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云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云汉颜欲章,号云汉,明安福人。万历年间进士,授宁海令,历知荆州府,擢贵州监军副使,迁河南参政,再晋浙江右布政。 云汉yún hàn(号)颜欲章,明代人,万历进士,擢贵州监军副使。 云汉yún hàn(号)见均一。 云汉 云汉《诗经·大雅》篇名。此诗至《常武》,旧说列为“宣王《变大雅》”。《毛诗序》云:“《云汉》,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作是诗也。”《韩诗》以为此诗是“宣王遭旱仰天”之作(钞本《北堂书钞·天部》引《韩诗》及注文)。较《毛序》简明切要。仍叔为周大夫,是否此诗作者并无确据。此诗创作年代在宣王二年至六年之间(前827-前822年)。全诗八章,每章十句。写周宣王求神祈雨之词。从中可以看到当时旱灾之严重,具史料价值。全诗语调沉痛,祈求上帝不要降灾的话“重重复复,说了又说,样样说到,喋喋不已,最见忧旱恳切之意”(孙鑛《批评诗经》)。对旱象的描绘,无论用赋体还是用比喻、夸张,都十分传神贴切,难以移易。遭旱祈雨称为雩祭。此诗用为雩祭乐章,直至南北朝时尚见于记载。 ☚ 桑柔 崧高 ☛ 云汉倬彼云汉, 昭回于天。 王曰:於乎! 天降丧乱, 饥馑荐臻。 靡神不举, 靡爱斯牲。 圭璧既卒, 宁莫我听? 旱既大甚, 蕴隆虫虫。 不殄禋祀, 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 靡神不宗。 后稷不克, 上帝不临。 耗下土, 宁丁我躬! 旱既大甚, 则不可推。 兢兢业业、 如霆如雷。 周馀黎民, 靡有孑遗。 昊天上帝! 则不我遗。 胡不相畏? 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 则不可沮。 赫赫炎炎, 云我无所。 大命近止, 靡瞻靡顾。 群公先正, 则不我助; 父母先祖, 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 涤涤山川。 旱魃为虐, 如惔如焚。 我心惮暑, 忧心如熏。 群公先正, 则不我闻。 昊天上帝! 宁俾我遯! 旱既大甚, 黾勉畏去。 胡宁瘨我以旱? 憯不知其故。 祈年孔夙, 方社不莫。 昊天上帝! 则不我虞。 敬恭明神, 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 散无友纪。 鞫哉庶正! 疚哉冢宰! 趣马师氏, 膳夫左右, 靡人不周。 无不能止, 瞻卬昊天, 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 有嘒其星。 大夫君子, 昭假无赢。 大命近止, 无弃尔成。 何求为我? 以戾庶正。 瞻卬昊天, 曷惠其宁? 浩浩无际的那天上的银河,精光转运于天空。周王仰天长叹: 唉唉! 有什么罪呀,如今的人。上天降下了死亡祸乱,饥饿灾荒频仍而至。没有哪位神灵不曾祭祀,没有吝惜过这牛羊牺牲。敬神用的圭璧宝玉都已用尽,为什么没有听到我真诚的呼声! 旱灾已经如此地严重了,郁积的暑气如同火熏蒸。不断地祭祀求雨,从郊外一直到庙寝。上祭天神下祭地祇,又是奠酒又是埋牺牲,没有一位神灵不受到尊重。先祖后稷不能救止这灾难,上帝也不降临福佑我们。为什么恶败下界的灾害,竟恰恰落到我身上! 旱灾已经如此地严重了,要想推去排开那是不可能的。我提心吊胆地恐惧,像遇到霹雳像耳闻震雷。周地所余下的众百姓,眼看没有半个能活得成。老天呀,上帝呀,就不给我一点存问。先祖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感到畏惧,而到这里来救此灾荒? 旱灾已经如此地严重,就没有办法把它阻止。阳光赫赫烤干一切,热气炎炎盛蒸不衰,烤晒我们根本没有去处。死亡的大限已经临近了,神灵仍旧既不前瞻也不后顾。异姓的群公先正之神:不肯降临来给我们一点救助。自己的父母先祖的神灵,怎么忍心看着我们受灾苦而不相救? 旱灾已经如此地严重,山被旱得一片光秃秃,河也干涸无水。都是旱魔在逞凶作恶,大地好像腾起烈炎如同燃烧。我的心真畏惧这如火的暑热,心里忧愁得如烟火熏烤。群公先正的神灵,就对我这痛苦一点也不过问。老天呀!上帝呀!为什么要使我们这样地困顿不堪! 旱灾已经如此严重,勉力从事要把这让人畏惧的排除去。为什么害我用这样的大旱荒灾?竟还不知道它的缘故! 祈年的祭祀很早就举行了,祭祀四方群神,祭祀社神也不算晚。老天呀! 上帝呀! 就不把我诚敬的心情揣度一下。一向这样地敬供一切神明,应该对我没有恼怒。 旱灾已经如此严重,人人都散乱没有纲纪可统御。技穷了呀众位长官,劳苦了呀宰相。趣马师氏也都来祈祷,膳夫差人们也都劳苦了。没有人不为救灾奔忙,没有人因旱灾不能救助而停止劳苦。仰望这老天,为什么使我这样忧苦! 仰望着上天,这微光闪闪是它满天的星斗。大夫君子,敬天祭祀没有偏向没有私情。