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农业区划
上海郊区土地总面积只有5 900余平方公里, 但不论是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或是技术经济条件,以及农林牧渔各部门和各种农作物发展的原有基础,在整个郊区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地区差异性, 这种地区差异性不仅表现在县 (区) 与县 (区) 之间, 而且在乡镇之间也客观存在。各类地区既具有不同的自然与技术经济条件, 在长时间历史发展过程中, 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布局, 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
80年代初期, 为能在国家计划经济指导下, 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和分类指导农业生产和建设, 避免“一刀切”, 为合理调整当时的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也为了今后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须以地区为单位进行综合性的研究, 综合地阐明各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现有生产基础和特点、发展生产的潜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 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方针指导下, 研究如何从全局出发, 扬长避短,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各类不同地区的优势, 明确各地区进一步发展生产的方向和途径, 以增强主动性, 减少盲目性。全市首次进行了综合农业区的划分。
80年代的上海市综合农业区划, 是根据郊区农业生产发展为城市服务的方针进行农业区划划分的,划分的基本依据为:
❶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类似性;
❷农业生产基本特征与今后发展方向的相对一致性;
❸存在问题与建设途径的共同性;
❹相互连片, 并基本保持乡镇行政区界的完整性。
为了概括地揭示整个郊区农业的地域差异, 综合农业区划采取由大同到小异的办法, 将全郊区划分为四个一级区及十一个二级区, 分区命名反映各区应着重发展的商品性生产部门或作物, 其排列先后, 反映主次关系。至于区内提供商品性农产品数量不多, 比较次要, 以及一些自给性生产的部门或作物, 分区命名时则不另一一列入, 以免繁琐。
当时各农业区的特征概述如下:
1.近郊及苏州河沿岸蔬莱、副食品区。范围包括当时以种植蔬菜为主的, 以及预期今后有条件发展蔬菜生产的闵行区、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和南汇县所属合计27个以上的乡镇。区域内各乡镇大多毗邻市区, 交通运输方便, 能保证为市区及时提供蔬菜、活禽、鲜蛋、鲜牛奶等各种鲜活副食品; 土地肥沃, 相关生产技术熟练, 猪、禽、蛋、乳的生产有较好基础; 花卉盆景的培育历史较久。
该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 优先保证蔬菜生产, 同时按照条件发展其他副食品生产, 为市区及时提供数量充沛、质量鲜嫩、品种多样的蔬菜和一部分生猪、肉用鸡、鲜蛋、鲜牛奶等副食品, 以及人民生活所需的花卉、盆景等园艺作物产品。
2.西部洼地商品粮、淡水水产区。该区域位于市区西部, 包括松江区全区及青浦县的大部分乡镇、金山区北部和嘉定区西部的一部分乡镇, 合计有47个乡镇。属太湖碟形洼地的东延部分, 高程大多在3.5米以下, 地下水位高, 易受洪涝危害。土壤以青紫泥为主, 有机质含量高, 土质黏重, 供肥力差, 由于排水不畅, 次生潜育化有所发展。区内地势低洼,对旱作物生长不利, 历来以种植水稻为主, 粮田约占全郊区的1/3以上; 粮食商品率常年在35%左右, 年提供商品粮约占全郊区商品粮的65%左右, 是上海市著名的 “谷仓”。区内湖荡、河流密布。水域面积大, 水质清洁, 浮游生物丰富; 利用湖荡、沟浜和低洼地辟有较多的精养鱼塘, 单产水平较高; 渔牧结合有一定基础, 一般精养鱼塘与饲养猪、禽等相结合;水路交通较便利, 水产品可及时送达市区, 保证鲜活上市。是理想的淡水水产养殖基地。
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是: 积极改造低洼地, 大力提高粮食单产, 建设高产稳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充分利用淡水养殖的优势条件, 建设高产稳产淡水养殖基地, 渔牧结合、以渔为主, 为市区提供大量的淡水养殖产品; 适当发展水生蔬菜、蔺草等水生农作物和水禽生产, 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牧、副业生产。
该区又可细分为三个二级区, 分别是: 松江、青浦低洼腹地商品粮、淡水水产区, 青浦西部湖荡淡水水产、商品粮区和松江、金山商品粮区。
3.沿江、沿海商品粮、棉、油区。位于市区北部、东部的沿江、沿海地带, 包括奉贤全县及嘉定区、宝山区、浦东新区 (原川沙县)、南汇县、闵行区和金山区的大部分。共计有99个乡镇,6个市属农场。地势相对较高, 大部分在4米以上; 土壤以黄泥、沟干泥和夹沙泥为主,沙黏比较适中,土层比较深厚,供肥性能良好;是上海郊区比较适合棉花种植的地区。70年代末期以前,该区域棉花种植面积常年占耕地的35%以上,棉田占全郊区的60%左右,是重要的商品棉基地。油菜种植较多,播种面积占全郊区50%左右,产量占55%,是上海市主要提供商品食油地区。沿海一带围垦滩涂,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从事水产养殖和饲养奶牛等。
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是:在继续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确保商品粮生产基础上,优先发展商品棉生产,为市区纺织业提供优质原棉,同时发展油菜籽生产,扩大商品生产规模;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和优势条件,逐步发展奶牛及水产养殖业,继续抓好果园生产,逐步形成多种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发展西甜瓜、洋葱、大蒜、香料、黄草等特色和出口经济作物生产。
该区又可细分四个二级区,分别是:奉贤、金山、闵行商品粮、棉区,川沙、南汇、奉贤滨海商品棉、奶牛、渔业区,川沙、南汇、闵行商品棉、油区和嘉定、宝山商品棉、出口经济作物区。
4.江中沙岛商品粮、棉区。位于上海市的北部和东北部,包括崇明岛和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岛,计有27个乡镇和9个国有农场。地势一般在3.5~4米之间,部分低地在3.5米以下,高的可达5.6米。土壤以夹沙泥、黄泥为主,多数质地适中,耕性良好,历史上以旱作为主。该区棉花种植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棉田占耕地面积的33%左右,占全市棉田的21%左右。区内长江口水产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每年有一定数量供应市场需要。还是大白菜、西瓜等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此外,利用滩地饲养家禽、家畜,从事水产养殖,供应市区禽、蛋、乳、鱼等副食品,也具有一定潜力。
该区域农业发展方向是:在提高粮、棉、油生产水平的基础上,为上海纺织工业提供优质原棉;积极发展以猪、奶牛、山羊、兔、鸭为主体的畜禽养殖业,适当发展药材、香料、西瓜、大白菜等多样化种植业;养捕结合,为城市提供更多的鲜活水产品;充分利用封闭、洁净的环境条件,建设粮、棉、油、菜、畜、禽的无疫良种繁殖基地。
该区可细分为三个二级区,分别是:崇明岛西、南部商品粮、药材、香料区,崇明岛北、东部商品粮、副食品区和长兴、横沙商品粮、棉、良种繁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