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救灾扶贫福利经济实体
四川省自然灾害频繁,灾种俱全,年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灾害发生。1990年只有中等灾害,全省成灾人口3 884.9万人,因灾缺粮114.7万吨,缺粮人口1 464.7万人,其中得到国家救济的633.3万人次。为增强抗灾自救功能,一些地方开始兴办救灾扶贫福利经济实体。到1990年底由乡镇办的救灾扶贫福利加工企业已有911个,职工25 075人,其中吸纳残疾人8 138人,全年实现总产值25 034.77万元,创利润1 118.58万元,上缴税收329.18万元;兴办乡镇商业服务业企业194个,职工1 765人,吸纳残疾人865人,实现总收入2 663.67万元,创利润87.11万元,上缴税金74.623元。均比1985年有较大增长。
与此同时,农村救灾扶贫基金会发展也较快,集资额增长多,效益较好。1990年末有4 100个乡镇建立了救灾扶贫基金会,筹集资金5 500多万元,入会农户760多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2%、52.3%、31.2%。有46个县(市、区)实现了乡乡有基金会。各地发展救灾扶贫福利经济实体,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发挥了救灾、扶贫、助残、济困四位一体的功能。1990年扶持贫困户86.4万户,投入扶贫周转金6 837万元,脱贫30.6万户。从各类救灾扶贫企业获取劳务收入的人数达10万以上,人均收入在1 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