生命虽然接近死亡,不要放弃你们成功的希望。有什么要求是为了我吗?是以此来求得安定百官的心。仰望老天,什么时候才能恩赐给我们安宁。 《云汉》,八章,章十句。本诗写宣王遭旱,祀天祭神,忧民救灾,竭力行仁君之政。诗篇成功地运用了铺张扬厉,巧为夸饰的手法,将宣王的精诚,旱灾的严重作了出色的描绘。在铺叙过程中,几乎处处夸饰,但并不给人以夸张失实之感,反而在夸饰中让人无时不感到灾情的严重,祭祀的诚敬和宣王那种忧心如焚心情的真实,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描写灾情,诗人用“天降丧乱,饥馑荐臻”强调饥馑迭至,祸事不断,让人有无法抗拒之感; 用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描写那种积郁的炎热,让人有不可向迩的战栗;用 “周馀遗民,靡有孑遗”突出遭遇旱灾损失的惨重;用“赫赫炎炎,云我无所”表现旱象笼罩,人无所逃于灾害摧残的严酷; 用“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表现那种山秃川涸,一片焦土的惨状; 用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来说明旱象的严重,人已濒临绝境,性命尚且不保,更无暇顾及纲常法纪,一切都因旱灾而纷纷乱乱。很明显,这些描写都具有言过其实的夸张色彩,但它却并不让人觉得虚假,而是感到诗人艺术手法的高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将旱灾惨象表现得活灵活现。正是“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文心雕龙·夸饰》) 描写祭祀的诚敬,诗人用“靡神不举,靡爱斯牲,圭璧既卒”;“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表现宣王面对旱象,遑遑不安,无所忏吝,到处求神祈祷的情状。“祈年孔夙,方社不莫”“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则表现了宣王不但祭神周到而且毫不怠惰。在这种铺张扬厉过程中,将宣王的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精心专一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中在直接描写宣王忧心如焚的心情时,也是借重那种带有夸张色彩的比喻而收到了表达难显之情的艺术效果。“如霆如雷”以猝然在耳边响起炸雷而使人感到的惊惧来状宣王而对旱灾惊惧不已,无所措手足的心理状态。“忧心如熏”以心被烈火烤炙之痛来表现宣王忧惧旱灾的怆痛。这些喻体的选择,对于主体说来是切中要害,确不可移,而那种夸诞其词则更是让读者在震惊之中充分地感受到了主体的情状。 上述这些艺术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使诗篇出色地完成了对当时严重旱灾的真实描绘,而且它也使诗篇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宣王的形象浑实饱满,呼之欲出。今天读来,仍让人感到该诗饶有意趣,正说明了这些成功的艺术手法的生命力。 云汉
【注释】①倬:明貌。云汉:天河。②昭:阳光。回:旋转。③辜:罪。④荐:重。臻:至。⑤举:指祭祀。⑥牲:牺牲,指祭祀时所用的牛羊等。⑦卒:尽。⑧蕴隆:暑气郁积而隆盛。虫虫:热气蒸熏貌。⑨殄(tiǎn):绝。⑩奠:陈列祭品以祭天。瘗(yì):埋玉于地以祭地。(11)宗:尊敬。(12)克:能。(13)临:降临。(14)耗斁(dù):损失,败坏。(15)丁:当,遭遇。(16)推:排除。(17)兢兢:恐惧。业业:危险。(18)孑遗:剩余。(19)遗:恤问。(20)摧:至。(21)沮:止。(22)群公:先代诸公。先正:先代的公卿大夫。(23)忍:忍心。(24)涤涤:光秃貌。(25)魃(bá):旱神。(26)惔(tán):燎。(27)惮:怕。(28)闻:恤问。(29)遁:逃。(30)黾勉:勉力事神。(31)瘨(diān):害。(32)憯(cǎn):曾。(33)方:祭四方之神。社:祭土神。莫:即“暮”。晚。(34)虞:助。(35)友:通“有”。(36)鞫:穷。庶正:六官之长。(37)疚:忧虑。冢宰:相当于后世的丞相。(38)趣马:掌马之官。师氏:掌兵守王城者。(39)膳夫:掌王宫饮食。(40)周:通“赒”。拯救。(41)里:通“已”。止。(42)嘒:明貌。(43)昭假:祷告。无赢:无差错。(44)成:通“诚”。(45)戾:安定。庶正:庶民百官。(46)曷:何时。惠:赐。 【鉴赏】这是美宣王禳灾之诗。 全诗八章。宣王之世,连年发生严重的旱灾。当时整个中国赤地千里,土焦金流,哀鸿遍野,呈现出一种“周余黎民,靡有孑遗”的悲惨景象。为此,宣王忧心如焚,食不甘味,睡不安寝。