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益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益748—约827

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769年)进士,授郑县尉。久不升迁,遂弃官北游燕赵。幽州节度使刘济引为从事。后在北方过了十年戎马生活。唐宪宗李纯闻其诗名,自河北召还,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终官礼部尚书。其诗歌多写仕途坎坷及边塞军士戍守生活,虽不乏豪壮奔放之作,然多悲凉伤感之调。据传他每有新篇,教坊艺人则以财物求取,配乐传唱。他的《征人歌》、《夜上受降城闻笛》、《塞下曲》等篇传颂颇广。有《李君虞集》。

李益

宋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徙居常熟。字彦中。李璋孙。政和八年(1118 年)进士。绍兴十年(1140 年)除秘书郎,十一年任监察御史。学精《尚书》。

李益

李益748—829

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授郑县尉,因久未晋升,浪游燕、赵,被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后又佐邠宁幕府,在西北边庭辗转十多年。宪宗闻其名,任为秘书少监。宫终礼部尚书。诗名早著。贞元末与李贺齐名。其边塞七绝深刻地表现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情怀,格调苍凉,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唐边塞形势的变化。亦间有雄劲之作。艺术上语言精练、意境含蕴。《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听晓角》、《度破纳沙》是其代表作。相传其诗音律谐美,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有《李益集》。

☚ 卢纶   沈既济 ☛
李益

李益748—829

字君虞,排行十。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郡望陇西。唐代宗大历四年(769),登进士第。大历六年(771)中讽谏主文科,授郑县主簿。大历九年(774),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随军出塞。德宗建中二年(781),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再次从军塞上。建中四年登书判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入天德军杜希全幕。后历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幽州节度使刘济幕。宪宗元和三年(808),官都官郎中。拜中书舍人。出任河南少尹。元和七年,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后降太子右庶子。穆宗长庆元年(821),官右散骑常侍。文宗大和元年(827),以礼部尚书致仕。大和三年卒。李益诗名早著。王建称“天若不生君,谁复为文纲”(《寄李益少监兼送张实游幽州》)。张为《诗人主客图》推为清奇雅正主。益自称“五在兵间,故其为文咸多军旅之思。……或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相与拔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于慷慨意气”(《唐诗百名家全集》本《李君虞诗集·从军诗并序》),故边塞诗成就甚高。李肇称好事者绘其“征人歌且行”(《送辽阳使还军》)为图障,又称其《夜上受降城闻笛》“天下亦唱为乐曲”(《唐国史补》卷下)。诗工近体,尤擅七绝,“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旧唐书》本传)。胡应麟称“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诗薮·内编》卷六)。毛先舒亦称其“《从军》、《北征》,便不减盛唐高手”(《诗辩坻》卷三)。王世贞更称“绝句李益为胜,‘回乐烽’一章,何必王龙标、李供奉”(《艺苑巵言》)。陆时雍称其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诗镜·总论》)。《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益集》二卷。《全唐诗》存诗二卷,《全唐诗续拾》补诗一首。《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二○三有传。事又见《唐诗纪事》卷三○,《唐才子传》卷四等。今人卞孝萱有《李益年谱稿》。

☚ 长孙佐辅   雍裕之 ☛

李益约748—约827

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四年进士,任郑县尉,因久不升迁,弃官而去。漫游燕赵,曾为幽州节度使从事;又赴西北,为邠宁节度使幕僚。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因恃才傲物,降为散秩,后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以礼部尚书致仕。有《李君虞集》。《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
索引:李益,君虞。

李益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 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天下亦唱为乐曲。(李肇《国史 补》卷下)

长为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 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旧唐书》本传)

益录其从军诗赠左补阙卢景亮,自序云: 从事十八载,五 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 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武毅果厉。 (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三○)

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每一篇就,乐工赂求之,被 于雅乐,供奉天子。如《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之绘画。二十 三受策轶,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往往鞍马间为 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励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卷四)

君虞生习世纷,中遭顿抑,边朔之气,身所经闻。故《从 军》、《出塞》之作,尽其情理,而慕散投林,更深遐思。古诗 郁纡盘薄,姿态变出,自非中唐之致。其七言小诗,与张水部 作等,亦 《国风》之次也。(徐献忠 《唐诗品》)

