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人信息处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人信息处理

人信息处理

信息的概念来源于通讯理论。在通讯系统中,被传输的对象是消息,而不是能量,能量(如电讯号)只不过是传递消息的媒介。例如,同一个消息,可以用完全不同的能量形式传输,如信件、电话、电报等。不依赖于能量形式而被传输的消息称“信息”。信息可以严格定量的形式给出,此即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是评价通讯系统有效度的重要指标。
信息量(Ⅰ)的简单表达式为:
 I=n lgm (1)
式中: m—事件的可能状态数,n—单元数。可见,m愈大,每个状态出现的概率()愈小,事件的不定性或熵即愈大,所能提供的信息量也即愈大。
通道中单位时间内所能传输的信息量为信息传输速率(C)。其表达式为:
 C=I/T (2)
式中:I—信息量,T—传输时间。
上述有关信息、信息量、信息传输速率的概念,适用于包括人的神经系统在内的任何通讯系统。神经系统中传输的并非神经冲动的能量,而是其所携带的信息。由此观点出发,可将人脑看作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的复杂信息处理系统。


人信息处理系统


感觉信息处理 应用信息论的方法可深入研究感觉系统信息处理过程,如信息传输能力、采样、编码、传递和识别等。例如,曾观察到人的反应时间与感觉刺激物的熵有关:
 RT =a+bHT (3)
式中: RT—反应时间,HT—传输的信息量(比特),a、b—常数。人对含有不同信息量的图片之识别速度,也服从这个规律。但刺激物的熵增加时,识别速度达到一定水平后却不再增加。这表明感觉系统的信息传输能力有一定限度。信息传输速率即是反映上述能力的客观指标,在工程设计中有重要意义。人体感觉系统的信息传输速率依刺激物的性质、维数和工作类型的不同而变化。如阅读工作中的信息传输速率约为43比特/秒,电视屏上图象判读试验中测得的信息传输速率约为70比特/秒。根据生物电指标估算人色觉通道的信息传输速率也约为70比特/秒。
感觉系统对外界刺激进行采样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系按非连续、量子化的方式进行。以时间域为例,按一定时间间隔对外界刺激变量进行采样,采样间隔则取决于刺激的频宽。频宽为F时,采样间隔T=1/2F(КотеЛлъ-ников定律)。当刺激物以速度或加速度形式出现时,采样间隔可按通式T=计算,其中K为导数的阶数。
人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能对外界信息进行主动搜索。人的视线分布概率与被观察图形中的信息量分布相一致,即人能主动搜索信息量最丰富的区域。这是统计匹配的一种表现,在仪表布局等研究中有重要意义。通过采样获得的外界信息,需从外周部分传递至中枢。通讯中均需先对信息进行编码,才能实现信息传递。现已证明,感觉信息的传递也是以各种编码方式进行。以色觉信息的传递为例: 视觉感受器中的三种视锥细胞能分别感受不同光波刺激,产生相应的三种电反应;但从水平细胞至丘脑,就不再出现这种三色的电反应,而呈拮抗式的四色电反应,表明色觉信息传递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编码。利用感觉系统信息处理的原理,可设计具有特殊效果的、高质量的人机界面和信息工具(见“显示器设计”)。
中枢信息处理 从感觉通道传入中枢的大量信息,须经历中枢信息处理过程。其中,记忆机制又是各种信息处理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记忆可分三种形式,即“感觉信息贮存”、“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觉信息传入大脑后,须先贮存一段时间,使大脑得以从感觉输入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抽取特征和进行模式识别。这种感觉信息贮存过程衰减很快(几分之一秒),所能贮存的数量也有一定限度。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的持续时间比感觉信息贮存时间长,但也只有若干秒(不超过几十秒),其所能贮存之数量也有一定限度,例如,在一连串所显示的词中,人只能记住最后5个左右。飞行人员对仪表信息进行综合时需有短时记忆参加。凡比短时记忆长的记忆过程,都属于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实际上不受时间和容量的限制,有的可延续一生。飞行人员训练活动必须以良好的长时记忆功能为基础。这是因为只有在记忆功能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大脑的学习功能,而学习功能又是人智能行为的基础。复杂智能活动是人脑信息处理的高级形式,在现代人机系统中应充分发挥人的这些高级功能的作用。近年又提出“内模型”概念,将脑的内部世界看作是外部世界的模型。作为人机系统中操作者的“人”,通过反复学习,即可在大脑中建立起关于被控对象的内模型。贮存于人脑中的内模型,与预测未来的控制过程、提高控制效率、信息取样、决策、监视等活动有密切关系。内模型的建立也是人脑记忆和学习功能的一种特殊形式。记忆、学习和建立内模型又是人脑决策过程的基础。操作者必须通过反复训练,建立良好的内模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从信息处理观点研究人脑活动规律,还涉及更广泛的领域,如注意、警觉、预测、问题解决、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以及年龄和个体差异等,在人机设计中都有一定意义。
运动反应 也涉及多种重要的信息活动。运动输出实质上是将信息从人送入机器。运动动作中需有运动程序记忆参加。运动输出后必须获得反馈信息,包括内反馈、外反馈等。内反馈由本体感觉提供,缺乏这种反馈将导致运动失调。外反馈由视觉等外部信息通道提供,缺乏这种反馈也使运动控制发生困难。人的输出与反馈输入构成闭环,在神经中枢的参与下,对运动控制动作不断进行修正,保证控制的精度和速度。它对于保证飞行人员的操纵效率和特殊环境中(如失重状态下)的身体姿态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人操作者模型 人在系统中实际工作时,感觉、运动和中枢活动是同时进行的。可以对人在系统中的行为建立综合的模型。根据模型的类型可分为生理的、心理的、信息论的和控制理论的模型等。前面提到的内模型属于生理-心理性质的模型。控制理论模型将人脑看作黑箱,分析人的输入和输出,发展了很多种类的具体模型,如传递函数模型、最佳控制模型、时间系列模型、非线性模型(开关模型、阈值模型、取样模型等)。人操作者数学模型可提供给飞机设计人员在计算机上进行系统设计。但由于人的功能极为复杂,目前较实用的是描述人在跟踪控制系统中的行为的模型。最简单的跟踪控制可用下列传递函数模型表达:

式中: Kp—零频增益 (0.1~100),TL—提前时间常数(0~5s),TI—滞后时间常数(6~20s),TL、TI—构成闭环系统的相位差(60~100°),TN—神经肌肉延迟(0.08~0.16 s),τ—有效时间延迟(0.2~0.5s),r(n)—余项噪声。
☚ 人机系统   人机系统设计 ☛
0002061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1 20:5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