在一个晴朗的夜晚,宣王向上天祈祷,为民禳灾。 首章写宣王向天祈祷。宣王仰望夜空,不见雨候,但见明亮的天河,清光随天回旋。宣王面对此景,开口便为民呼冤:唉! 今之人又有何罪?然而上天竟降下灾祸,以至饥馑迭至。回想起来,真有点奇怪。百神都祭祀过,各种祭品都奉献过,礼器圭璧也都用过,上天怎么还不听祈求而兴雨呢?这里既有急切的期求,也有深深的责怨。 二章写宣王祭祖祀神。旱情严重,暑气蕴积而闷人。宣王不停地祭祀,从郊野至宗庙,天神、地祗,乃至人鬼,无神不祭。结果后稷不能拯救,上帝也不眷顾。因而宣王只得发出“上天败坏下土,我正遭逢此灾”的慨叹。 三章写宣王求先祖救灾。旱情严重,不可排除。何等恐惧,何等危险,犹如雷霆,骇人耳目。“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二句写得触目惊心,惨不忍睹。虽语含夸张,但百姓深遭其害则是事实。百姓遭此荼毒,老天上帝既不肯恤问,先祖之灵怎不畏惧而前来相助。 四章写宣王求群公先正救灾。旱情严重,不可阻挡;热气蒸腾,无处躲藏。生命濒临死亡,也无谁照顾探望。先代诸位公卿之神既不佑助,已故父母先祖怎么也忍心而不相救。 五章写宣王求上帝救灾。旱情严重,山川枯竭,有如洗涤一般。那旱魔正在暴虐,整个大地好像火燎火烧,灼热难耐。宣王见旱生畏,忧心如焚。“群公先正”既不肯恤问,老天上帝怎么也使我们无法逃遁。 六章写宣王斥怨上帝。旱情严重,想勉力将它消除。不知何故,上帝竟以旱灾摧残我们。祈丰年之祭早就举行,祭四方及土地之神也未曾延误。可是老天上帝还是不肯相助。我们如此恭敬神明,不当有什么怨恨。 七章写宣王望群臣合力救灾。旱情严重,法纪散乱无有纪纲。为此,朝中“庶正”“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无不在合力救灾,然而还是不能制止。宣王只好仰望上天,忧心不已。 八章写宣王望大夫君子通力救灾。宣王仰望上天,星儿闪闪发光。诗变“云汉”为明星,这不仅表明旱象丝毫未除,还暗示出时间在推移,宣王为了禳灾,自夜至晨通宵未寐。“大夫君子”虔诚祷告,无有差错。生命虽将丧亡,但不要放弃你们的诚心。祈求并非为我,而是为了安定庶民百官。最后宣王仰天呼唤:何时能赐给我们安宁呢? 诸家均认为是“美宣王禳灾”之诗,这本不误。但方玉润《诗经原始》却说“王自祷词”。此说欠当。诗中明言“王曰於乎”。可知此诗为他人代言,而绝非宣王自祷之词。 《云汉》昭回于天②。星光灿烂转不停。 王曰於乎③: 国王仰天长叹息: 何辜今之人! 百姓今有啥罪行! 天降丧乱,上天降下死亡祸, 饥馑荐臻④。饥荒灾难接连生。 靡神不举⑤,哪位神灵没祭祀, 靡爱斯牲⑥。何曾吝惜用牺牲。 圭璧既卒⑦,祭神圭璧已用尽, 宁莫我听⑧! 为啥祷告天不听! 旱既大甚⑨,旱情已经很严重, 蕴隆虫虫⑩。酷暑闷热蒸气熏。 不殄禋祀(11),不断祭祀求降雨, 自郊徂宫。从那郊外到庙寝。 上下奠瘗(12),上祭天神下祭地, 靡神不宗(13)。任何神灵都敬尊。 后稷不克,后稷不能止灾情, 上帝不临。上帝圣威不降临。耗下土(14), 天下田地遭害尽,宁丁我躬(15)! 灾难恰恰落我身! 旱既大甚,旱灾已经很不轻, 则不可推。想要消除不可能。 兢兢业业,整天提心又吊胆, 如霆如雷。如防霹雳和雷霆。 周余黎民,周地剩余老百姓, 靡有孑遗(16)。眼看全部死干净。 昊天上帝,皇天上帝心好狠, 则不我遗(17)。不肯赐食施善行。 胡不相畏? 祖先怎么不害怕? 先祖于摧(18)。子孙死绝祭不成。 旱既大甚,旱情严重无活路, 则不可沮(19)。没有办法可止住。 赫赫炎炎,烈日炎炎如火烧, 云我无所(20)。哪里还有遮荫处。 大命近止(21),大限已到命将亡, 靡瞻靡顾。神灵仍旧不看顾。 群公先正(22),诸侯公卿众神灵, 则不我助。不肯降临来帮助。 父母先祖,父母祖先在天上, 胡宁忍予(23)! 为啥忍心看我苦! 旱既大甚,旱灾来势很凶暴, 涤涤山川(24)。山秃河干草木焦。 旱魃为虐(25),旱魔为害太猖狂, 如惔如焚(26)。好像遍地大火烧。 我心惮暑,长期酷热令人畏, 忧心如熏。忧心如焚受煎熬。 群公先正,诸侯公卿众神灵, 则不我闻(27)。毫不过问怎么好。 昊天上帝,叫声上帝叫声天, 宁俾我遁(28)! 难道要我脱身逃! 旱既大甚,旱灾来势虽凶暴, 黾勉畏去(29)。勉力在位不辞劳。 胡宁瘨我以旱(30)? 为啥降旱害我们? 憯不知其故(31)。不知缘由真心焦。 祈年孔夙(32),祈年祭祀不算晚, 方社不莫(33)。祭方祭社也很早。 昊天上帝,皇天上帝太狠心, 则不我虞(34)。不佑助啊不宽饶。 敬恭明神(35),一向恭敬诸神明, 宜无悔怒(36)。想来神明不会恼。 旱既大甚,旱情严重总不已, 散无友纪(37)。人人散漫无法纪。 鞫哉庶正(38),公卿百官都技穷, 疚哉冢宰(39)。宰相盼雨空焦急。 趣马师氏(40),趣马师氏全祈祷, 膳夫左右(41); 膳夫大臣来助祭; 靡人不周(42),没有一人不出力, 无不能止。没人停下喘口气。 瞻印昊天(43),仰望晴空无片云, 云如何里(44)! 