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寄衣曲(三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寄衣曲(三首) 【原文】: 忆郎赴边城,几个秋砧月。(1) 若无鸿雁飞,生离即死别。(2) (二) 愁肠结欲断,边衣犹未成。(3) 寒窗剪刀落,疑是剑环声。(4) (三) 此身倘长在,敢恨归无日?(5) 但愿郎防边,似妾缝衣密。 【译文】: 自从丈夫远赴边城,我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月下捣衣的孤独的秋夜。如果不是南飞的鸿雁捎来他的音讯,隔绝万里,实际上从离别的那天起便成了永诀。 (二) 愁思郁结,几令肠断,边衣至今还没织成。冷冷清清的卧房中,剪刀掉落于地,使我蓦然心惊:这莫不是丈夫手中的剑环之声? (三)只要能够活下来,我怎敢怨恨丈夫杳无归期?但愿丈夫戍守边防,就像我缝制边衣一样,细密无缝,无懈可击。 【集评】: 今·陈增杰:“三诗既可独自成篇,又紧相衔接,章法严整,感情的波澜逐层递进深入,婉曲尽致。” (《宋代绝句六百首》第337页) 今·朱杰人:“诗借一个丈夫从军独守空房的妇人之口,抓住缝制和寄送冬衣这一特定情景,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这位妇女思念亲人,但又希望丈夫为保卫国家而坚守边防的复杂而深沉的心理。” (《宋诗鉴赏辞典》第1318页) 今·金性尧:“这是(指第三首)写古代闺妇寄寒衣诗中感情较为硬朗的一首。末句‘密’字一字双挽,巧而不浮,比起王建《送衣曲》的‘愿郎莫着裹尸还,愿妾不死长送衣’来,罗诗就高了一着。” (《宋诗三百首》第381页) 【总案】: 这是一组抒情诗。整组诗围绕边衣这条线索进行剪裁,组织情节,抒发情感。第一首“忆郎赴边城”写捣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白《子夜吴歌》中的《秋歌》),两者的意境相同,写尽戍妇对于征夫的思念之情。第二首“愁肠结欲断”是写裁衣,剪刀落下,戍妇也怀疑是丈夫身上佩戴的剑环发出的碰击声,可见她的思念之深,思念之苦。第三首写缝衣,一针一线,缝进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这套组诗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戍妇,选取一个有代表性的典型环境:征夫之家,来反映南宋末年连绵不绝的战火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爱国之情。诗人能够依据抒发复杂感情的需要,灵活自如地运用假设、联想、反语和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