绝句李益为胜,韩翃次之。……“回乐烽前”一章,何必王 龙标、李供奉? (王世员 《艺苑卮言》卷四)

岑参、李益诗语不多,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 如韩淮阴“多多益善”耳。(同上)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太白力有余 闲,故游衍自得; 益将矻矻以为之。《莲塘驿》、《游子吟》 自 出身手,能以意胜,谓之善学太白可也。(陆时雍 《诗镜 总论》)

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 《夜上西 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 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胡应麟《诗薮》 内编 卷六)

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壈世故。所作 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 (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七)

五言古多六朝体,效永明者,酷得其风神。七言古气格绝 类盛唐,《塞下曲》 本一首,今集中作四绝句者,非。祝殇 辞,语多奇警,与李华《吊古战场文》并胜,惜非完璧。五言 律气格亦胜。“白马羽林儿”一篇,可配开宝。“霜风先独树,瘴 雨失荒城”一联,雄传亦类初唐。七言绝,开、宝而下,足称 独步。(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二二)

李益、权德舆在大历之后,而其诗气格有类盛唐者,乃是 其气质不同,非有意复古也。(同上)

七绝,李益、韩翃足称劲敌。李华逸稍逊君平,气骨过 之,至《从军此征》,便不减盛唐高手。(毛先舒《诗辩 坻》 卷三)

中唐人故多佳思,不及盛唐者,气力减耳。雅澹则不能高 浑,雄奇则不能沉静,清新则不能深厚。至贞元以后,苦寒、 放诞、纤缛之音作矣。唯李君虞风气不坠,如《竹窗闻风》、 《野田行》,俱中朝正始之音。(贺裳 《载酒园诗话》又 编)

李以边辞名。余以“边马枥上惊,雄剑匣中鸣”犹未足奇, 如《再赴渭北使府留别》曰:“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信 为悲壮。(同上)

群虞边塞诗最佳,《征人歌》、《早行》等篇,好事者画为 屏障。(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四)

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 逐龙标、供奉。(同上)

李尚书益久在军戎,故所为诗多风云之气。其视钱、刘, 犹岑参之于王、孟,鲍照之于颜、谢也。七绝尤高,在大历间 无与颉顽者。(乔亿《大历诗略》)

古今盛称此公七绝,不知五古亦深得乐府意。与钱仲文分 道扬镳,非余子所及。(同上)

君虞古诗骨雄骏而气森爽,实能于盛唐诸人外别树旗帜。 (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此公下笔,总无弱调。自是天宝以后有数人物,其名噪一 时,有以也夫! (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大抵益诗深于七绝,律体乃其所短。(潘德舆《养一 斋诗话》)

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 白、龙标亦当退让。(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卷一二)

迹汉以来,仲宣赋从军,只贡颂谀; 灵运送秀才,徒述怀 思。唯君虞以爽飒之气,写征戍之情,览关塞之胜,极辛苦之 状。当朔风驱雁,荒月拜狐,抗声读之,恍见士卒踏冰而皲 瘃,介马停秣而悲鸣,讵非才之所独至耶? 其他章句,亦清丽 绝伦,宜与长吉齐名,无所愧让。(张澍《李尚书诗集 序》)

其源出于邱希范,吴叔庠,而参宗于摩诘。长于托咏,朗 润风华,正如落花依草,妍然妩媚。余作少衰,开晚唐之派。 大历十人,固其杰也。(宋育仁 《三唐诗品》)

其诗辞藻秀发,自然清丽,源出齐梁,而独多高致,但少 古耳。近体七律如《马嵬》诸作,虽格高调逸,晚唐莫及,然 已为西昆“三十六体”之宗矣。(丁仪 《诗学渊源》卷八)


李益 - 可可诗词网

李益

李益诗名早著,有“征人歌且行”一篇,好事者画为图障。又有云:“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天下亦唱为乐曲。(李肇《国史补》卷下)

长为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每作一篇,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旧唐书》本传)

