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交收东三省条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交收东三省条约

1902年4月8日俄驻华公使与清外务部大臣在北京签订的条约。共4款。主要内容是:在18个月内将俄军分3期全部撤回。

交收东三省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签订的关于俄军撤出中国东北地区的条约。又称《撤兵条约》。自1901年1月4日起,中俄双方在彼得堡举行关于交收东三省的谈判。清政府驻俄公使杨儒据理驳论,提出废除 《奉天交地暂且章程》,俄国在诸列强纷纷表示抗议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宣布《暂且章程》作废,但向杨儒提出中俄协定条款,限期画押。杨儒在接到清政府“酌量画押”的训令后,虽承受多方压力,仍坚决拒绝签字,直至病逝。后清政府指示驻俄使馆拒签,谈判遂中断。9月7日 《辛丑条约》签订后,东北人民武装抗俄斗争高涨,各国舆论也强烈要求俄军撤出东北,俄国迫于形势,于10月5日提出新约稿,表示愿意交还东三省,但提出一系列附加条件,后因李鸿章病死,谈判遂再度中断。在此期间,国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俄国在国际上陷于孤立,决定修改撤军条约。1902年4月8日,清政府外务部会办大臣王文韶与俄国驻华公使雷萨尔在北京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共4条。主要内容:一,规定东北一如俄军占据以前,仍归中国版图,由中国官员治理;二,“如果再无变乱发生,并他国之举动,亦无牵制”,俄军自签字画押之日起,分三期撤出东北:六个月内,自 “盛京省西南段至辽河”撤出,再六个月,撤出盛京省其他各地和吉林省内俄军,再六个月,撤出黑龙江省内俄军;三,俄军撤退前,中国驻东三省军队数目、驻地,须与俄国军官商定。俄军撤完后,中国增加兵力,应随时知照俄国;四,交还山海关、营口、新民各铁路。该条约的签订,虽使沙俄未能达到占领东北的目的,但已留下日后毁约继续扩大侵略的伏笔。

《交收东三省条约》

1902年中俄双方签订的关于俄国从中国东北撤军的条约。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沙俄趁机出动十几万军队占领东北全境,企图吞并东三省。1901年4月8日双方签订此条约,内容共4条。规定俄军在18个月内分3期(每6个月1期)撤出中国东北,清政府应赔偿。第1期按约撤退。1903年4月第2期时提出附加条件,引起日俄矛盾,导致了1904年日俄战争的爆发。

交收东三省条约

亦称《俄国撤兵条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沙俄占领我东北三省,直至《辛丑条约》签订后,仍不肯撤兵,引起中国人民的激烈反对;英、美、日等国也以利害冲突出面干涉,要俄国从东北撤兵。二十八年三月初一日(1902年4月8日)俄驻华公使雷萨尔(Павел МихайловицЛессар) 与清外务部大臣奕劻、王文韶在北京签订撤兵条约4款。主要内容为:东三省归还中国;俄军在十八个月内分三期(六个月为一期)全部撤回。俄军撤退前,清政府在东北“不另添练兵”;撤兵后,驻东北的军队人数如有增减,应随时知照俄国;俄方交还山海关、营口、新民厅沿线铁路,清政府应给予“赔偿”。但在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4月)第二期撤兵期满时,俄军又违约不撤,并向清政府提出七项侵略要求,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拒俄运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