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家庭的重心
传统的中国家庭是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绝对权威的家长统治以及尊老扶幼的伦理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传统的家庭因为规模大、代际多,关系复杂而需要一个具有统一规范家庭各种活动的核心,于是德高望重的老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一家之长,成为整个家庭的重心之一。另一方面,小农经济形式要求有相当规模的家庭劳动力数量,而新生的婴幼儿一代正是对这一要求的潜在满足,于是代表着新生力量的年幼一代理所当然地成为家庭的又一重心。尊老抚幼正是切合这两个重心的家庭伦理观念,因此它的盛行,在以农业为本的中国是必然的。在当今中国,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的推行,小农经济走向破产,家长式绝对统治正在崩溃,只有尊老扶幼的伦理观念还在以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为载体形式,广为流传。这些越来越深刻的变化显然影响着家庭模式及家庭内在组合机制的变动。家庭模式进一步核心化、小型化,家庭重心也开始有所偏移。老人家庭地位相对下降了,孩子的地位因生育控制而得到进一步的升高,成为整个家庭至上的重心,俨然有“小皇帝”当权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