我心忧愁何时止! 瞻卬昊天,仰望高空万里晴, 有嘒其星(45)。微光闪闪满天星。 大夫君子,大夫君子很虔诚, 昭假无赢(46)。祈祷神灵没私情。 大命近止,大限已近将死亡, 无弃尔成! 继续祈祷不要停! 何求为我,祈雨不是为自己, 以戾庶正(47)。是为安定众公卿。 瞻卬昊天,仰望皇天默默祷, 曷惠其宁(48)! 何时赐我民安宁!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倬彼:即倬倬,浩大。云汉:银河。②昭:明,指银河的星光。回:旋转。③王:指周宣王。於乎:即呜呼,叹词。④荐:再、屡次。⑤举:祭祀 ⑥斯:这些。牲:祭祀用的牛羊猪等。⑦圭璧:祭神用的玉器。⑧我听:即听我。⑨大:同“太”。⑩蕴:闷热。虫虫:热气熏蒸的样子。(11)殄:断。禋祀:祭祀。(12)上:指天。下:指地。奠:陈列祭品以祭天神。瘗(yi):埋祭品入地以祭地神。(13)宗:尊敬。 (14)(du):败坏。(15)丁:遭逢。(16)孑遗:剩余。(17)遗(wei):赠送,指赐给食物。(18)于:而。摧:灭。(19)沮:止。(20)云:遮蔽。(21)大命:生命。止:指死亡。(22)群公:指前代诸侯。先正:前代的贤臣。(23)忍予:对我忍心。(24)涤涤:山无草木、川无滴水、光秃干枯的样子。(25)旱魃(ba):传说中的旱魔。(26)惔:火烧。(27)闻:通“问”,过问。(28)宁:难道。遁:逃。(29)黾(min)勉:勉力。畏去:不敢离开君位。(30)瘨(dian):病害。(31)憯(can):曾。(32)孔夙:很早。(33)方:祭四方之神。社:祭土神。莫:古暮字,晚。(34)虞:助。(35)明神:即神明。(36)宜:应该。(37)散:散漫。友:通“有”。纪:法纪。(38)鞫(ju):穷困。正:百官。(39)疚:忧虑。冢宰:相当后世的宰相。(40)趣马:掌管国王马匹的官。师氏:掌管教育的官。(41)膳夫:主管国王等饮食的官。左右:指周王左右的大臣。(42)周:通“赒”,救助。(43)卬:通“仰”。瞻卬,仰望。(44)云:发语词。里:通“悝”,忧伤。(45)有嘒:即嘒嘒,微小而众多的样子(46)昭:祷。假:通“格”,到。指神被祭祀者的虔诚所感而降临。无赢:没有私心。(47)戾:安定。(48)曷:何,指何时。惠:赐。 [赏析] 这是周宣王求神祈雨的诗,是所谓“宣王《变大雅》”的第一篇(其他五篇是《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和《常武》)。周宣王史称“中兴之主”,所以《大雅》中有关他的六篇诗都是赞美诗。这首诗记载周宣王仰天求雨的祷词,目的是要体现宣王“有事天之敬,有事神之诚,有恤民之仁”,含有赞美的意思。我们今天读这首诗,当然不是为了体会其中的“美意”。但是从那些怨痛哀诉的句子中,倒可以约略窥见当时那场旱灾的严重,就好像从《十月之交》中可以证实幽王二年陕西毁灭性大地震 一样。由此可见,这首诗还具有史料的价值。诗的作者,《诗序》说是仍叔。有人据《春秋》推算,仍叔至周宣王时已一百二十年左右,证明诗非仍叔所作。有人又提出春秋时赵氏世称孟,智氏世称伯,仍氏也可能世称叔,作诗的仍叔是《春秋》所载仍叔的祖先,其实作者究竟是谁,无关宏旨,即使考证出确是仍叔所作,我们于他的生平事迹一无所知,于欣赏这首诗毫无补益,大可不必纠缠这些细枝末节。 诗以“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起首,姚际恒《诗经通论》评道:“《棫朴》篇以云汉喻文章则曰‘为章’,此以云汉言旱则曰‘昭回’。”姚氏所说的实际上是一个不同的感情感应出不同景物的问题。《棫朴》是歌功颂德之作,作者感情喜悦而高昂,所以眼中的银河显得星光灿烂。这首诗是禳灾,诗人心里忧惧而焦急,因此只感到银河在天空斜转,偏偏不肯降落到地上来。同样,第八章起首“瞻卬昊天,有嘒其星”两句,描绘出一片万里晴空、星光满天的景象。这在他人看来是天高云淡的美景,在诗人心里却引发了“云如何里”的忧愁和“曷惠其宁”的绝望。王夫之《姜斋诗话》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这几句诗虽然称不上“妙合无垠”,但景中有情,景随情移却是明显的,所以有人称赞这首诗的起首“最有风味”。 除了摹景之外,这首诗在比喻的使用上也很有特色。三章以“如霆如雷”比喻提心吊胆的心情,使对旱灾的畏惧感更加突出。五章以“如惔如焚”比喻旱情的严重,以“忧心如熏”比喻畏旱的心情,其喻体的选择都能针对主体的要害,确切而不可移易。直到今天,我们还常用“好像晴天起了一个霹雳”来比喻惊悸的心情,用“好像火烧过一样”来比喻旱灾造成的惨况,岂非都滥觞于《诗经》?也足见诗人的巧譬善喻和这些妙喻的艺术生命力。 还值得一提的是,三章“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两句。这是用的夸张的艺术手法,以突出遭旱灾损失的惨重。