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五、宿松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五、宿松县

五、宿松县

宿松县位于安徽西南部,皖鄂赣三省交界处。土地面积2 39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67千公顷,林地面积48.67千公顷,水域面积83.33千公顷,总人口72.6万人(不含华阳河、九成坂农场)。全县可养水面占全省1/9,拥有发展渔业的优越条件;水域资源丰富,龙感湖、大官湖、黄湖和泊湖四大湖横跨境内,无跨界矛盾;水面生态环境良好,湖泊透明度一般1.5~2米,溶氧充足,氮磷比较适宜水生植物生长,已查明水生植物52种,浮游动植物含量高,底栖动物1 215千克/公顷;区位优越,湖泊濒临长江,有长江同马大堤环抱,是抵御洪涝、干旱灾害的天然屏障;又无工业“三废”污染,湖泊经济鱼类出产众多,誉为宿松“三珍”蟹、鳖、虾,久负盛名,洄游、半洄游、定居性鱼类共58种,仅鲤科鱼类就有37种。
宿松县是鱼米之乡,水产养殖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水产养殖业虽有较大发展,但直到80年代,基本上还是以天然捕捞为主,湖泊利用在3.33千公顷上下,仅占湖泊面积5.3%。全县养殖面积6.67千公顷左右,占可养水面10%。平均亩产28.9千克,其中湖泊养殖平均亩产10千克。1991年,中共宿松县委、宿松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水产系列开发的决定》,当年全县共开发利用水面8.33千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1万吨,分别比1980年增长3.5倍和4.9倍。1992年,11.33千公顷黄湖栏养一举成功,全县开发利用水面20.67千公顷,虽因干旱影响,水产品总产量仍比上年有所增长。1993年,全县开发利用水面32千公顷,水产品总产量1.4万吨,产值8 000万元,利税1 000万元。1994年,全县开发利用水面41.33千公顷,投放鱼种75万千克,投入蟹苗、蟹种折合幼蟹6.5万千克,加上围栏设施等,共投入资金3 800万元。1994年,捕捞河蟹500吨,鲜鱼8 000吨,水产品总产量1.6万吨,产值1.8亿元,实现利税3 500万元,水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
宿松县水产开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1)领导重视增共识。长期以来宿松县水产业发展缓慢,资源的拥有量和产出量反差大,水产养殖受挫使少数干部、群众缺乏信心。为此,中共宿松县委、宿松县人民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关于水产资源开发的大讨论、大动员,最后形成共识:振兴宿松经济,必须“走水路、发水财”,将水产开发作为振兴宿松经济和发展商品农业的启动点和突破口。县里把渔业生产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水产开发宏图的描绘,到安置渔民、围栏(精养),种苗投放,生产管理,捕捞销售等一系列环节,都反复调研,多方比较,审计决策,并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渔业生产协调工作。
(2)注重科学明思路。在开发水产,实施渔业致富工程中,宿松县十分重视渔业科技的渗透作用、主导作用和推动作用。宿松县人民政府聘请原省水产局局长、全国著名河蟹专家赵乃刚同志为水产开发顾问,并多次邀请省、市水产专家对全县水产开发进行论证。1993年2月2日,在合肥举行的《宿松县黄湖渔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会上,与会领导和专家一致认为: “提出建设水上宿松和开发区的目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新颖性,在大水面开发方面是全省第一家”。1994年初,宿松县人民政府还专门召开了水产技术人员座谈会,鼓励水产技术人员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投身开发,将科学转化为生产力,得到广大技术人员积极响应。在生产实践过程中,有的探索特种苗种培育技术,有的积极革新网具、捕捞手段,有的独资开发大水面,加速了大水面开发技术的应用,加速了资源与实现从抓传统农业到抓水产业,从天然捕捞到大水面立体开发的转变。宿松县从实践和经验教训中,逐步明确水产开发的路子、目标和重点,1991年,中共宿松县委、宿松县人民政府在《关于水产系列开发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以养为主,养殖、增殖、捕捞、加工、贸易并举;合理利用资源,依靠科技进步,促进水产品加工,以水产品深加工求效益提高;“三条线”(水生动物、水禽、水生植物)一齐上,“三轮子”(国家、集体、个人)一齐转,贸、工、渔一体化的发展思路。随之制订了《1992—2000年全县水产系列开发的具体规划》,提出全县水产资源系列开发分为两步实施:“八五”期间,拉开框架,打好基础,走出路子,初见成效;开发的重点鱼、虾、蟹、禽、莲、芡、菱。“九五”期间,上规模、上等级、上效益,形成支柱产业。
(3)勇于实践闯“禁区”。短短几年内宿松县水产开发即取得初步成效,关键在敢闯禁区,在实践中突破,在实践中发展。1991年,泊湖西角梢围栏1 000公顷,进行大水面鱼蟹混养获得成功。1992年,进一步闯大水面栏养禁区,运用渔业生态学原理对11.33千公顷黄湖进行多层次开发利用,投资63万元,创产值250万元,当年收回投资,且获纯利48万元。1993年,全县再次掀起水产系列开发高潮,出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快速发展的态势。这一年引进外地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生产技术,与安徽省鹏程湖泊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6.67千公顷龙感湖。1994年,县里又帮助佐坝乡、千岭乡开发6.67千公顷湖泊,帮助许岭镇开发933.3公顷沙湾。1994年底,全县开发6.67千公顷(10万亩)以上的2处,667公顷(万亩)以上10万亩以下的6处,67公顷(千亩)以上万亩以下的50处,67公顷(千亩)以下的200余处。在大水面开发不断突破的同时,县里还选择千亩鱼种池,特种水产养殖等作为突破口,加快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渔业。
(4) 加大投入深开发。加大投入,这是宿松县水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1991年,泊湖围栏和1992年黄湖开发投入都比较小,1993年,投入大水面开发资金达2 700万元,1994年,投入猛增到3 800万元。一个国家贫困县投入这样大的资金,主要靠解放思想、拓宽筹资渠道。
❶向上争取立项,取得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和金融部门的贷款;
❷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挤出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专项周转金,专款专用,滚动发展;
❸大胆引进外地资金;
❹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全面推行股份合作制,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1993年,全县275个水产企业就有273个实行了股份合作制,入股资金达1 860万元,占当年总投资的69%。通过加大投入,带动水产业的深度开发,扩大鱼蟹混养水面和特种水产品暂养基地,大力发展高背鲫、团头鲂等优质鱼,加快发展河蟹、甲鱼、鳜鱼、银鱼、珍珠、媒鸭、湖莲、红菱等市场抢手的名、特、稀水产品。
(5) 合股开发都得利。
❶专业渔民自己动手,就近定点。开发养殖。洲头乡黄湖渔业村,1993年组织本村200户专业渔民集资入股,成立六昌湖水产开发公司,当年投资79万元开发水面1.4千公顷,实现销售收入240万元,利税104万元。下仓镇渔业村,1994年开发666.7公顷泥湖,实现销售收入100万元,创纯利20万元,全村渔民人均收入1 800元,最高户达2.5万元。
❷吸纳大批渔民到骨干养殖企业从业。黄湖公司1994年安排156户渔民捕捞,两个月捕捞户均收入1万元,鹏程公司安排周边乡村就业村民300余人,人均年收入5 000元以上。
❸部分渔民转入第三产业,跑运输,搞销售,其中有的已成为深购远销的营运大户。

☚ 四、铜陵县   六、歙县 ☛
000030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