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介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介山Jièshān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介之推亦曰介山子推,见 《大戴礼》。又作介山子然,见《史记》。介山氏出此。” (按: 介山,春秋时属晋国,其地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南,为介推所居,因以山为氏,称介山氏,简作介氏。介推为晋文公时人。) 介山王又朴,号介山,清直隶天津人。康熙二十年生,乾隆二十五年卒。雍正元年进士,改庶吉士。未散馆,授吏部主事,出为河南分司,累官池州、徽州知府。著有《诗礼堂文集》五卷,诗集七卷,《易翼述信》十二卷。 介山jiè shān(字)宋和,号岸圃,清代文人。 介山jiè shān(号)王又朴,清代人,由进士官至庐州府同知。 介山jiè shān(字)金张,清代文人。 介山jiè shān(字)罗信东,清代人,武将。 介山在今山西省介休市東南。春秋時介之推穩居此山,故名。揚雄《河東賦》:“于是靈輿安步,周流容與,以覽虖介山。” 介山(1次) 山名。原名绵山,因纪念介子推而改称介山。封~而为之禁兮《章·日》 介山jiè shān山名,原名绵上山,在今山西省介休东南。因介子推曾隐居于此山中,故名介山。子推死后,晋文公以绵上之田封于子推,作为子推祭田。《惜往日》:“封介山而为之禁兮。” 介山?—1695姓舒舒觉罗氏。镶蓝旗满洲人,法都之子,初由户部笔帖式洊迁理事官。顺治六年(1649),署骁骑参领,随多尔衮出征,协理军饷。十年,授兵部启心郎。十七年,迁工部右侍郎。次年,调兵部右侍郎。命往广东同尚可喜察看沿海城寨村庄,限民毋得出界居住。康熙二年 (1663) 被革职。八年五月降原官一级复用。十二年四月,授太仆寺卿,旋迁大理寺卿。十三年,兼管佐领,授户部右侍郎。十四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二月,受命同兵部侍郎乌努春赴福建参赞军务,以配合进剿郑锦。十六年,迁刑部尚书,二十年,调吏部尚书。二十二年,调礼部尚书。 介山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