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五失本,三不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五失本,三不易 002 五失本,三不易前秦高僧道安 (314—385)通过总结译场译经经验及对同本异译佛经的比较,在《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中提出的翻译理论。其意思是,翻译梵文佛经,有5种情况容易使译文失去原来面目,有3种情况不易处理。失本的5种情况是:1.“梵语尽倒而使从秦”(梵文的词序是颠倒的,译时必须改从汉语语法); 2. “梵经尚质,秦人好文,传可众心,非文不可”(梵文质朴,而汉人喜欢文藻,要令读者满意,译文必须作一定的修饰);3. “梵语委悉,至于叹咏,叮咛反复,或三或四,不嫌其烦”(梵文中同一意义,往往反复再三,译时不得不加以删削);4.“梵有义说,正似乱辞,寻说向语,文无以异,或千、五百,划而不存”(梵经于结尾处,要作一小结,简述前话一遍,译时则必须删除);5. “事已全成,将更傍及,反腾前辞,已乃后说,而悉除此”(翻译佛经要把重复的部分尽行删去,务求精练)。所谓三不易,即用现代语译古代语,也即用当时华丽的汉文译质朴的古梵文,不容易达到恰当,此其一;古圣先贤的微言大义不容易为后世的浅识者所能融会贯通,此其二;释迦牟尼死后,弟子阿难造经,非常慎重,后人以今度古,任意揣测,不容易达到正确,此为三。 ☚ 译学理论 八备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