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琴俱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琴俱亡》

[原 文]

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③,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④都⑤不闻消息?此已丧矣⑥。”语⑦时了⑧不悲。便索⑨舆⑩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11)琴,便径(12)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13)不调(14),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15)良(16)久。月余,亦卒。

[注 释]

①王子猷(yóu):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之兄。②子敬:王献之,王羲之第七子,字子敬。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书法名家,与王羲之并称“二王”。③笃;(病)重。④何以:即“以何”,为什么。以,因为。⑤都:全,总。⑥此已丧矣:“此子敬已丧矣”的省略。此,由此看来。⑦语:说话,动词。⑧了:完全。⑨索:要。⑩舆(yú):轿子。(11)好(hào):爱好。(12)径:径直。(13)既:已经。(14)调(tiáo):协调,这里指调试出和声。(15)恸(tòng)绝:悲痛欲绝。(16)良:很。

[译 文]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王子猷问身边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

敬的)消息? 由此看来(他)已经死了。”(他)说话时(似乎)毫不悲伤。便要来轿子去料理丧事,一路上(他)都没有哭。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就径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可是)琴弦已经调不出和声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离开了人世。

[鉴 赏]

每当读到子猷心知最亲近的人已离世而“不悲”而“不哭”时,我们必然觉得此人太不近人情,哪里会想到这是作者故意设置的一个悬念呢?设置悬念是激起人们阅读兴趣的一种好办法。不过,悬念的设置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必须合乎逻辑。如果前文不写子猷亦“病笃”,为了去奔丧,不得不抑制自己强烈的感情;不写子敬的死,起初只是出自子猷因老是听不到子敬的病况而做出的推断,而并非确讯,岂不抹去了子猷对子敬仍可能在世的热切的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祈望。正因为如此,当我们读到文章末尾子猷为子敬“人琴俱亡”而“恸绝良久。月余,亦卒。”时,我们才会深深感到在子猷“不悲”“不哭”的火山下奔突着多少炽热的岩浆。

字数:924

[作者及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世说新语》及刘义庆请参看《陈太丘与友期》的“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义庆

彭格人 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人琴俱亡 - 原文、翻译、鉴赏和赏析 - 初中古诗文 - 可可诗词网

人琴俱亡

【题 解】

本则内容选自《世说新语》的《伤逝第十七》,以王徽之对亡弟王献之的痛悼及随后撒手人寰的故事表达了兄弟之间极其深厚的情义。“人琴俱亡”后来成为成语,常用来比喻睹物思人、痛悼逝去的亲友或知己。

鉴赏分析

同是久病卧床,子猷良久没听到弟弟的消息,就感知了弟弟的去世。子猷、子敬两兄弟真可谓心灵相通、手足情重。

初知兄弟阴阳异路,子猷却显得并不悲伤!文中先用“语时了不悲”,再用“都不哭”,反复强调了子猷非同常人的表现,让读者也感到讶异。而故事的发展更让人吃惊:当子猷看到了子敬的遗物——弟弟生平最爱弹奏的琴时,他终于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了,于是将琴“掷地”,大呼:“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又“恸绝良久”,并“月余亦卒”。

文中子猷的表现似乎前后很不相符,但认真细想,又多么合乎情理。子猷先前的不哭不悲,正是极度悲伤的表现。他的感情已经白热化了,几滴清泪根本无法表达他对兄弟的思念和痛悼。睹旧物思旧人,当“琴”这一情感的触动物出现在眼前以后,这位老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悲怆,而要声声悲叹、长久悲恸了。正如余嘉锡先生所说的那样:“其不哭也,盖强自抑止,以示其旷达,犹原壤之登木,庄生之鼓缶耳!非不能哭也。”(《世说新语笺疏》)也正应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这一句古语。所以,王子猷的哀至极而无泪,正是郁极而发的表现,其悲痛之情,又犹如洪涛冲决长堤,反而远远超过了世俗的常情。

本文虽文字简约,但人物形象毕现。特别是王子猷感知弟弟身亡后的一连串动作,如“问左右”、“索舆来奔丧”、“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掷地”、“悲恸”等,将王子猷的情绪由冷静到激动,情感由抑制到无法自控写得有层次变化且真实可信,让我们如睹这位伤心欲绝、情深意重的老人形象。文末“月余亦卒”这四个字补写,更突出了兄弟情谊,增添了作品的感人力量。

《世说新语》一书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名流的精神与品格,让我们在品味其中的率真、坦诚时也得到许多震撼心灵的感动。

