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权宣言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权宣言》

 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26日,由制宪会议通过,1791年《法国宪法》列为序言。它以美国《独立宣言》为范本,以卢梭等人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宣称人生而自由、平等;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人权;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提倡“主权在民”、代议制和三权分立。宣言揭示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原则,在法国和欧洲人民反封建的斗争中起了积极作用。但它又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则反映了它的阶级局限性。

人权宣言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简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1789年8月26日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1791年列为法国宪法的序言。除前言外共17条。主要内容: (1)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享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政治上的自由在于不做任何危害他人之事,这种自由包括言论、著述和出版等自由,其行使以保证社会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的权利为限度。(2)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公民有权亲自或通过代表协助制订法律。不论是保护还是处罚,法律对全体公民一视同仁。任何人非处在法定情况下并经法定程序,不得受控告、逮捕或监禁。法律只应判处绝对而且明显地非判处不可的刑罚。法律应规定对他采取的严厉措施不得超过为防止他脱逃而必须采取的措施。(3)宣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除非有明显的公共需要,经过合法手续,并事先给予公平的补偿,不得剥夺私有财产。(4)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任何个人或集团都不具有任何不是明显地从国民方面取得的权力。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5)保障人权和公民权,需要公共部队。社会成员按各自的能力筹集公款,维持公共部队和支付政府活动的费用。(6)对人权的无知、忽略或轻视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人权宣言系统地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人权宣言法;1789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纲领性宣言,制定于1789年8月26日。由序文和十七条构成,体现了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思想。宣言声讨封建专制统治,指出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治腐败的原因,宣传人权天赋:“人生来并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一切政治结合都是为了保障人权”。所谓人权,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之权,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奉为至高无上准则;所谓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即“全部主权的源泉根本存在于国民之中”,要求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分立和相互制约,防止专制。这个革命纲领是反封建的锐利武器,并为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法律制度奠定了基本原则。

人权宣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所发表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在1791年法国宪法中列为序言。全文除序言外共17条,扼要列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宪法原则,其后成为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国家所仿效的经典性政治文件。其中规定: 人生而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就在于维护这些权利。主权属于国民。实行分权原则,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力。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非因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并经公平和事先的赔偿,不受剥夺。自由包括言论、著述和出版等自由,其行使不得超过法律规定的限制。法律为公共意志的表现,公民均有权亲自或其代表参与制定法律,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非于法定情况下并经法定程序不受控告、逮捕或监禁。承认罪刑法定、无罪推定的法律不溯及既往等原则。宣言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具有较大影响,曾起到过重大的进步作用。

《人权宣言》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的政治纲领性文献。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后成为法国1791年宪法的序言并在以后的宪法里多次提到。它由序言和十七条条文组成。宣言以十八世纪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原则。主要内容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平等的“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无罪推定和法律不溯既往等资产阶级民主与法治原则。《人权宣言》充分肯定了民主、人权、自由、平等等道德伦理原则的重要性,对推翻封建专制统治起过重要作用。

《人权宣言》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发表的《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的简称。1789年8月26日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全文除序言外共17条。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Renquan xuanyan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有关人权的纲领性文件,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7月9日,第三等级代表穆尼埃在制宪议会上提议,为防止国王利用专制权力解散议会和逮捕议会代表,应在新制定的宪法前面加上一个关于人的权利的宣言。议会经过对各种草案逐字逐句的讨论,最后确定17项条款,于8月26日正式通过《宣言》。《宣言》后来经过修改作为序文写入1791年宪法。《宣言》在思想上渊源于18世纪启蒙运动,同时也深受美国《独立宣言》的影响。它以法律形式庄严地肯定了启蒙运动自由和平等的理想。《宣言》开宗明义地阐明了该文件的缘起:由于“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宣言》首先肯定了人的自然权利:“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这些与生俱来的权利中,“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最主要的权利。基于人的自然权利,《宣言》提出了基本的政治原则:“主权属于国民”,“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宣言》还对人的自由作了重要阐释:“自由就是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宣言》确认人权的不可侵犯:未经法律程序,对任何人不得加以逮捕和判刑。总之,贯穿于《宣言》始终的核心内容就是维护人权和法律的尊严。《宣言》对世界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在法国大革命中,它被印成传单、小册子,在公共场所广泛朗读和张贴,成为指引和鼓舞法国人民与封建统治进行斗争的思想武器。《宣言》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以后,欧洲各国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都不同程度地在《人权宣言》的旗帜下展开。

