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期
亦称“反拗期”。 心肌细胞在接受刺激而发生激动后存在著一个兴奋性消失或下降的短暂时期称为不应期。在不应期中若给以刺激,则随著刺激的时间和强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反应。 心肌细胞的不应期可分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三个时期,占时约200~400ms。 心脏各部位的不应期有很大差异。通常心房肌的不应期最短,心室肌次之,连接区最长。连接区中房室结的不应期最长,房室束的不应期较短,一般所谓连接区的不应期主要指房室结的不应期。 在束支中,右束支的不应期较左束支的长,左前分支的不应期较左后分支的长。不应期的正常与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不应期的差异容易发生折返。 (2)心房(室)肌不应期的缩短和不对称(不协同性)是形成心房(室)颤动的因素之一。(3)心肌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可导致传导阻滞。(4)生理性不应期是产生干扰和脱节的基础,可使心律失常复杂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