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电疗法
以频率低于1000Hz的电流治疗疾病者称低频电疗法。以脉冲形式出现则称低频脉冲电疗法。此类电流对感觉与运动神经系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亦称刺激电流疗法。早年系用间断直流、感应电流,本世纪以来运用不同波形、不同频率、不同波组,发展成为一些特定的疗法,用以治疗神经系统、运动系统以及血循障碍等疾病。近年,低频电流又广泛地用于止痛,而形成超刺激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等。
低频电疗法分类尚不统一。有按电流形式分类,有按治疗目的分类,各有其优缺点。同属方波,由于所用频率、强度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有用于止痛,有用于改善睡眠,有用于调整脊髓功能,而分别称为超刺激疗法、电睡眠疗法,低频脊髓通电法等;同一种治疗目的又可使用不同波形,不同频率,如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有用方波,有用三角波,因此科学的分类法尚有待进一步确定。为了描述低频脉冲电流的物理特征,常使用一些电参数。主要有:
❶脉冲形态: 常用的有方波、三角波、指数曲线波、正弦波等。脉冲形态是由脉冲上升时间、顶宽,脉冲下降时间以及升降变化曲线所决定。脉冲上升时间或称前沿时间,是指脉冲自零升至峰值(或峰值的90%)所需的时间; 脉冲下降时间或称后沿时间,是指脉冲自峰值(或峰值的90%)下降至零所需的时间。脉冲电流的升降与时间关系有呈直线式,也可呈指数曲线式或正弦曲线式。脉冲顶宽是指电流上升至峰值后所持续的时间,上述三种时间均以ms或μs计。升降时间短暂、且呈直线关系,并有一定顶宽者,称为方波(或直角波、矩形波)。升降缓慢、且呈直线关系、有一定顶宽者,称为梯形波; 无顶宽者则称三角波。升降时间较长,且呈指数曲线关系者,称为指数曲线波。升降时间慢,且呈正弦曲线关系者,称为正弦波。直线式缓慢上升,迅速下降者,称为锯齿波。此外尚有阶梯波等形态。
❷脉冲宽度:或称脉冲持续时间(时程)。有两种定义:一是将脉冲上升时间、顶宽、下降时间合称为脉冲宽度。另一是只将上升时间与顶宽合称为脉冲宽度,不包括下降时间。宽度亦以ms或μs计。
❸脉冲间歇期: 前一个脉冲结束至自下一个脉冲出现的间期,称为脉冲的间歇期,以ms计。
❹脉冲周期:脉冲宽度与脉冲间歇期二者组成脉冲周期,以ms计。
❺脉冲频率:每秒钟出现脉冲的次数,以C/S或以Hz为单位。频率与周期互为倒数。
❻调制:用一种频率较低的脉冲,使另一种频率较高的脉冲产生幅度或频率的变化者,称为调制。被调制的频率较高的脉冲,称为基本脉冲或被调制脉冲(被调波)。而频率较低的控制者,称为调制脉冲或调制波。被调波的幅度随调制波幅度变化时称调幅; 被调波频率随调制波幅度变化时称调频。低频脉冲电疗法多用调幅方式,简称调制。决定调制脉冲性质的各种参数亦如上述,即具有脉冲形态、宽度、间歇期、周期、频率等。常用的调制波形态也有方波、三角波、梯形波、锯齿波、正弦波,指数曲线波等。调制脉冲宽度、间歇期均比被调波为长,一般以秒计,因而其频率均以次/分为单位。单向脉冲电流按一定规律出现,时间很短,但其方向不变,故有一定电解作用。为减少此种电解作用,现有改单向为双向,即在原脉冲的间歇期中,加一反向的,电压较低的脉冲,从而使电流能在两个方向流动以减少极化现象,称为非极化电流。为了减少人体对重复刺激的适应性以加强电脉冲的刺激作用,可使脉冲出现时间长短不一,或者先后使用几种不同频率、或不同幅度的电脉冲组合方式进行治疗。
治疗作用 分述如下:
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 以低频电流刺激运动神经或肌肉可引起各该组织兴奋,出现肌肉收缩运动。对感觉神经、植物性神经的刺激,出现感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对于不同的组织,电刺激参数应有所不同,此种差异决定于各可兴奋组织的固有功能,只有当外加电刺激参数,与组织兴奋的生理特性相近时,才能引起其兴奋。为此改变脉冲电流的参数,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各种不同的神经系统。对植物性神经的适宜刺激频率为1~25~100Hz,其中对交感神经起兴奋作用的频率为1~10Hz的方波; 对交感神经起抑制作用的频率为100Hz左右的方波或正弦波。兴奋副交感神经须用15~25Hz左右的电流,脉宽须大于20ms,波形以三角波或指数曲线波为好。对于运动神经起兴奋作用的脉冲电流,其宽度可稍窄(可小于10ms): 频率可较高(10~200Hz)。低频电流不仅可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也可直接或反射地作用于脊髓或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
止痛作用 低频脉冲电参数如选用得当,可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包括即时的与多次治疗积累的长期止痛效果。间动电流、超刺激电流、感应电流等均如此。近年来发展的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即主要应用低频脉冲电的止痛作用。低频脉冲电流的止痛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多认为与强刺激引起遮盖效应,皮层干扰、脉冲电对周围神经轴索的直接抑制作用,脉冲电刺激粗神经纤维从而关闭疼痛向中枢传递的闸门,低频电改变血循从而加速致痛物质的排除以及电刺激后体内脑啡肽、内啡肽含量增高等有关。
改善血循与代谢 低频脉冲电流作用后,机体局部血循有明显的改善,因电流对血管舒缩神经有直接刺激作用,引起血管扩张。此外由于对运动神经的刺激引起肌肉收缩,肌肉节律性地收缩与舒张,形成“泵”的作用,促进血液与淋巴液回流,改善代谢功能。
此外,低频电可改善肌肉和韧带的张力。
治疗设备 低频电疗机应能输出符合治疗所需的各种参数,如波形、脉冲宽度、脉冲间歇期、调制波形、工作间歇比、调制度等要求的脉冲电流。输出强度应足敷应用;应有计量显示仪表。低频脉冲机应定期(3~6周)进行校正,以防参数变化而影响治疗效果。
治疗方法 与直流电疗法相似,采用金属片加衬垫法。按病情、病区选用大小合适的电极。为使治疗作用较为集中,主电极面积应较辅电极为小。电极可对置,并置或斜对置。有些低频脉冲电疗法,采用带手柄的电极、吸附电极、手套电极等进行治疗。刺激部位以病区、痛区、神经干区、或某一病肌为主。为了作用于整个脊髓,可使用两个100~200cm2的衬垫电极置于颈背(接阳极)与腰骶部(接阴极),使用脉宽为0.1~0.5ms、165~1000Hz的方波(常用165~250Hz),进行所谓下行通电法,可以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称方波脊髓通电法。为了加强治疗作用,有将低频电流与其他理疗方法结合进行,如超声-间动电疗法,超声-脉冲电疗法,磁片-脉冲电疗法,低频-中频电复合疗法。
低频电治疗剂量尚不统一。恒流式输出机以电流计量,约在60mA以内。恒压式输出机以电压计量,约在100V以内,也有使用300~700V以上高压者,称为高压低频电疗法。由于各人神经系统与整个机体对电流的耐受性、敏感性不同,同一电流在不同个体引起的反应亦异,故不能单纯按电流强度划分剂量,宜按机体反应结合刺激强度制定剂量。可分为:感觉阈下,感觉阈、感觉阈上、运动阈与强运动阈五级。感觉阈下是: 先将低频脉冲电输出强度调至病人有刺激感,其后将电流强度减少一半,此时剂量即为感觉阈下; 感觉阈是病人刚能感受到电流刺激的电流强度; 感觉阈上是使病人有强烈感觉但尚能忍受的电流强度;运动阈是能引起肌肉收缩的电流强度;强运动阈是引起肌肉出现剧烈运动,甚至出现关节活动的电流强度。
主要适应证 参见电体操疗法、感应电疗法、电兴奋疗法、间动电疗法、电睡眠疗法,超刺激电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
禁忌证 恶性肿瘤,急性化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心力衰竭,装有心脏起搏器者,有植入电极区,以及未经固定的骨折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