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的社团在“五四”运动时期,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社团,这些社团一般由激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组成,他们以社团的形式组织起来,研究问题,砥砺品行,探索改造中国的道路。它们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爱国运动的直接产物,同时又对新文化的传播和“五四”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许多社团成员后来都成为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党派的创建者。比较重要的社团有:1918年湖南成立的“新民学会”,发起人为肖子升、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等,“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要求成员“不虚伪、不懒惰、不浪费、不赌博、不狎妓”。1919年北京成立的“少年中国学会”,这是“五四”时期历史最久、会员最多、分布最广、分化最明显的一个社团,总会在北京,南京、成都及法国巴黎设有分会,湖北、湖南、山东、山西、福建、安徽、辽宁、陕西、上海、杭州、天津、广州等省市及德国、美国、英国、日本和南洋等地均有会员,学会宗旨是“本科学的精神,以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信条是:奋斗、实践、坚忍、俭朴。先后入会的有李大钊、王光祈、恽代英、邓中夏、高君宇、毛泽东、张闻天、黄日葵、李劼人、田汉、刘仁静、许德珩、朱自清、杨贤江、方东美、宗白华等。还有1919年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等成立的“觉悟社”,1920年邓中夏等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17年恽代英在武汉成立的“互助社”等,这些社团都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