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使持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使持节

使持节

古代使臣出行,持符节以示信义。至魏晋南北朝时,凡督军镇守地方者,往往加以使持节、或持节、假节的称号。使持节得专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隋唐刺史例加使持节,成为虚衔。

☚ 都督   中领军 ☛

使持节

即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 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人; 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隋唐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唐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则为节度使。《周书·王思政传》:“太祖乃以所授景使持节、太傅、大将军、兼中书令、河南诸军事,回授思政。思政并让不受。”

使持节

使持节

朝廷任命到地方主持军民政令的官员,授其旌节称使持节。持节官员,在所辖区域内有诛杀之权。《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三》: “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 《历代官制概略》: “使持节: 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至隋唐刺史例加使持节的虚衔,如某州刺史必带使持节某州诸军事。永徽以后,都督带使持节,即为节度使。”

☚ 使知院   使匈奴中郎将 ☛

使持节shǐ chí jié

汉朝官吏奉旨出使,有的由皇帝授予节杖,提高其权威。三国魏晋及其后,凡重要军事长官出征或出镇某地时,加"使持节",可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吏。隋唐时的"使持节",作为皇帝赐予调动军队的凭信:当时诸州的都督、总管、刺史都加"使持节"之号,但实际不持节;因而无专杀权;唯节度使有节,可以专杀。除"使持节"外,还有"持节"和"假节"。"持节"低于"使持节",只能杀无官职的人,而不能杀官吏。"假节"权力更小,只能杀罪犯,而无权杀平民百姓。

使持节

❶使者持有符节。

❷奉使。


使持节

为某种官员所受特殊权威之称号。始于汉,当时官员奉使外出,由皇帝授予节杖,以代表朝廷,示其权威。魏、晋以后,重要长官出征或出镇,往往加此名号,有诛杀二千石官之权,其次又有持节、假节等,权位稍轻。大臣奉皇帝之命出巡或吊祭时,亦加此号,示其尊崇。隋、唐时诸州都督、总管、刺史多加号使持节,总军戎,但并不带节,唯节度使建双旌双节,故有专杀之权。

使持节

两晋南北朝将帅出征或为方面重任时所加之称号,有权杀戮二千石以下官员。隋唐时为剌史例有的虚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