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云岗石窟北魏乐舞伎石雕
北魏乐舞文物。云岗石窟在山西大同武周山(又名云岗)上,其主要窟洞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493)之前,为我国著名佛教石窟之一,其中有大量乐舞伎造像或雕刻。如第十窟诸伎乐,其窟面呈正方形,为前后双窟,乐伎刻于前窟北壁洞式龛内,分上下四排,每排三龛,龛前雕出栏杆。乐伎皆跽坐,戴莲花冠,上身近裸,下着袍,臂间帔帛后飘,脑后有佛光。乐伎所持乐器可辨者为腰鼓、筚篥、排箫、鼗鼓、横笛、琵琶、阮咸等。第三十八窟刻有乐舞飞天,窟顶为方格棋式藻井,十字交叉出穿环,中心雕一圆莲,外围雕以花生童子与诸天仆乘,四周方格内刻乐舞飞天。乐伎所执乐器有横笛、笳、鼓、排箫、笙、筝、琵琶、竖箜篌等。外围另有舞蹈飞天,造形极生动,彩帛翻飞,身形飘逸。其中执横笛骑象乐伎及背鼓、击鼓乐伎皆为世所罕见。云岗石窟乐舞伎石雕及线刻技巧纯熟,乐舞组织完美,为北魏时佛教及宫廷乐舞状况的真实反映,说明此时西域音乐舞蹈在北方已相当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