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余叔岩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余叔岩1890—1943原籍湖北罗田,生于北京。 余叔岩
余叔岩
余叔岩1890——1943名第祺,幼年藝名小小余三勝,湖北羅田人,1890年 (清光緒十六年)生於北京。自幼愛好戲劇,後拜姚增禄、吴連奎爲師,學“汪派”、“奎派”老生戲。13歲登臺,演《魚腸劍》,天津天仙園主聞其名,聘爲臺柱,演須生兼武生,唱多花腔。倒嗓後,致力於武功,並拜譚鑫培爲師。1915年重登舞臺,在廣德樓演《打棍出箱》。1917年與梅蘭芳唱於新明大戲院。1920年自上海返北京後,始懸頭牌,長期在北京新民茶園上演名劇。1925年應上海亦舞臺臺主沈少安之邀,前往演出 《打棍出箱》、《打漁殺家》、《打鼓駡曹》、《打侄上墳》。1927年與楊小樓、王幼卿在開明戲院合作演出,不久退出舞臺,久居家中。1935年爲湖北救災義演《打漁殺家》,此後又唱過一次《盗宗卷》,自此離開舞臺。1943年5月19日在北平病逝。年53歲。擅演劇目有《寧武關》、《南陽關》、《南天門》、《定軍山》、《狀元譜》、《珠簾寨》、《武家坡》、《戰太平》、《洪羊洞》、《打混出箱》、《擊鼓駡曹》、《問樵鬧府》、《四郎探母》、《失印救火》、《審頭刺湯》、《轅門斬子》等。 余叔岩京剧表演艺术家。1890年生,1943年去世。原籍湖北省罗田县,生于北京市。老“三鼎甲”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曾从姚增禄、谭鑫培学艺。初以“小小余三胜”之名在天津演唱。倒嗓后,潜心研究,技艺大进。1915年重登舞台,以一出《打棍出箱》名重一时。善用唱腔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继承了谭鑫培的艺术特点并有所变化,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余派”。代表剧目有《问樵闹府》、《战太平》、《定军山》等。 余叔岩 237 余叔岩1890—1943京剧演员。名第祺,字小云,湖北罗田县人,生于北京。演老生。系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幼承家学,习京剧文武老生,曾师事关联奎、钱金福、谭鑫培等,13岁登台成名,艺名“小小余三胜”。1915年入梅兰芳班社,后挑班演出 《问樵闹府·打棍出箱》、《定军山》等,负誉一时。20年代初,在北京和杨小楼、荀慧生合作演出是其舞台艺术鼎盛时期。晚年主要精力用于培养学生。余叔岩在唱、念、做、打几方面都达到神、奇、美的艺术境界。尤其在唱工方面,咬字行腔圆润玲珑,朴中见巧,淡里寓浓,韵味醇厚典雅,抒情细腻含蓄,富有美妙悦耳、耐人寻味的艺术魁力。表演于儒雅之中见豪壮,“轻倩合度,器宇超群”,念、做俱极精到,成为谭派主要传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创立了清醇甜润、别有韵味的“余派”表演艺术,对京剧老生行当影响深远,在“四大须生”中享誉最高。《京剧二百年历史》说:“其才兼文武,容貌儒雅,长于做白,与杨小楼、梅兰芳三分天下。”余门弟子有杨宝忠、谭富英、杨宝森、王少楼、孟小冬、李少春、陈大护、张文娟等。 ☚ 言菊朋 梅兰芳 ☛ 余叔岩1890—1943京剧演员。名第祺,湖北罗田人,生于北京。工老生。清名老生演员余三胜之孙。曾从钱金福、谭鑫培等学艺。谭去世后,成为谭派主要传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善用唱腔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称“余派”。 余叔岩1890—1943近代著名京剧演员。名第祺。湖北罗田人,一说安徽潜山人。演老生。名演员余三胜孙,余紫云子。曾从姚增禄、谭鑫培等学艺。善于以唱腔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继承了谭鑫培一派文武兼长的艺术特点,并形成了自已新的艺术流派,人称“余派”。以演唱《问樵闹府》、《南天门》、《战太平》、《定军山》、《桑园寄子》等剧著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