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rénqínjùwánɡ

━━┃━ 睹物思人,痛悼忘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敬素好琴,(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亦省作“人琴”。唐·刘禹锡《和重题》诗:“人琴久寂寞,烟月若平生。”宋·刘克庄《风入松》词:“细思二十年中事,叹人琴,已矣俱亡。”郁达夫《题诸真长〈病起楼图〉》诗:“痛绝人琴又一春,市楼诗梦久成尘。”

☚ 人百其身   云驭 ☛

人琴俱亡

犹言人已去世。清王士禛《古钵山人遗序》:“嗟乎! 人琴俱亡,昔人叹之,以山人之才,而所有于世者,仅如此,悲夫!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另见《晋书·王徽之传》。东晋王徽之(字子猷)、王献之(字子敬)兄弟感情深厚。献之病卒,徽之奔丧,取亡弟琴,不调弦即弹,不成琴音,于是他把琴扔在地上,感慨道: “人琴俱亡! ” 一月后自己也离开了人世。

人琴俱亡rénqín-jùwáng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七个儿子,其中,王徽之和王献之最为出名。王徽之字子猷,官至黄门侍郎。王献之字子敬,能书会画,其书法与其父齐名。
王徽之做黄门侍郎不久,就辞官回家。后来,他与其弟王献之同时病倒。当时有一个术士说:“人要死时,如果有人愿意代替他去死。那么要死的人就可以不死。”王徽之听后忙说:“我的才能和地位不如献之,我愿意代替他去死。”术士摇摇头:“你们两个都是快死的人,哪里谈得上代替呢?”不久,王献之便病死了。王徽之前去奔丧,他没有哭,而是坐到灵床上,把献之生前弹的琴取过来弹。可是,调了半天,总是调不好,便把琴往旁边一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说完,就昏倒在地上。一个多月以后,徽之也死了。
后人遂以“人琴俱亡”来表示因睹物思人而产生的悲痛心情。

人琴俱亡

王徽之哭王献之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骂,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 子敬! 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王子猷,王徽之。王子敬,王献之。

人琴俱亡

人和琴声都没有了。常用作睹物思人、悼念死者之辞。东晋时,王献之(字子敬)得重病去世了,哥哥王徽之闻讯赶来奔丧。徽之强忍悲痛,坐在灵床边,哀伤地拿起弟弟的琴弹拨了几下,居然弹不成曲调。他把琴扔到地上哀叹道:“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当时王徽之也患有重病,由于过度悲痛,一个月后,他也死了。(见《世说新语·伤逝》)

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

《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后以“人琴俱亡”为丧友之典。婉词。亦省作“人琴”。张元济《与岑立三》:“梦旦先生于七月廿三日作古,甫停游屐,遽痛~。”

☚ (6) 丧友   人琴之痛 ☛
哀悼

哀悼

哀挽 悼悲 悼愍 愍悼 攀慕
哀悼死者:挽(~联;~歌;~诗) 悼没
对父母的哀悼、悼念:孺慕
哀悼帝丧:攀号 攀髯
表示哀悼:追攀 致哀
祭文中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词:呜呼哀哉
哭吊死者:临(旦夕~;异性~于外)
临丧哭吊:临吊
对老人的哀悼之词:天不愁遗
丧礼用语,指高声号哭:举哀(~三日)
到场为死者举哀:哀临
叹息哀悼:叹悼
赞叹哀悼:赞悼
伤心地悼念:凄悼
痛切哀悼:轸悼
沉痛哀悼:痛悼
痛悼死者之典:马策西州
睹物思人,痛悼亡友之典:人琴(人琴俱亡;人琴俱丧;人琴两亡;人琴俱逝)
对死者表示沉痛悼念:追悼
追悼死者:追往
追悼亡友:抱腹
哀伤追悼:悲悼
惊愕悲悼:震悼
(悲痛地追念:哀悼)

☚ 伤悼   谋划 ☛
人琴俱亡

人琴俱亡

意为友人消亡。也作“人琴之痛”。语出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 令原之戚   修文忽召 ☛

人琴俱亡人琴俱逝rén qín jù wáng

both the man and his lute are gone—it strikes a sad chord in sb’s heart to see the things of the deceased
❍ 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Since Xianchi had always been fond of the seven-stringed zither(Qin),Huichi went directly in and sat on the spirit bed (Lingchuang). Taking Xianchi’s zither,he started to play,but the strings were not in tune.Throwing it to the ground he cried out,“Zi jing! Zijing! You and your zither are both gone forever!”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ɡ