益录其从军诗赠左补阙卢景亮,自序云: 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因军中酒酣,或时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武毅果厉。(计有功 《唐诗纪事》卷三○)

风流有词藻,与宗人贺相埒,每一篇就,乐工赂求之,被于雅乐,供奉天子。如《征人早行》篇天下皆施之绘画。二十三受策轶,从军十年,运筹决胜,尤其所长。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励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辛文房 《唐才子传》卷四)

君虞生习世纷,中遭顿抑,边朔之气,身所经闻。故《从军》、《出塞》之作,尽其情理,而慕散投林,更深遐思。古诗郁纡盘薄,姿态变出,自非中唐之致。其七言小诗,与张水部作等,亦 《国风》之次也。(徐献忠 《唐诗品》)

绝句李益为胜,韩翃次之。……“回乐烽前”一章,何必王龙标、李供奉? (王世员 《艺苑卮言》卷四)

岑参、李益诗语不多,而结法撰意雷同者几半,始信少陵如韩淮阴“多多益善”耳。(同上)

李益五古,得太白之深,所不能者澹荡耳。太白力有余闲,故游衍自得; 益将矻矻以为之。《莲塘驿》、《游子吟》 自出身手,能以意胜,谓之善学太白可也。(陆时雍 《诗镜总论》)

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 《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胡应麟《诗薮》 内编卷六)

李君虞生长西凉,负才尚气,流落戎旃,坎壈世故。所作从军诗,悲壮宛转,乐人谱入声歌,至今诵之,令人凄断。(胡震亨 《唐音癸签》 卷七)

五言古多六朝体,效永明者,酷得其风神。七言古气格绝类盛唐,《塞下曲》 本一首,今集中作四绝句者,非。祝殇辞,语多奇警,与李华《吊古战场文》并胜,惜非完璧。五言律气格亦胜。“白马羽林儿”一篇,可配开宝。“霜风先独树,瘴雨失荒城”一联,雄传亦类初唐。七言绝,开、宝而下,足称独步。(许学夷 《诗源辩体》卷二二)

李益、权德舆在大历之后,而其诗气格有类盛唐者,乃是其气质不同,非有意复古也。(同上)

七绝,李益、韩翃足称劲敌。李华逸稍逊君平,气骨过之,至《从军此征》,便不减盛唐高手。(毛先舒《诗辩坻》 卷三)

中唐人故多佳思,不及盛唐者,气力减耳。雅澹则不能高浑,雄奇则不能沉静,清新则不能深厚。至贞元以后,苦寒、放诞、纤缛之音作矣。唯李君虞风气不坠,如《竹窗闻风》、《野田行》,俱中朝正始之音。(贺裳 《载酒园诗话》又编)

李以边辞名。余以“边马枥上惊,雄剑匣中鸣”犹未足奇,如《再赴渭北使府留别》曰:“报恩身未死,识路马还嘶”,信为悲壮。(同上)

群虞边塞诗最佳,《征人歌》、《早行》等篇,好事者画为屏障。(沈德潜《唐诗别裁》卷四)

七言绝句,中唐以李庶子、刘宾客为最,音节神韵,可追逐龙标、供奉。(同上)

李尚书益久在军戎,故所为诗多风云之气。其视钱、刘,犹岑参之于王、孟,鲍照之于颜、谢也。七绝尤高,在大历间无与颉顽者。(乔亿《大历诗略》)

古今盛称此公七绝,不知五古亦深得乐府意。与钱仲文分道扬镳,非余子所及。(同上)

君虞古诗骨雄骏而气森爽,实能于盛唐诸人外别树旗帜。(李因培《唐诗观澜集》)

此公下笔,总无弱调。自是天宝以后有数人物,其名噪一时,有以也夫! (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大抵益诗深于七绝,律体乃其所短。(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若论绝句,则李十郎之雄浑高奇,不特冠冕十子,即,太白、龙标亦当退让。(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卷一二)

