强其稳定性。代表作有坪阳乡马田村鼓楼。

☚ 凤凰黄丝桥古城城楼   通道横岭鼓楼 ☛
0001319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1: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