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监 五监五个以‘监’定名的官署合称。即少府监、长秋监、国子监、将作监、都水监。《资治通鉴·隋纪·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分太府寺置少府监,与长秋、国子、将作、都水为五监。” ☚ 五省 五曹 ☛ 五监隋、唐时五个官署的合称。隋炀帝大业三年(607),从太府寺中分出少府监,与长秋、国子、将作、都水合为五监。唐则为少府、将作、国子、都水、军器五监。 五监隋唐与宋中央官署中诸监的合称。隋炀帝分太府寺设少府监,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寺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加上都水监,总称五监。唐无长秋监而有军器监,亦合称五监。宋初加置司天监,元丰改制后罢司天监,仍为五监。辽金元设监之数多于五。明有国子、钦天、上林苑三监,清惟设国子、钦天二监。 五监北宋元丰定制,监有五: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合称“五监”。宋初又有司天监,元丰新制改为太史局;秘书监,改为秘书省。《愧郯录》卷6《寺监簿职守》:“自元丰官制行,九寺五监各置主簿。”《宋史·职官志》8《元丰以后合班之制》:“国子监丞……少府、将作、军器、都水监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