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京三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莖葉花實 > 京三稜 京三稜 jīngsānléng 亦作“荆三稜”,省稱“三稜”,亦稱“䔷”、“紅蒲根”。因其莖、花、實俱有三稜,故名。黑三稜科植物黑三稜或小黑三稜、細葉黑三稜的乾燥塊莖。圓錐形或倒卵圓形,略扁,上圓下尖,下端稍彎曲,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主治血瘀氣滯,癥瘕積聚,經閉腹痛,跌打損傷。唐·陳藏器《本草拾遺·草部·京三稜》:“三稜總有三四種,但取根,似烏梅,有鬚相連,蔓如綖,作漆色,蜀人織爲器,一名䔷者是也。”宋·蘇頌《本草圖經·草部·京三稜》:“紅蒲根至堅,重削刻而成。”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荆三稜》:“三稜能破氣散結,故能治諸病。其功可近於香附而力峻,故難久服。”清·魯永斌《法古録·草部·荆三稜》:“通月水,墮胎,止痛,利氣。”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