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立国
关于中国工业化的思想。康有为的“定为工国”、梁启超的“以工立国”是这种思想的最早代表。康有为特别强调发展工业的重要意义,在1898年的《请厉工艺奖创新折》 中,指出机器生产是欧洲国家致富强兵的要诀,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是提高国民文化水平,克服愚昧守旧心理,改变社会风气,实现“智民富国”的重要前提; 猛烈抨击“重农贵粟”,“以农立国”等传统观点,极言中国发展工业的迫切性,认为在列强环伺之下,如不思追赶,仍抱着“无知无欲”的老调不放。就定将亡国。基于上述认识,要求光绪帝将中国“定为工国”,倾力发展工业生产。梁启超也指出,农、矿是原料生产部门,工业是产品制造部门,商业则担负着工业产品的流通交换职能,缺一不可。在1887年所写《变法通议·论译书》 中明确指出,中国要富强,“他日必以工立国”。从早期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以商为本发展到康、梁的以工立国,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和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