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宜良县
宜良县地处滇中,属昆明市所辖,离省会昆明54千米,是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滇中粮仓”,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全国五大鸭乡之一,“烤鸭之乡”闻名遐迩;是国家瘦肉型商品猪基地县,云南省养猪业现代化示范县。
宜良开发较早,在西汉年间就设有滇池县;唐称新丰县;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建置宜良州,后改州为县;明、清沿称宜良县。新中国成立后属曲靖专区,1983年划归昆明市。1999年全县辖5个镇、7个乡,133个行政村(办事处),96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年末总人口38.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4.97万人,占总人口的90%,少数民族人口2.9万人,占总人口的7.5%。有耕地面积19 204公顷,其中,水田11 074公顷,山地8 130公顷。
宜良县幅员面积1 886平方千米。地形北高南低,复杂多样,有中山、湖泊、盆地、谷地、山川等类型。境内海拔适中,气候温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大。最高海拔2 730米,最低海拔1 270米,大部分地区在1 500~2 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3℃,年均降雨量912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 177小时,无霜期300天。南盘江纵贯全境,境内年主客水径流量25.6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约25.5万千瓦。农业较发达,农特产品丰富。盛产水稻、玉米、蚕豆、小麦、荞子、薯类、豆类等粮食作物,以及烤烟、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有各类蔬菜数十种,有早熟粒大的板栗、清香甜脆的油枣、红宝石般的大米石榴、享誉滇中的宝洪茶和优质云参、红椿等农特产品。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宜良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变化。1997年农业总产值达5.29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民人均纯收入2 491元。1997年底全县有12个乡镇和123个行政村(办事处)跨入农村奔小康先进行列。在全省县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评比中,宜良县进入20强,名列第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