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伎乐天图壁画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伎乐天图壁画 伎乐天图壁画西魏。纵125厘米,横70厘米。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第249窟西壁龛顶北侧壁画。两名飞天头戴花冠,上身裸露,披巾环绕,长裙飞扬;一位吹横笛,一位拍腰鼓。飞天所居之处是弧形背光与龛沿转角处相夹的位置,这一不规则的平面为动感极强的飞天描绘增添了艺术魅力,再配以披巾、长裙所形成的大大小小的曲线,使飞天形象十分生动活泼,使优美、温柔的气氛得以渲染。衣纹上的白色“提神线”绘制得恰到好处。 ☚ 天宫伎乐图壁画 供养人图壁画 ☛ 伎乐天图壁画 伎乐天图壁画西魏。纵35厘米,横105厘米。甘肃省敦煌县莫高窟第285窟南壁上层壁画,共有飞天伎乐12身,此为其中两身。一位擘箜篌,一位持阮咸,相貌秀丽,身材苗条,为典型的中原“秀骨清像”,与现代人的审美标准颇为符合,美感极强。其上身裸露,飞扬的长巾和空中的天花、流云共同增添了动势,而长裙的裙裾呈水平线延伸使两身伎乐又给人一种稳定自如的感觉,显示出优雅而轻盈的姿态。整个画面具有音乐般的韵律。画面的背景为黄白色,人物、天空、流云设色为蓝、黑,淡雅中不失鲜明。 ☚ 五百强盗成佛图 释迦多宝佛图壁画 ☛ 伎乐天图壁画 伎乐天图壁画中唐(吐蕃时代)。纵107厘米,横85厘米。甘肃省安西县榆林窟第15窟前室窟顶壁画。飞天头戴花冠,面相秀美,衣带飞舞飘扬,一手持箜篌,一手弹拨,神态安详稳重。飞天所使用的箜篌为凤首箜篌,是竖琴的前身,原为印度乐器,隋唐时期经西域、高昌传入内地,是莫高窟壁画中乐舞中常见的一种乐器。 ☚ 天请问经变图壁画 报恩经变图(鹿母故事)壁画 ☛ 伎乐天图壁画 伎乐天图壁画北魏。纵40厘米。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石窟第78窟壁画。这组1978年清理出来的壁画是一组伎乐天,惜已残缺不全。图中一伎乐天身着半袖紧身绿衫,下着白色染红彩的长裙。长裙的线条流畅、飘洒。下部为另一伎乐天,束高髻,脸形方圆适中,吊眉,鼓鼻,小口,留八字须,佩戴项圈、臂钏和手镯,颜色皆为桔红。绿色长巾随风而舞。胸前抱琵琶一只,左手按弦,右手正在弹拨,琵琶的形体较大,在画面中分外突出。此图的线描活泼流畅,赋色浓厚,相互间搭配合理,并无刺目之感。有的专家认为此图的画法与顾恺之绘画风格一脉相承。 ☚ 火头明王及供养人像壁画 婆罗门及鹭鸶图壁画 ☛ 伎乐天图壁画 伎乐天图壁画北凉。纵40厘米。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殊山石窟千佛洞窟顶壁画。此为伎乐天中的两身,体态修长匀称,上身裸露,下身着花裙。一位吹横笛,一位吹排箫,两身相对,构成八字形。伎乐天的背景处天花飞旋,与伎乐天飘扬的衣带和裙裾构成了舒缓的动势,当人们想像那乐器中所发出的美妙音响与画面上的形象相配的情形,确有妙不可言的意境。作品风格受西域绘画影响,伎乐天的面部及袒露肌肤部分的边沿均进行晕染,以增添立体感。赋色浓厚,装饰效果强烈。 ☚ 南石窟寺 飞天像壁画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