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体质人类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

广义人类学的分支之一。在美、英等国, 认为与文化人类学或社会人类学同为人类学的两大类别。主要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结构、类型及其变化的过程和规律。其分支学科主要有: 人体形态学、人类起源学、人种学。其中人体形态学(包括人体测量学)研究体质类型的结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人类起源学研究人类在动物界的地位, 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作用, 人类进化过程阶段的划分, 包括灵长类学和研究各种类型的化石人类的古人类学。近年又有分子人类学等新分支学科出现。详“人类学”(11页)。

体质人类学 修订版

并列正书名: Physical Anthropology
主要责任者: 张实
责任方式: 著
出版者: 云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昆明
字数: 300 千字
页码: 1-263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Q983
语种:中
定价:36.00
出版时间:2009-07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21世纪人类学文库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21世纪人类学文库之一,共收录92条词条。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又称“自然人类学”,人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研究人类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和发展,人种的形成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体质特征与类型等。主要分科有人体形态学、人类起源学、古人类学、人种学等。


体质人类学

又称“自然人类学”或“人体学”。研究人类群体体质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所谓人类群体,包括人种、种族、民族和各种人类的共同体。通过人类群体体质特征、结构的剖析,探讨人类自身的起源、分布、演化与发展,人种的形成及其类型特点,以及现代人种、种族、民族的分类等问题,体质人类学与人类演化史密切相关。它研究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人体形态学、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生态学、人体测量学及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为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材料,而体育运动发展又有助于改善人类群体体质特征。体质人类学与体育科学和体育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部分,更多地着眼于人的群体,研究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包括人类与动物,特别是与灵长类的联系和区别,各人群的特征和分类,人体的生物学变异,年龄、性别的差异,身体各部的大小、形式和比例关系等等。故与人体解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
人类学则是研究人类的各种体质类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发展的科学。它不仅研究现代人,而且研究人类发生中各个时期的人; 不仅研究一个地区的人,而且研究世界各地的人;不仅研究人类的体质,而且研究人类的社会和文化。所以人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一部分,而与社会科学也密切相关。据此,人类学一般可分为体质人类学和人文人类学两部。人文人类学研究有关人群的生产生活、社会组织、民族文化和部落风尚等,包括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等内容,又可分为社会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故属于社会科学范畴。体质人类学,如前所述,主要研究人类体质特征和类型,以及其生理生化特征,还包括自然环境对于人类体质产生的影响等。根据研究对象与手段的不同,人类学还可分为若干分支,如古人类学,人种学,人类形态学和人体测量学等。
古人类学 古人类学主要根据对人类化石和猿类化石的研究,探讨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生活状况、生产活动和社会组织等。通过体质人类学和古人类学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人类的起源和形成。
人类起源问题是人类学重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科学根据之一。事实证明人是自然产生的,是从动物中的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和人类社会都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首先是猿从树上下到地面,开始营地面生活,渐渐直立行走。在此过程中,原来在猿类中已经存在的前肢和后肢的某种分工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四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前肢不再作支持和行走的器官,而专门用作抓握的器官,演进成臂、前臂和手; 后肢废弃了抓握的功能,发展为支持和行走的器官——腿和脚。这种明显的分化意味着直立行走的过程中,前肢已经担负了与后肢完全不同的职能,手可能越来越多地利用天然工具来获取生活资料,这就是使用天然工具过程的开始。在这种活动中,也必然发展了在头脑中形成使用和制造这种工具的设想和概念。在长期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大大激发了作为机体中枢的神经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上述活动的实践,最终导致了手成为运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来进行生产的劳动器官,导致了工具的制造,社会的出现,因而在形成中的人终于发展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即真人。因此,自人这一支从古猿系统开始分化出来,到真人的出现,便是人类起源的过程,也就是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
