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界至案
南宋年间刘正甫与周掌膳毗邻相居,共一藩篱,刘正甫事先未告之周家,便将藩篱拆除,以换新篱,周家有怨,刘正甫又行抗骂,二家相争不下,诉于官府。官府谓“其曲已全在刘正甫。……正甫如欲撤而新之,先当以礼告于周掌膳可也。今不告撤篱,直入其圃,周乌得而不怨。正甫此时尚能早辞逊谢,则可以全乡曲之义矣”。然事已至此,“周为士人,刘为牙吏,亦当自识高下,岂应无礼如此”。“监刘正甫以礼逊谢,夹截界至,取无词状申。如再恃强,定行断科”。“取无词状”即为和解,这是宋代处理亲邻轻微民事案件的一种方式,多用于了结亲邻界至纠纷,以避免因诉讼判决引起亲邻间恩义绝断,日后再兴诉讼,充分体现了宋代民事案件处理中“息讼宁人”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