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户丝
古蒙古语音译为 “阿合探马儿”。元代投下制度中的赋税形态。耶律楚材所创, 始行于太宗窝阔台时期。具体规定为: 各投下所属民户, 除承担朝廷规定的兵、站诸役,及提供部分丝料充国赋外, 每五户出丝一斤, 向各投下领主交纳。世祖中统元年(1260), 对五户丝税制进行改革。其法: 每户科丝二十二两四钱, 二户计二斤一十二两八钱。其中二斤为纳官正丝。每户所余六两四钱, 以五户合计为二斤, 输于大都总藏, 每岁令各投下差官赴都省, 验数关支。故五户丝又称为 “二五户丝”, 即二户整数丝输官, 五户零头丝由官发投下。以十分而论, 官得七分, 投下得三分。这一改革, 使原五户出丝一斤变为五户出丝二斤, 加重了投下户的经济负担。参见“丝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