人权宣言全文

☚ 8月4日之夜   1791年宪法 ☛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Renquanxuanyan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纲领性文件,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789年8月26日由制宪议会通过,后经修改成为1789年宪法的序文。《宣言》共17条,概括了18世纪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宣言》的政治思想和主张。主要内容为:
❶宣布“天赋人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目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自由传达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因而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自由”;
❷宣布“主权在民”,“整个主权的原本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❸宣布法制原则,法律高于一切权力,“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❹宣布三权分立原则,“凡权利无保障和分权未确立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❺宣布财产权原则,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宣言》以法律的形式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和原则确定下来,沉重地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对进一步启发人们的革命意识和推动欧洲大陆的反封建斗争起到重大历史进步作用。但其“人权”原则最终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社会的不平等。

☚ 三级会议   雅各宾派 ☛

人权宣言

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26日由制宪会议通过,1791年《法国宪法》列为序言。共17条,主要内容: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以及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权利;主权在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中具有较大影响和历史进步作用。


人权宣言

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共17条。以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及反抗压迫是“天赋人权”;规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确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对法国和欧洲的反封建斗争起了进步作用。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所发表的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的简称。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全文除序言外共17条,扼要列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和宪法原则,成为其后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国家所崇奉和仿效的经典性政治文件。主要规定为: 人生而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自由包括言论、著作和出版等自由,其行使以保证社会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度。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非因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并经公平和事后的赔偿,不受剥夺,主权属于国民。实行分权原则,任何团体或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法律为公共意志的表现,公民均有权亲自或通过其代表参与制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任何人非于法定情况下并经法定程序不受控告、逮捕或监禁。动议、发布、执行或指示他人执行专断命令者应受惩罚; 但抗拒合法的传唤或扣押者构成犯罪。承认法律不溯既往和无罪推定原则。上述资产阶级的民主与法治原则,在反封建专制的斗争中曾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
1791年法国制定了第一部宪法,以《人权宣言》 作为宪法的序言。至1958年法国先后更换了12部宪法,反映了法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但其阶级本质并没有改变。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魏玛宪法 ☛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第3届大会通过的关于人权保护的文献。1946年6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根据 《联合国宪章》 第68条规定建立了人权委员会。1948年6月人权委员会起草了世界人权宣言草案,同年第3届联合国大会以48票赞成、0票反对、8票弃权通过。
宣言共30条,第1—2条表明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并有权享受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第3—21条规定人人有权享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包括: 生命、自由和人生安全的权利; 免于沦为奴隶和不受奴役; 不得加以酷刑或施以残忍的、不人道的或侮辱性的待遇或刑罚; 在法律上拥有的权利; 关于家庭、私生活、婚姻、通信、住宅、迁移的权利;拥有财产的权利; 思想、良心和宗教、意见和表达意见的自由; 集会结社的自由;参与治理和平等机会担任公职的权利等。第22—27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包括: 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工作和休息的权利; 享受维持健康和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的权利; 参加社会文化生活的权利。第28—30条中承认: 人人有权要求一种能使上述权利和自由得以充分实现的社会和国际秩序,并强调个人对社会负有的责任和义务。
《世界人权宣言》 是政治性文献,不具有国际法的效力,各国并不承担法律上的义务。宣言在人权观念上沿袭了西方的传统,以保护个人权利的主旨,对于 《联合国宪章》 宣布的 “大小各国平等权利之信念” 未作任何规定。然而宣言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国际人权保护文献,有关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规定超出了原西方各国宪法规定的人权内容,对于以后联合国和各地区的国际组织制定国际人权保护公约,以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制定宪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50年联合国大会决定每年的12月10日作为世界人权纪念日。

☚ 法国政治制度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政治制度 ☛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

《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的简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人权宣言》除序言外,共17条,基本内容包括: 人生而平等,享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的权利。宣言确认的自由是言论、出版和著述等自由,并指出自由权利的行使以保证社会其他成员享有同样的权利为限度。宣言确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指出非因合法认定的需要,并经公平和事先的赔偿,不受剥夺。宣言宣布法律应体现公共意志,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有权参加或通过代表参加制定法律,法律平等地保护和惩罚所有人; 任何人没有法定原因并经法定程序,不受控告、逮捕和监禁; 宣言确认法律不溯既往和无罪推定原则。宣言宣布主权属于国民,并提出分权原则,任何团体和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未授予的权利。《人权宣言》体现了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资产阶级理论家的政治理论思想。《人权宣言》虽然不是一部宪法,但它曾被作为序言列入1791年的法国宪法中,成为该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权宣言在国际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 一党制   人身自由 ☛
人权宣言

人权宣言Declarationof the Rights of Manand the Citizen

全称《人权与公民权宣言》,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1789年8月26日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在1791年法国宪法中被列为序言。其基本精神是反对封建制度,提倡人权和法权,维护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私有权。它指出: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主权在民;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自由是指有权从事无损于他人、不超过法律规定限度的言论、行为和著述等。《人权宣言》第一次把18世纪启蒙学者孟德斯鸠、卢梭等的政治学说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它在全人类的词藻下,实质上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但在历史上曾起过进步作用。

☚ 人权   人治 ☛
0000301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