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伊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伊州唐代州名。《新唐书·地理志》伊州,隋为伊吾郡。唐太宗贞观四年(630)改称西伊州,贞观六年(632)又改名为伊州,州治所为伊吾。伊州辖境相当于今哈密地区全境,地当中原通往西域各国之要冲。唐玄宗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为吐蕃所据;唐宣宗大中五年(851),为沙州人张义潮所收复。宋时亦称伊州,宋太平兴国六年(981)王延德使西域途经该地时,州将陆氏自称唐开元以来即世守其地。明时置哈密卫。清初属准噶尔。 伊州渤海建置。为东平府所辖五州之首州。州治与府治同,也当在今黑龙江省密山县一带。领县不详。 伊州 伊州唐地方行政区名。贞观四年(630)唐平东突厥,西突厥国乱,伊吾七城主石万年举地降唐,置为西伊州,六年改名伊州,天宝元年(742 )改伊吾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伊州。地在今新疆哈密一带,下领伊吾、纳职、柔远三县。 ☚ 陇右道 西州 ☛ 伊州 伊州古代乐曲。《新唐书·礼乐志》: “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其来源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引《乐苑》的说法,为“西京(一作凉)节度盖嘉运所进”;宋王灼《碧鸡漫志》引蔡绦《诗说》则说“自龟兹致”。此曲当与伊州(今新疆哈密一带)有关。在唐代颇为流行,崔令钦《教坊记》就有教坊人常舞《伊州》曲的记载。唐诗人亦多吟咏,如王建《宫词》:“侧商调里唱《伊州》。”白居易《伊州》: “新教小玉唱《伊州》。”温庭筠《弹筝人》: “一曲《伊州》泪万行。”到宋代,《伊州》见于世者有七商曲: 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林钟商、越调。有歌和入破,各五遍。 ☚ 甘州 轮台曲 ☛ 伊州 伊州唐地方行政区名。贞观四年(630)唐平东突厥,西突厥国乱,伊吾七城主石万年举地降唐,置为西伊州,六年改名伊州,天宝元年(742 )改伊吾郡,乾元元年(758)复为伊州。地在今新疆哈密一带,下领伊吾、纳职、柔远三县。 ☚ 陇右道 西州 ☛ 伊州 伊州古代乐曲。《新唐书·礼乐志》: “天宝乐曲,皆以边地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其来源据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引《乐苑》的说法,为“西京(一作凉)节度盖嘉运所进”;宋王灼《碧鸡漫志》引蔡绦《诗说》则说“自龟兹致”。此曲当与伊州(今新疆哈密一带)有关。在唐代颇为流行,崔令钦《教坊记》就有教坊人常舞《伊州》曲的记载。唐诗人亦多吟咏,如王建《宫词》:“侧商调里唱《伊州》。”白居易《伊州》: “新教小玉唱《伊州》。”温庭筠《弹筝人》: “一曲《伊州》泪万行。”到宋代,《伊州》见于世者有七商曲: 大石调、高大石调、双调、小石调、歇指调、林钟商、越调。有歌和入破,各五遍。 ☚ 甘州 轮台曲 ☛ 伊州 伊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属瓜州都督府。《旧唐书·地理志三》: “伊州: 下。隋,伊吾郡。隋末,西域杂胡据之。贞观四年 (公元630年) 归化,置西伊州。六年,去 ‘西’ 字。天宝元年 (公元742年) 为伊吾郡。乾元元年 (公元758年) 复为伊州。旧领县3 (伊吾、柔远、纳职),户 1332,口6778。天宝领县2,户2467,口10157。在京师西北4416里,至东都5330里。” ☚ 耀州 伊吾郡 ☛ 伊州渤海王国置。为东平府依郭州,领县不详(史只载东平府辖5州共18县)。州治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县东南临湖村西废墟,有在该省依兰县附近等说(详“东平府”)。辽灭渤海后废,其民似被辽太祖迁至今辽宁新民县至开原县一带。 伊州❶隋开皇初改和州置,治所在伏流县(今河南嵩县东北),开皇四年(584年)移治承休县(今河南临汝县东),大业初更名汝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伊州,贞观八年(634年)又改名汝州。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