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说:“虽诗书雅言,风格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是以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并意深褒赞,故义成矫饰。”他指出夸张的修辞虽然言过其实,但因为能通过形象的夸张来传难写之意、达难显之情,所以在文学作品中有它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确实,“靡有孑遗”,四个字,所述虽然不是事实,但写灾情之重,却是传神之笔,很难另找四个字来代替它的。 云汉旱既大甚, 蕴隆虫虫。 不殄禋祀, 自郊徂宫。 上下奠瘗,靡神不宗。 后稷不克, 上帝不临。 耗下土, 宁丁我躬。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昊天上帝,则不我遗。胡不相畏,先祖于摧。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赫赫炎炎,云我无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顾。群公先正,则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惔如焚。我心惮署,忧心如薰。群公先正,则不我闻。昊天上帝,宁俾我遯。 旱既大甚,龟勉畏去。胡宁瘨我以旱,惨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敬恭明神 (祀),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鞫哉庶正,疚哉冢宰。趣马师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无不能止。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无嬴。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与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诗序》说:“《云汉》,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实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作是诗也。”《郑笺》重申《诗序》之说,无甚新见。《毛诗正义》、《诗集传》复述旧说,虽有疑惑,不置可否。唯清方玉润《诗经原始》讲的比较明确。他认为:“此一篇禳旱文也。……篇中所言亦非美王意,乃王自祷词耳。”纵观全篇,这首诗和美宣王没有任何关系,方氏的看法是十分正确的。 禳祷之风,源远流长,这是初民对无法抗拒、征服的自然力心怀恐惧的结果。传说汤时大旱连年,汤亲自祷于桑林,终于感动上天,普降甘霖,郑振铎曾写过一篇著名的《汤祷》,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商汤祷旱请雨的过程,可以作为理解这首诗的参考资料。禳祷必有祷文,这首诗就是一篇完整的有韵祷文。它的创作年代已无法确考,据诗歌本身的语言风格及体例来看,它的产生至迟不会晚于周宣王时,这首诗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祭祷源流及研究周代社会历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诗八章,章十句,所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只有第一章的前两句:“倬彼云汉,昭回于天”。这是两句起兴之辞,以银河灿烂、夜空晴阴暗示出旱情严重,没有一点兴云布雨的征兆。以下是第二部分,即周王的祷文。首章写天降大旱,人民痛苦不堪、饥荒接连不断,虽已遍祭诸神,旱犹未止。次章写虽然自己祭神祭祖,然而天帝、祖先却不肯前来救助。三章写如果先祖再不庇佑,他的子孙将因此灭绝了。四章,写旱情紧迫,如先祖诸神不加怜悯,恐怕就会使周人濒临绝境了。五章写旱魃肆虐,如火如荼,先祖却不肯听我的呼救。六章,写我祭祷恭敬,不敢渎职,上天先祖为何降此危难。七章,写百官诸吏克尽职守,深望上天体察。八章,写如果先祖再不救助,先祖的遗业就要毁弃。 先秦祷文并非一味地恳求上天先祖赦罪救民,相反,它往往是直接或间接地指斥上天先祖不肯怜悯人民,不肯体察下情,逞出肆虐,只为了显示自己的威力,当然它也要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躬身自省,检讨自己有无得罪上天先祖的地方。这时的国王,是站在人的立场上,代表着人民对高高在上的天神、人鬼进行批评、指责,反映了人民的不肯屈从于鬼神威力的反抗意识,这也是本诗的意义所在。