迹汉以来,仲宣赋从军,只贡颂谀; 灵运送秀才,徒述怀思。唯君虞以爽飒之气,写征戍之情,览关塞之胜,极辛苦之状。当朔风驱雁,荒月拜狐,抗声读之,恍见士卒踏冰而皲瘃,介马停秣而悲鸣,讵非才之所独至耶? 其他章句,亦清丽绝伦,宜与长吉齐名,无所愧让。(张澍《李尚书诗集序》)

其源出于邱希范,吴叔庠,而参宗于摩诘。长于托咏,朗润风华,正如落花依草,妍然妩媚。余作少衰,开晚唐之派。大历十人,固其杰也。(宋育仁 《三唐诗品》)

其诗辞藻秀发,自然清丽,源出齐梁,而独多高致,但少古耳。近体七律如《马嵬》诸作,虽格高调逸,晚唐莫及,然已为西昆“三十六体”之宗矣。(丁仪 《诗学渊源》卷八)


李益 - 可可诗词网

李益

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中唐时期著名诗 人。有人把他归入“大历十才子”中。
 
元和、长庆年间,蒋防写了一篇很著名的唐传奇《霍小玉传》,描写的 是大历年间陇西才子李益和妓女霍小玉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李益是一 个始乱终弃的伪君子,受到人们的唾弃。
 
 蒋防是和李益同时代的人,他笔下的李益,是不是就是诗人李益呢?
 
 李益有一个大毛病,就是多猜忌,对妻妾很不放心,他出门的时候,要 把家门都关起来,还要在门外和窗户撒上灰,怕有外人与妻妾偷情。当时 人们把那种妒痴之人称为“李益疾”。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蒋防把他作为 故事的主人公。
 
在中唐诗人中,李益的边塞诗是很有特色的。他最著名的《夜上受降 城闻笛》,流传极广,还被教坊乐人度曲演唱。诗是这样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大历四年(769)进士及第后,仕途并不畅达。后来入渭北节度使 臧希让、朔方节度使李怀光等人幕府,在西北边地生活了好多年,所以他 的边塞诗是有生活体验之作。他在录自己的从军诗赠左补阙卢景亮的《自 序》中说:“从事十八载,五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他的边塞诗,慷慨 悲凉,又带有些许伤感情绪,真切感人。

他的七绝,后人评价很高。明胡应麟《诗薮·内编》说:“七言绝,开元之 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 篇,皆可与太白(李白)、龙标(王昌龄)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他的诗,很 多都被乐人采以入乐。他的《征人歌》《早行》等诗,还被绘制为画屏。


附:
  李益(748~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中唐诗人,官终礼部尚书。李益早年漫游燕赵,并参与过幽州、邠宁节度使幕府,写有不少边塞诗,成就斐然,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他“往往鞍马间为文,横槊赋诗,故多抑扬激厉悲离之作,高适、岑参之流也。”(《唐才子传》)李益与李贺齐名,在当时名气很大,“每一篇就,乐工赂求之,被于雅乐,供奉天子”(同上)。李益长于七绝,“他的七言绝句几乎是篇篇绝唱”(林庚《中国文学简史》),明人胡应麟称赞说:“七言绝,开元之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王昌龄)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诗薮》)但是,李益时唐朝国势孱弱,这不能不给他的诗作蒙上一层时代的阴影,使之缺乏乐观进取的精神和昂扬激越的调子,而多笼罩上一种悲壮凄凉和低徊沉郁的气氛。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就很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特点,诗中难寻盛唐气象。李益的五律,也有很好的作品,如《喜见外弟又言别》,用白描手法和质朴语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离乱。“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素来为人称赏。
 
 《李益集》多合集本,有《唐二十六家诗》和《唐百家诗》本,均明活字本。又有《二酉堂丛书》本《李尚书诗集》。近年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李益诗注》,为《唐诗小集》丛书之一。《全唐诗》存诗2卷。
 
 
 
 