表示看到遗物,就引起生者对死者的悼念之情。death of a friend, both the man and his lute are gone, it strikes a sad chord in sb.’s heart to see the things of the deceased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解义】俱:全,都。亡:死亡。人死了,琴也没有了。表示见过遗物而悼念故友的悲痛心情。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含贬义。
【例句】每次看到他的遗物,都有~之感。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人和琴都不存在了。比喻对死者有无限悲痛之情。《晋书·王徽之传》:“献之卒,徽之奔丧不哭,直上灵床,坐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困顿绝,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有个儿子名叫王徽之,他性格豪放不羁,常常头发凌乱、衣衫不整地上街寻友,出门去访问客人。
王徽之懒散惯了,对自己所担任的职务也很少过问。他曾做过车骑将军桓冲的骑兵参军。一次,桓冲问他:“你知道自己在管哪方面的事吗?”
王徽之含含糊糊地回答说:“嗯……大概是管马吧。”
“管多少马呢?”桓冲又问。
王徽之回答道:“我对马一窍不通,是个外行,从不管它有多少。”
桓冲觉得好笑,索性再问:“近来,马死掉多少了?”
“活马我都弄不清楚,哪里还会管死马?”王徽之干脆回答。
王徽之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受父亲的熏陶也成了大书法家,与父亲王羲之并称“二王”。兄弟俩感情甚笃,年轻时同居一室。平时,王徽之很佩服弟弟。
有一次,家中失火,徽之吓得魂不附体,连鞋也来不及穿,仓皇逃出;而献之却毫不慌张,由仆人扶着走出房来。
还有一次,半夜里来了个小偷,打算把王家席卷一空。王献之发觉后,不慌不忙地说:“偷儿,那块青毡是我家的祖传之物,请你把它留下来吧!”
小偷一听,知道形藏败露,慌忙逃走了。
后来,王徽之担任黄门侍郎(皇帝身旁的侍从官)。但他的性格与宫廷拘礼的生活格格不入,就辞职回家了。
刚回家不久,王徽之和王献之同时染上了重病。有个看相的人说:“人的寿命快要结束时,如果有个活人愿意替他去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那个快死的人就可以活下来。”
王徽之说:“我的才德比弟弟差远了,就让我把余年给他吧!”
看相的摇摇头:“代人去死,必须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自己都活不长了,怎么代他死呢?”
不多久,献之去世。徽之受了很大刺激,在办丧事时居然一声不哭,只是呆呆地坐着。
他取过献之生前最喜欢弹的琴,想弹个曲子。但调了半弦,却怎么也调不好。不由心灰意冷,把琴一摔,悲叹道:“子敬啊,子敬,人琴俱亡。”
这句话就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都死去了啊!”
王徽之由于悲痛过度,没多久病情加重,过了一个多月也死了。
后来,人们就用“人琴俱亡”这个成语,来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俱:全,都。亡:丧失。人和琴音都没有了。常用作睹物思人、悼念死者之辞。
〔例〕他料理完结拜兄长的丧事,忍着~的悲痛,返回徐州。
【辨析】“人琴俱亡”与“人去楼空”都可用来悼念去世的人,但“人去楼空”的“人去”不一定是人死了的意思,还可指人离开此处,而到别的地方去了。

人琴俱亡rénqín-jùwánɡ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王徽之)、子敬(王献之)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后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追思之情。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人和琴音都没有了。《世说新语·伤逝》载,王献之得重病去世,其兄徽之来奔丧,坐在灵床上弹献之生前喜欢的琴,居然不成曲调,就丢在地上说:“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后因以指人已去世,连他生前所喜爱的事物也不再存在了。也作“人琴俱丧”、“人琴俱逝”、“人琴两亡”。

人琴俱亡ren qin ju wang

人死了,琴声也消失了。指看到死者遗物,引起对死者的痛悼之情。
【也作】人琴俱逝 人琴两亡
【近】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

3WR4【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形容睹物思人,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俱:全,都。亡:死亡,不存在。

人琴俱亡rénqín-jùwáng

〔主谓〕 人和琴都没有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现在柔石的遇害,已经有一年余了……所谓‘~’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 用于赌物思人悼念亡友。
【近义】人亡物在 人非物是 人去楼空 睹物思人 触景生情。
也作“人琴俱逝”、“人琴两亡”。

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取子敬琴弹……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俱:都,一同。亡:死去,消失。指睹物思人,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也作“人琴俱逝”。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4:3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