人们恭恭敬敬祭祷、奉献圭璧,人们克尽职守、没有过错,可是上天鬼神却要降下灾害,这不是太不合理了吗? 因此祷文在指责上天鬼神的同时,还威胁周的先祖,如果周人因大旱灭绝,那么你们也就再也受不到周人的祭祀了。这无疑是一件强有力的武器,先祖们毕竟也要吃饭的呀! 这首诗结构很简单,除第一章外,其余七章都是由两段组成。首句先言“旱既大甚,”然后说明旱灾造成的结果,作为上段。下段则对上天先祖进行攻击和呼吁,这种体例和史书所能见到的祷文很相似,如《荀子》、《吕氏春秋》等所记的汤祷文及汉代董仲舒的《清雨文》、《止雨文》等。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点是以第一人称代民立言,语气逼真、用语得体,既反映了国王所应有的矜持,又吐露了诗人内心的焦虑。全诗感情真挚,气势迫人,虽有伤感之事,却无颓心丧志的迹象。诗人先言明自己恭敬事神不敢荒怠职责的情况:“圭璧既卒”,“不殄禋祀,自郊徂宫,上下奠瘗,靡神不宗”、“敬恭神明”,又申说请雨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以戾庶正”,使自己有了稳固的根据地,然而上天鬼神“宁莫我听”“则不我助”实在是有失民望。如果他们再听任旱魃肆虐,那么将不会有人去祭祀他们了。另外,这首诗还十分善于渲染、烘托。在诗的首章,诗人先以明朗灿烂的星空,暗示旱情的范围广大,历时持久。然后用“如霆如雷”、“赫赫炎炎”,反映旱情的严重。 这首祷旱诗反映了在生产力较低的西周,人类和自然界即当时人们心目中的鬼神的矛盾,表现人对鬼神的敬惧和怨恨心理,语言通俗平易、感情真挚,平和而不板滞,哀而不伤,是一篇比较优秀的作品。 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①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② 天降丧乱,饥馑荐臻。③靡神不举,靡爱斯牲。 圭璧既卒,宁莫我听。④ 旱既大甚,蕴隆虫虫。⑤不殄禋祀,自郊徂宫。⑥ 上下奠,靡神不宗。⑦后稷不克,上帝不临。⑧ 耗斁下土,宁丁我躬。⑨ 旱既大甚,则不可推。⑩兢兢业业,如霆如雷。(11) 周余黎民,靡有孑遗。(12)昊天上帝,则不我遗。(13) 胡不相畏,先祖于摧。(14) 旱既大甚,则不可沮。(15)赫赫炎炎,云我无所。(16) 大命近止,靡瞻靡顾。(17)群公先正,则不我助。(18) 父母先祖,胡宁忍予? (19) 旱既大甚,涤涤山川。(19)旱魃为虐,如惔如焚。(20) 我心惮暑,忧心如熏。群公先正,则不我闻。(21) 昊天上帝,宁俾我遯。(22) 旱既大甚,黾勉畏去。(23)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24) 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则不我虞。(25) 敬恭明神,宜无悔怒。 旱既大甚,散无友纪。(26)鞫哉庶正,疚哉冢宰。(27) 趣马师氏,膳夫左右。(28)靡人不周,无不能止。(29) 瞻卬昊天,云如何里?(30)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31)大夫君子,昭假无赢。(32) 大命近止,无弃尔成。何求为我?以戾庶正。(33) 瞻卬昊天,曷惠其宁? 【注释】 ①倬(zhuo卓):大。②王:旧说指周宣王,实则假宣王口气以发感慨。③荐臻:频仍,接连而至。④圭璧:此指礼神之玉。⑤大:同“太”。蕴:通“熅”,闷热。虫虫,通“爞爞”,热气熏蒸的样子。⑥殄(tian舔):断绝。⑦奠瘗(yi意):陈列祭品以祭天,埋祭品于地下以祭地。⑧后稷:周人始祖,尊为农神。⑨斁(du妒):败坏。丁:当,遭逢。⑩推:除去。(11)兢兢业业: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样子。(12)孑遗:遗余,残存。(13)遗(wei位):体恤,慰问。(14)摧:损坏,毁灭。(15)沮(ju举):终止。(16)赫赫炎炎:形容旱气之盛、热气之盛。(17)大命:死亡之命。止:语助词,不为义。或谓大命,即生命;止,死亡。(18)群公:先世诸侯之神灵。先正:先世卿士之神灵。(19)涤涤:指山无草木、川无滴水的大旱景气。(20)旱魃(ba拔):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旱魔。惔(tan谈):通“炎”,大烧。(21)闻(wen问):恤问。(22)遯(dun盾):同“遁”,逃。(23)黾(min敏)勉:勉力,努力。(24)瘨(dian颠):病害,灾害。憯(can惨):曾。(25)虞:助。(26)友:通“有”。(27)鞫:穷困。庶正:众官之长。冢宰:众长之长,即百官之长。(28)趣马:国王的掌马之官。师氏:统兵之官或掌教育之官。(29)周:通“赒”,赒济,救助。(30)卬:通“仰”。