李益748—827

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大历四年(769)进士。授郑县尉,久不升迁,弃职浪游燕、赵间,幽州节度使刘济召为从事。后又到西北为邠宁节度使幕僚,戎马生活十多年。唐宪宗李纯闻其诗名,召入朝为秘书少监,迁中书舍人,官终礼部尚书。
李益在诗坛负有盛名。边塞诗尤其脍炙人口。当时曾被配上乐曲,广为传唱。是中唐时期描写军旅生活的杰出诗人。《唐才子传》称他为“高适、岑参之流也”。在诗歌形式上,以七言绝句见长。其语言之凝炼,形象之鲜明,音调之和谐,可以和李白、王昌龄媲美。有《李君虞诗集》、《旧唐书》卷一三七,《新唐书》卷二0三有传。

李益

李益748-827

唐代诗人、辞赋家。新、旧《唐书》有传。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人。大历四年(7691)进上,授郑县尉。后辞官客游燕赵间,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不久佐邠宁幕府,辗转西北边庭十余年。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历太子宾客、右散骑常侍等职,太和(827—835)初以礼部尚书致仕,旋卒。他是中唐著名边塞诗人,诗体以七绝造诣为最深,胡应麟称他的七绝“可与太白、龙标竞爽”。赋作仅有律赋《诗有六义赋》1篇传世。

☚ 李邕   李庾 ☛
李益

李益748—829

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大历四年(769)进士,授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后迁主簿。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河朔,从军塞上。九年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北征备边。建中二年(781),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四年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入天德军杜希全幕。六年前后入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十三年入幽州节度使刘济幕,辟为从事,后进营田副使。十六年离开刘济幕府南游扬州等地,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五在兵间”生涯。宪宗元和元年(806)归自湖湘,入朝为都官郎中,后官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太子宾客。穆宗朝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早著,尤擅七绝,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曾自编《从军诗》50首。其“征人歌且行”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天下亦唱为乐曲”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明人胡应麟谓“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王昌龄)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诗薮》内编卷6 )。又兼工各体。今存《李益集》2卷。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王亦军、裴豫敏有《李益集注》。两《唐书》有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益年谱稿》。

☚ 韦应物   韦渠牟 ☛
李益

李益748—829

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代宗大历四年(769)进士,授郑县(今陕西华县)尉,后迁主簿。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河朔,从军塞上。九年入渭北节度使臧希让幕,北征备边。建中二年(781),入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幕。四年登拔萃科,授侍御史。贞元元年(785)入天德军杜希全幕。六年前后入邠宁节度使张献甫幕。十三年入幽州节度使刘济幕,辟为从事,后进营田副使。十六年离开刘济幕府南游扬州等地,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五在兵间”生涯。宪宗元和元年(806)归自湖湘,入朝为都官郎中,后官中书舍人、河南少尹、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太子右庶子、太子宾客。穆宗朝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以礼部尚书致仕。李益诗名早著,尤擅七绝,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曾自编《从军诗》50首。其“征人歌且行”篇,“好事者画为图障”; 《夜上受降城闻笛》诗,“天下亦唱为乐曲”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明人胡应麟谓“七言绝,开元以下,便当以李益为第一,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诸篇,皆可与太白、龙标(王昌龄)竞爽,非中唐所得有也”(《诗薮》内编卷6 )。又兼工各体。今存《李益集》2卷。今人范之麟有《李益诗注》,王亦军、裴豫敏有《李益集注》。两《唐书》有传。今人卞孝萱有《李益年谱稿》。

☚ 韦应物   韦渠牟 ☛
李益

李益748—约807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县)人。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进士。曾任郑县尉,因仕途不得意,遂弃官浪游燕、赵之间。幽州节度使刘济召为从事,在边地居十年之久。宪宗闻其诗名,召为秘书少监,官至礼部尚书。李益在《从军诗序》中称: “吾在兵间,故为文多军旅之思。或军中酒酣,塞上兵寝,投剑秉笔,散怀于斯文,率皆出乎慷慨意气。”其边塞诗流传很广,“每作一篇诗,为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旧唐书》本传),主要是抒写战士们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情调偏于感伤。但亦不乏壮词。这些诗精炼含蓄,韵味深长,风格音调差不多可以与王昌龄的七绝比美。代表作有《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 等,皆为人所传诵。