从古猿到真人,经历了过渡和人类发展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一般可分成早期猿人、晚期猿人 (旧石器时代早期)、早期智人(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智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等四个时期。中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重要地区,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类化石和旧石器等有关材料,尤其在新中国建立以来,进行了有选择的重点发掘,获得了大量的新材料。
(1) 早期猿人: 1956年在云南开远发现了5个牙齿;1976年继在云南丰禄得到一具完整下颌骨并40多个牙齿等,后者定名为腊玛古猿禄丰种,其脑量较大,下肢骨显示已能直立行走。
(2)晚期猿人:脑量继续增大,近似现代人,已能完全两足直立行走,并已开始用火。中国云南元谋猿人、陕西蓝田猿人及北京猿人化石都属于这一时期,其形性与西德海德堡人相当。关于北京猿人化石,1929年12月2日初次发现以后,于新中国建立后的1949、1951、1958、1966年相继发现新材料,并得到一个完整下颌骨以及两段股骨,更丰富了作为这一时期猿人化石代表的形性资料。
(3) 早期智人(古人):属于欧洲尼安德特人类型,中国发现了山西丁村人(1954)、湖北长阳人(1956)、广东马坝人(1958)、陕西大荔人(1978)等。大荔人头骨化石完整,为中国迄今为止直立人与智人之间最完整的化石; 而马坝人的头盖骨填补了我国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4) 晚期智人: 这一阶段的化石已基本上与现代人相似,属于欧洲克罗马农人类型。中国于1951年发现的四川资阳人、1958年的广西柳江人以及1960年重新研究了1933年发现的山顶洞人头骨后,认为山顶洞人代表原始的黄种人,而与中国人、爱斯基摩人和美洲印第安那人特别接近。
综上可见,拉玛古猿或其相似的类型可能是从猿到人的早期代表。根据近十多年来对人类化石新材料研究的结果和确定地层绝对和相对年代技术的改进,可以说明人类发展的历史至少已有300万年。在这300万年内,人类的祖先经历了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等阶段,才发展成为现在的人类。
人种学 人种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阐述各人种间的相似与差异的科学。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种类型的分类、分布、人种形成的历史和形成的原因,以及人种类型变异的规律,并且探讨人种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关系。因此,人种学研究的范围,主要着重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以及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至现代人的体质特征的研究,从而探讨人种的形成,迁徙与混杂,同时也对现代人的体征进行调查,找出他们的相互关系,建立科学的分类系统。
人类形态学 人类形态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整个人类学的基础。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骨胳形态观察,主要描述人类骨胳的外表形态特征;二是活体形态观察,主要描述活人头面部、体型、毛发、肤色、眼色和指纹以及血型等特征。由此进一步探讨人类的体质类型,个体间和群体间的差异和性别、年龄的差异,也探讨不同环境对于不同人群的体质形态的影响,为确定其种族提供根据。同时,人体形态学的研究,也为观察比较,探查评定人群的体质健壮与病弱提供客观论证和科学依据,有助于开展优生学工作,为强健人民体质作出贡献。
人体测量学 人体测量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用测量数据来描述人类的体质特征变异。一般包括骨胳测量和活体(或尸体)测量。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测量数据,对人体特征进行数量分析。骨胳测量提供人类在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各阶段的骨胳尺度,使我们了解在人类进化的不同时期和不同人种或民族的骨胳发展变化的情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同时也可以了解骨胳在生长和衰老过程中的变化等。这不仅对人类进化和人体形态的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法医、医学部门都有实用价值。另外,通过对骨胳测量来掌握活体测量,还可以为国防、工业、医疗卫生和体育等部门服务。
体质人类学的应用 体质人类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例如,许多轻工业日用品的生产规格与型号的标准化,服装鞋帽工业以及各种劳动保护用品型号的设计,甚至工业部门和国防部门在机械化设计和现代化武器研制上也都需要大量的人体测量资料。公安部门刑法侦破技术的研究,也对人类学提出了许多新课题。而且,医疗卫生和体育部门也要求对各地区不同年龄时期的人民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和测量统计。当今新兴的边缘学科——生物医学工程学更对人类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 颈部分区   人体形态观察 ☛

体质人类学

physical anthropology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0: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