里:通“悝”,忧伤。(31)嘒(hui 惠):微小。一说明亮。(32)昭假:招请。赢:过失。(33)戾:安定。 【译文】 那浩瀚无际的银河,碧空运转光灼灼。周王说:唉唉!当今之人有啥罪过?上天降下死丧祸乱,荒年凶岁一个接一个。没有哪个神灵不曾祭奠,牺牲祭品从未吝惜过。敬神的玉器都已用尽,为何不肯听我说? 旱灾已是十分严重,闷热至极大地熏蒸。从未间断各种祭祀,自邑外之野到宗庙内廷。祭天祭地奠埋祭品,没有一位神灵不敬奉。可后稷之灵不护卫我,上帝盛威也不救我众生。毁坏人间的大灾大难,竟偏偏叫我遭逢。旱灾已是十分严重,免除灾祸又不可能。提心吊胆惶恐不安,好像置身霹雳炸雷之中。周朝剩下的这些人,难道一个也活不成。苍天啊上帝,怎不恤问这灾情。这样的灾害怎不怕,先祖之业将无人继承。旱灾已是十分严重,没有办法阻止灾异横行。烈日炎炎热气翻滚,哪有去处可以减轻。死亡之期已经逼近,前瞻后顾全成泡影。先世诸侯众卿之神,就不助我出险境。父母及列位远祖,就忍心不救我一命? 旱灾已是十分严重,河水干涸草木不荣。旱魔逞凶肆行无忌,如同大火烧个不停。我从内心惧怕这酷暑,忧痛之心就像火烤气蒸。先世之神众卿之神,就不恤问我众百姓。苍天啊上帝,究竟叫我们到哪里逃生? 旱灾已是十分严重,勉力恐难除却苦痛。为什么用大旱加害于我,弄不清缘由心不明。祈年的祭祀很早就办完,方祭社祭也从未晚举行。苍天啊上帝,竟不来帮我众苍生。所有神灵都恭敬祭祀遍,该不会生出怨恨怒冲冲。旱灾已是十分严重,无纲无纪乱哄哄。一筹莫展众百官,身心交瘁大宰丞。还有马官和军帅,膳夫及左右诸侍从,没有一人不赈灾,难见成效灾不停。抬起头来望苍天,为何遭此忧患不幸? 仰望苍天,群星微光闪闪。大夫君子,招请神明不失检点。死期将近,不放弃虔诚的心愿。有什么要求是为自己?为的是安定众百官。仰望苍天,啥时赐我以平安? 【集评】 《毛诗序》:“《云汉》,仍叔美宣王也。宣王承厉王之烈,内有拨乱之志,遇灾而惧,侧身修行,欲销去之。天下喜于王化复行,百姓见忧,故作是诗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八) 唐·孔颖达:“《云汉》诗者,周大夫仍叔所以美宣王也。以宣王承其父厉王衰乱之余政,内有治乱之志,遇此旱灾,而益恐惧。侧己身以修德行,欲以善行而销去之。天下之民,见其如此,喜于王者之化,复得施行。百姓见王所忧矜,故仍叔述民之情,作是云汉之诗以美之者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十八) 宋·朱熹: “旧说以为宣王承厉王之烈……(下与《诗序》、《正义》同)。言云汉者,夜晴则天河明,故述王仰诉于天之词如此也。”(《诗集传》卷十八) 清·姚际恒:“此述宣王忧旱之诗。《小序》谓‘仍叔美宣王’,未有考也。”(《诗经通论》卷十五) 清·方玉润:“《云汉》,宣王为民禳旱也。”(《诗经原始》卷十五) 【总案】 《云汉》八章,章法有序有致,富有特色。首尾两章,仰天长叹,对天祈赐,哀叹“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惊呼“大命近止”,“曷惠其宁”。一幅天灾人祸、民不聊生的灰色画图,令人毛骨悚然!中间六章皆以“旱既大甚”为起句,往复回环,迭重复沓,恰似一遍又一遍的哭诉,同时又是首章“哀叹”的补说和末章“惊呼”的前据,这种总——分——总式的章法,使首尾相应,疏密相间,浑然成一体。正如刘勰所说:“寻诗人拟喻,虽断章取义,然章句在篇,如茧之抽绪,原始要终,体必鳞次。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故能外文绮交,内义脉注,跗萼相衔,首尾一体。”(《文心雕龙·章句》) 云汉 云汉〔原文〕 ☚ 桑柔 崧高 ☛ 云汉 云汉银河。《大雅·棫朴》四章: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毛《传》:“倬,大也;云汉,天河也。”郑《笺》:“云汉之在天,其为文章,譬犹天子为法度于天下。”《大雅·云汉》一章: “倬彼云汉,昭回于天。”毛 《传》: “回,转也。”郑《笺》:“云汉,谓天河也。昭,光也。倬然天河水气也,精光转运于天。” ☚ 云 云何 ☛ 云汉 云汉yúnhàn━┃ 指银河,天河。《诗经·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唐·李咸用《雪》诗:“云汉风多银浪溅,昆山火后玉灰飞。”明·钱谦益《后秋兴》诗:“金银旧识秦淮气,云汉新通博望槎。”清·陈梦雷《拟古·迢迢牵牛星》诗:“云汉烂清光,佳期渺何许。”另见41、807页“云汉”条。 ☚ 云川 云孙 ☛ 云汉 云汉yúnhàn━┃ 指高空。三国魏·曹丕《善哉行》:“比翼翔云汉,罗者安所羁。”另见33、807页“云汉”条。 ☚ 云半 云间 ☛ 云汉 云汉yúnhàn━┃ 喻美好的诗文。宋·苏轼《送陈伯修察院赴阙》诗:“裕陵固天纵,笔有云汉姿。”宋·韩淲《浣溪沙》词:“却忆手栽双柳句,真成云汉抉天章。”