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尚论辨似伤寒类著作。清高学山撰。不分卷。学山字汉峙,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医家,研究并注解仲景之书,著有《高注金匮要略注》等书。学山认为喻嘉言所著《尚论篇》,虽有标新立异之说,多为似是而非,未尽恰当之处,遂反复辨析,订正谬误,阐发仲景之旨意,撰成于同治十一年(1872),约十四万字。高氏认为:伤寒诊法,应以形、症、声、色与脉象相参为其大要。对喻氏分太阳篇为中风、伤寒、风寒两伤三篇,提出质疑。凡对文中存疑之处,均加辨析。然高氏在释义与方解等方面,亦有枝蔓及不尽恰当之处。此书原系抄本,未经刊印,后由王邈达先生出其珍藏,付梓问世。有一九五六年新医书局铅印本,一九五六——一九五七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新医书局本重印本。 伤寒尚论辨似书名。清·高学山撰。作者认为喻嘉言《尚论篇》各条文中,多有似是而非、未尽恰当之处,遂反复详辨,并以“辨似”为书名。全书辨注颇详。高氏认为“伤寒诊法,惟以形、症、声、色,合之浮、大、数、动、滑、沉、涩、弱、弦、微之十脉以为印证,便可得其大概”(见凡例)。但作者在释义、方解等方面,尚杂有芜杂不精或不切合实际的观点。原系抄本,建国后出版排印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