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弹拨乐器Zhongguo tanbo yueqi
中国乐器的一个类别。其特征为用手指(或特制的拨子)拨、弹绷紧在共鸣箱体(琴身)上的琴弦,使之振动而发声,是我国古老的一个乐器类别。早在周代(公元前111—前3世纪)琴、瑟已成为当时重要的礼乐乐器,在秦代及汉代先后出现了便于携带的竖持弹拨乐器“弦鼗”和“阮咸”,当时曾通称为“琵琶”(琵和琶是二种弹琴的手法,汉刘熙《释名》:“批把(注:即琵琶),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像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以后在吸收外来乐器的形制并不断改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三弦、阮和琵琶等乐器。扬琴约在明代传入我国,属击弦乐器,但由于其发声特征和弹拨乐器近似,故在乐队合奏中习惯将其编入弹拨乐器组。在现代的民族管弦乐队中所用的弹拨乐器有:柳琴、扬琴、琵琶、三弦、筝等及,高、中、低音配套的阮,这些乐器高、中、低各声部俱全,演奏时的力度变化幅度大,音色基本融和,节奏强烈,故已成为综合性管弦乐队中的重要乐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