南朝宋·王微《杂诗》:“常怀云汉惭,常欲复周雅。”另见33、41页“云汉”条。 ☚ 天籁 五字 ☛ 云汉古称天河为云汉。语出《诗经·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又《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郑玄笺:“时旱渴雨,故宣王夜仰视天河,望其候焉。”后世因常以云汉为暑旱之喻。晋张华《博物志》逸文:“后汉刘褒,桓帝时人,曾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 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 云汉雲yún hàn天河,银河。《诗经·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毛传:“云汉,天河也。”《九怀·昭世》:“浮云漠兮自娱。”“云漠”为“云汉”之误。闻一多校补:“王《注》曰:‘或曰:‘浮云汉’,汉,天河也。’案漠为汉之形误。……‘浮云汉’与‘登羊角’文相偶。……张衡《思玄赋》曰‘浮云汉之汤汤’,语与此相似。”姜亮夫通故也谓:“云漠不词,王注引或说作云汉,误增漠字,当出后世移录之误。云汉固辞赋家恒语,汉人用之极多,《九思》亦言越云汉也。漠汉字形相近而误。”今据改。《九思·遭厄》:“越云汉兮南济。”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銀河 > 天漢 > 雲漢 雲漢 yúnhàn 亦稱“雲川”。即天漢。銀河古稱漢,望之如雲,故稱。《詩·大雅·棫樸》:“倬彼雲漢,爲章于天。”毛傳:“雲漢,天河也。”晉·左思《蜀都賦》:“若雲漢含星,而光曜共流。”南朝宋·王微《七襄怨》詩:“藻帳越星波、玉飾渡雲川。”唐·杜甫《白沙渡》詩:“差池上舟楫,窈窕入雲漢。” 云汉 云汉银河,晴朗的夜晚在天空中看到的那条云状的光带。《诗·大雅·棫朴》:“倬彼云汉,为章于天”。毛亨《传》:“云汉,天河也。”班固《西都赋》:“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昆明池中立有牛郎与织女的石像,中间的池水就像天上的银河一样,浩瀚无边。 ☚ 云螭 云龙之庭 ☛ 云汉yún hàn〖名词〗 云汉银河。李白《月下独酌》之四:“永结无情游,相期邈~。” 遥远 遥远遥(超遥;远遥;遐遥) 远(远遐;远忽;窎远;积远;悠远;疏远;寥远;逖远;辽远;荒远;穷远;遐远;迢远;阔远;长远;远天远地) 卓(卓远) 渺(渺远) 缅(缅远;缅邈;悠缅;遥缅)邈(邈远;邈绵;悠邈;迢邈;寥邈;迥邈;旷邈) 绵(绵远;绵眇;绵邈) 迥(迥远;迥辽;迥逖;迥邈) 窎(窎远) 险 隃 超(超远;超洞;超遥) 谩 旷(悠旷) 霞 辽(辽卓;辽迥;辽越;辽遥;辽阔;辽缅;辽邈;辽夐;辽绝;辽廓) 眇(眇眇;眇绵) 芒 遐(遐迥;遐邈;遐阔)云汉 荒绝 悠脩 悠悠(~前程) 百丈 云极 茫茫 超洞 遐修 遐悠 遐夐 遐迩 遐尔 遐缅 遐幽 遐缅 遐悠 迢迢 另见:远 距离 路程 ☚ 远 相距遥远 ☛ 美文 美文佳文 嘉文 懿文 云汉 霞锦 吴锦 兰章 华章 瑶章 瑶玉 珠玑(口吐~) 珠玉 琼玉 琼章琼篇 琼瑶 琼玑 琼华 琼瑰 瑶篇 斐什 ☚ 雅正的文辞 不好的文章 ☛ 干旱 干旱亢 阳(阳旱;时~) 暵(干暵)天旱 ☚ 水灾 旱灾 ☛ 银河 银河河(河银;九河;玉河;云河;天河;长河;明河;金河;碧河;晴河;秋河;青河;清河;遥河;高河;灵河;鹊河;星河;轻河) 津(星津;天津;云津;河津;玉津;牛津;鹊津;灵津;饮牛津;牵牛津) 汉(天汉;星汉;云汉;银汉;金汉;长汉;碧汉;青汉;清汉;遥汉;穹汉;霄汉;鹊汉;横汉,灵汉) 银潢 霞庄 灵津银湾 银波 银浦 银渚 清渚 鹊渚 云渚 云川 天杭 天江 天潢 增泉 霞庄 高影 星道 星湟 清浅 另见:云 天空 星体 天光 ☚ 常见星 地球 ☛ 高空 高空霄(霄元;霄房;云霄;玄霄;灵霄;紫霄;青霄;九霄;霞霄) 云霓 重天 鹤天 鹏天 鸿天 高天 高冥 高旻 高冏 危空 霭空 曾空 曾穹 层宙 层汉 层空 层穹 层霄 青云 青雯 云蜺 云霞 云日 云中 云天 云心 云外 云头 云汉 云肆 云衢 鸟外 鸿蒙 鸿冥 宕冥 霞虹 眇绵 紫宙 尺五天 ☚ 晴空 天色 ☛ 美德 美德瑾(怀~) 懿(懿德:淑懿;芳懿) 淑德 令德 休德 明德 烁德 嘉德 秀德 驯德 顺德 韪德 馨德 昭德 吉德 俊德 徽德 徽华 徽芳 嘉志 瑜璟 玉润 休光 宏休 鸿休 韶风 芳猷 鸿明 ☚ 各种品德 高尚的品德 ☛ 云汉yún hàn❶银河。《诗·大雅·云汉》:“倬彼~~,昭回于天。” 云汉雲漢yún hàn云霄;高空。《食物本草·蔚巅泉》:“其山高入云汉,泉在其巅。” 云汉yun hanthe Milky Way 云汉指银河; 天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