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使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使节shǐ jié❶使者所持符信。徐铉《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闲游过武夷。 使节shǐjié本指古代卿大夫朝聘天子诸侯时所持的一种“符信”,即一种官职凭证。据《周礼·地官·掌节》载:“凡邦国之使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金也。以英荡辅之。”这里提到的英荡是一种带画的盛器。 使节shǐjié外交使者。 使节shǐ jié由一个国家派驻在另一个国家的外交代表,或由一个国家派遣到另一个国家去办理事务的代表。1878年何如璋《使东杂咏》:“重洋横泛三千里,绝域相从四十人。负弩翻劳神奈令,郊迎使节驻横滨。”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印綬符節部 > 節 > 使節2 使節2 shǐjié 古代使臣出使他國或傳達詔命所執之符信。起自上古,歷代沿襲,形制不盡相同:漢以竹爲竿,上綴牦牛尾爲飾。初純赤,武帝征和二年加黄旄。明則有三簷寳蓋,以黄紗袋籠之,並爲丹漆架以置之。《漢書·王莽傳》:“使節之旄旛皆純黄,其署曰‘新’。”《明史·輿服志四》:“洪武十五年製使節,黄色三簷寳蓋,長二尺,黄紗袋籠之。又置丹漆架一,以節置其上,使者受命,則載以行;使歸,則持之以復命。”又:“禮部奏:漢光武時,以竹爲節,柄長八尺,其毛三重。”清·陸以湉《冷廬雜識·李芝齡師》:“詔持使節南邦,紫塞迎鑾菏澤龐。” 使节❶ 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的符信。《周礼·地官·掌节》:“凡邦国之~,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使者 使者使(使节;使信;使客;音使;大~;公~;边~;来~;锦车使)伻 辂客 另见:传递 消息 交往 信使 ☚ 某种身份的人 支配的人 ☛ 使节shǐ jié❶使者的符节。见“人节”。 使节diplomatic envoy;envoy 使节奉皇命出使的凭信。汉代凡出使巡察,使者均持节以行。汉节柄长八尺,毛三重,以旄牛毛为之。历代沿用其制,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特制“使节”,使者受命, 则载以行; 使归则持之以复命。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