☚ 杜牧   李商隐 ☛
李益

李益748~827

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唐代诗人。李益于公元769年登进士第,此后长期辗转于低级官吏任上,后被幽州节度使刘济辟为从事。公元806年前后,李益入朝为官,先后做过中书舍人、集贤殿学士,后以礼部尚书退休。
李益是中唐时期最著名的边塞诗人。由于他长期在边塞生活,因此善于以边塞戎旅为题材,运用凝练自然的语言、含蓄蕴藉的手法、和谐宛转的韵律,抒写戍卒、思妇的哀怨和诗人自身的失意心情,所以他的诗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这一风格的代表作便是被誉为 “绝唱” 的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还是中唐最优秀的七绝作者之 一。他的七绝,深情幽怨,形象丰富,语言凝练,韵味隽永,诗风接近王昌龄。

☚ 李贺   李邕 ☛

李益748—829

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任郑县尉,弃官游历燕、赵间。后召为秘书少监,官至礼部尚书。长于七绝,因曾亲历军旅,边塞诗颇负盛名,常被谱入管弦歌唱。于描写戍卒思乡的篇章中颇多感伤情调。亦有豪壮奔放之作。善用白描,语言质朴。有《李益集》。

李益

李益748~829

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 (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历任郑县尉,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终礼部尚书。有《李君虞诗集》二卷。他早有诗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以七言绝句见长,以边塞诗成就为高。《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暖川》等,多写征人久戍思乡之情,以韵味深长的笔触、宛转和谐的音节、精淳自然的语言抒发士卒背井离乡的忧伤。其中不少篇章被谱成歌曲,传唱当世。“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另如七律《盐州过胡儿饮马泉》、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五绝《江南词》也均为佳作。

☚ 韦应物   孟郊 ☛
李益

李益748~829

字君虞,唐凉州姑臧(今武威)人。初登进士第,授华州郑县尉、主簿。少有痴病,多猜忌,时谓妒痴为“李益疾”。擅长歌词,与李贺齐名。每作一篇,教坊乐工争相求取,唱为供奉歌词。其《征人歌》、《早行篇》画为屏障,广为流传。仕途不得志,弃官北游河朔。建中四年(783年)以书判登拔萃科,授侍御史,再次从军塞上。后脱离军府,漫游江淮。宪宗即位,闻其名声,召回京城,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官至右散骑常侍。恃才自负,盛气凌人,为众人所不容。因诗中怨怒之句,被降职。不久,复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大和元年 (827年), 加礼部尚书衔致仕。益为唐代高适、岑参之后著名边塞诗人。《全唐诗》收有益诗两卷, 另有 《李益集》、《李君虞诗集》多种流传。

☚ 赵憬   权德舆 ☛

李益748~827

中唐边塞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相传为汉飞将军李广的后裔。代宗大历四年(769年)进士。曾任郑县尉,因仕途不顺,弃官浪游燕赵间,幽州节度使刘济召为从事,在边地居10年之久。写了一系列边塞名篇如 《夜上受降城闻笛》 、《度破讷沙》二首等,这些名篇大多是以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的怨望心情,情调偏于伤感,但不乏壮词。其《夜上受降城闻笛》 被誉为中唐七绝之冠。其诗云: “回东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他的诗精炼含蓄,韵味深长,风格音调能与王昌龄的七绝比美。除七绝外,其诗体有: 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等。著有 《塞下曲》 、《从军北征》 、《喜见外弟又言别》 、《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皆为人们所传诵。有 《李君虞诗集》行世。

李益748~about 829Li Yi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Works:Songs of the Soldiers faraway from Home,A Collection of Li Yi,etc.

李益748—827

唐著名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初因仕途不顺,弃官客游燕、赵间。宪宗时,为集贤殿学士,负才傲物,众不能堪。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所作边塞诗,形象鲜明,感情热烈,音律和美。尤工七绝,多为乐工所传唱。有《李君虞诗集》。

李益748—827

唐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甘肃武威)人。大历进士。北游河朔时,幽州节度使刘济召为从事。在边地居住十年之久。后官至礼部尚书。其边塞诗描述了征戍战士的心情和边塞风光,当时就广为流传。长于绝句,语言明净自然。有《李益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