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产业链
在产业链涉及的所有环节推行低碳运行的模式。即研发到制造,从包装到运输,从产品到服务,都以严格的低碳标准作为衡量尺度,推出真正的低碳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低碳消费需求,形成产业链整体的绿色竞争力。
产业链产生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联系,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输送产品或服务,最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服务健全的产品或服务支撑链。这种联系源自专业化分工,使处于不同环节的企业因为对产业链的整体责任而发生联系。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这种联系主要是功能适应和低成本追求。在低碳经济时代,降低碳排放的密度,打造全程低碳产业链成为产业链上所有环节的共同责任。低碳产业链的考量要以产业链整体为测定对象,考察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有环节的碳排放度和绿色程度。这一考量可以是横向的比较,即特定的产业链相对其他区域或行业的类似产业链而言,碳排放密度是高还是低; 也可以是纵向的比较,即相对产业链过去的碳排放密度而言,碳排放降低的程度如何。测定产业链碳排放降低的程度。要综合考量产业链的整体情况,可以根据各个环节的碳排放密度、相关减排措施降低碳排放的数量和额度、该环节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比重,来计算产业链低碳化实现的程度。
建立强大的低碳产业链,企业应从产业链抓起,从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渠道等多个环节,全方位调整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优化整个生产流程,将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量化考核,实现每类产品、每个环节、每道工序碳排放量的数据化管理,有计划地进行企业或产品碳足迹评价,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实施产业链营销和产业链布局,建立真正的 “低碳蓝海”。把低碳应用在技术开发方面,在选材、产品设计和产品包装等方面抓好低碳,在服务和管理方面体现低碳,倡导绿色经营,通过使用清洁能源、绿化厂区等方法实现碳中和。
低碳产业链的构建需要低碳原材料供给、低碳半成品供应和低碳制造过程的联合推动。从涉及的要素来看,低碳产业链的打造需要低碳原材料和低碳半成品等产业投入要素作为支撑,没有投入要素的低碳化,就没有产出的低碳化。从涉及的过程来看,低碳产业链的打造需要产业链整个过程的低碳化运行,不但要求产业链各个环节都以低碳标准要求自己,而且上下游产业链环节之间都将低碳化程度作为供应商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增强产业链的“低碳竞争力”,企业应联合前端的供应商、后端的销售商等全产业链,一起进行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实现低碳技术改造工作的对接,使全产业链形成强大的 “低碳竞争力”。如上海通用在 “绿动未来” 第一阶段投入超过1000万元实施 “绿色供应链” 项目,拉动供应商体系共投入2.73亿元实施节能环保项目,促进产业链绿色转型。贯穿完整的业务链,包括绿色研发、绿色产品、绿色采购与供应链、绿色物流、绿色制造、绿色IT、绿色经销与服务等。其中,作为绿色产品的支持,上海通用将 “绿色制造” 也纳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10年,上海通用汽车的平均单车能耗较2007年下降10%,平均单车水耗下降21%,在通用全球处于低能耗的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