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予Yú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吉安、山西之太原及运城等地有分布。《新编千家姓》亦收载,《中文大字典》引 《意林》称: “《墨子》 ‘桀染予辛’,纣染崇侯也。”予辛,似为予姓之始。

1.yú 我。同“余”。《文選》賈誼《鵩鳥賦》:“請問于鵩兮,予去何之?”《漢書》作“余”。司馬相如《長門賦》:“伊予志之慢愚兮,懷貞慤之懽心。”
2.yǔ ❶給予。通“與”。馬融《長笛賦》:“取予時適,去就有方。”又見“取予”。
❷進入,參入。枚乘《梁王菟園賦》:“若塵埃之閒白雪也,予之幽冥,究之乎無端。”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予,推予也。”段注:“推予之予假借为予我之予。”《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锡予,赠送。《礼记·中庸》:“人皆曰予知。”注:“予,我也。”
通“譽” yu
[例] 《荀子·大略》:“天下之人,唯各特意哉,然而有所共予也。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予,赞誉。予通“誉”。
予,余母、鱼部;誉,余母、鱼部。余母双声,鱼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乳
  • 下一篇:事

(一)yú❶ 我。《王风·扬之水》一章:“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郑《笺》:“怀,安也。思乡里处者,故曰今亦安不哉、安不哉,何月我得归还见之哉?思之甚。”《小雅·采绿》一章:“予发曲局,薄言归沐。”曲局,卷曲。薄言,句首语气词,无实义。沐,洗头。毛《传》:“局,卷也。妇人夫不在则不容饰。”郑《笺》:“今曲卷其发,忧思之甚也。有云君子将归者,我则沐以待之。”《大雅·江汉》四章:“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毛《传》:“召公,召康公也。似,嗣。” 郑《笺》:“我小子耳,女之所为,乃嗣女先祖召康公之功”。(二)yǔ
❷给予。《鄘风·干旄》二章:“彼姝者子,何以予之?”《鲁诗》“予”作“与”。姝,shū,美丽。何以,以何,用什么。《小雅·采菽》一章:“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毛《传》:“君子,谓诸侯也。”郑《笺》:“赐诸侯以车马,言‘虽无予之’,尚以为薄。”
❸实行,施予。《商颂·殷武》三章:“岁事来辟,勿予祸适。”毛《传》:“辟,君;适,过也。”郑《笺》:“来辟,犹来王也。以岁时来朝觐于我殷王者,勿罪过与之祸适。”王引之 《经义述闻》:“予,犹 ‘施’也。勿予过责,言不施过责也。”

☚ 丑   予来赫 ☛

读音·ü(ˊ),为ü韵目,属u—ü韵部。以诸切,平,鱼韵。
❶我,同“余”。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ü(ˇ),为ü韵目,属u—ü韵部。余吕切,上,语韵。
❶给予;授予。
❷赞许。《荀子》:“言味者予易牙,言音者予师旷。”

上一条: 下一条:
ㄩˊ;ㄩˇyú; yǔ0964仇恨。古方言。清钱绎《方言笺疏》:「~、赖,雠也…秦晋曰雠。」戴震疏证:「《广雅》:『诬、𫍫,予也。』则『予』有诬言相加被之义。相诬相恶,皆相雠也。」

予yu

第一人称代词。范仲淹《岳阳楼记》:“属(zhu)~作文以记之。”(属:嘱托。)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国事至此,~不得爱身。”(爱:怜惜。身:自己。)《尚书·汤誓》:“时日曷丧? ~及女皆亡。”(时日:这太阳。日,太阳,这里比喻暴君夏桀。曷:何,何时。丧:死。女:汝,你。皆:偕,一起。)(yu):给予,授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徒,白白地。)《诗经·小雅·采菽》:“彼交匪纾,天子所~。”(交:急切。匪:非,不。纾:舒,舒缓。)

予yú

❶〈文〉我
 △ ~取~求。
❷姓。
另见965页yǔ。


予yǔ


 △ ~以表扬|授~。
【注意】跟“矛(máo)”不同。以“予”为偏旁的字有“预、舒、野”等。
另见962页yú。

我:~取~求︱人莫~毒。
另见 yu。


给:~以︱准~︱给~︱授~︱赐~︱寄~︱赋~︱~人口实︱生杀~夺。
另见 yu。

予yǔ

给:予以协助︱免予处罚︱请予执行。

(14次)
❶我。申申其詈~ 夫何𠙦独而不~听倚阊阖而望~ 诏西皇使涉~《离》闻佳人兮召~《歌·人》 何寿夭兮在~《歌·大》 芳菲菲兮袭~《歌·少》 子慕~兮善窈窕 岁既晏兮孰华~《歌·山》 排阊阖而望~《远》 汝筮~之《魂》 夫何~生之不遘时《哀》
❷我们。魚隣隣兮媵~《歌·河》
❸给。若必筮~之《魂》
另见[愁予][自予]

予yū

我。金开诚校注认为,《楚辞》屈原和宋玉作品中,凡处于韵脚的第一人称代词皆用“予”不用“余”。《离骚》:“申申其詈予。”又:“诏西皇使涉予。”
另见“yǔ”


予yǔ

给予。《招魂》:“魂魄离散,汝筮予之。”意即给他占卜招魂。王逸注:“言天帝哀闵屈原魂魄离散,身将颠沛,故使巫阳筮问求索,得而与之,使反其身也。”
另见“yú”

予yu

另见yu。愁予 启予 予取予求1 予取予携2


予yu

另见yu。予以 赐予 赋予 给予 寄予 授予 准予 予人口实

予(一)yú (二)yǔ

【辨形】不写作矛。4画。象形。
【辨义】予(一)yú 我:予何人也|予取予求|莫予毒也|人莫予毒。
(二)yǔ给:予夺|予以|予人口实|予以便利|予以表扬|予以批评|予以照顾|畀(bì)予|赐予|赋予|给予|惠予|寄予|授予|准予|一予一夺|生杀予夺|欲取姑予。
【辨析】二音主要区别是:
一、词性不同: 予(一)yú代词,并作代词性语素构成成语;(二)yǔ动词,并作动词性语素构成成语。
二、适用范畴不同:予(一)yú表示人称;(二)yǔ表示动作行为。

予yǔ


予yú

我,子之遭兮不自由,~之遇兮多烦忧。(八七·1133)

❶我。《詩經·衛風·河廣》: “誰謂宋遠,跂予望之。” 鄭玄箋: “予,我也。”《詩經·魏風·陟岵》: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己。” 鄭玄箋: “予,我。” 《詩經·唐風·葛生》: “予美亡此,誰與獨處。”鄭玄箋: “予,我。” 《詩經·陳風·墓門》: “訊予不顧,顛倒思予。” 鄭玄箋:“予,我也。” 《詩經·小雅·祈父》: “予王之爪牙,胡轉予于恤,靡所止居。” 鄭玄箋: “予,我。” 《詩經·小雅·小弁》:“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鄭玄箋: “予,我也。” 《詩經·大雅·緜》: “予曰有疏附。” 鄭玄箋: “予,我也。” 《詩經·大雅·桑柔》: “雖曰匪予,既作爾歌。” 鄭玄箋: “予,我也。” 《禮記·祭義》: “今子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愛色也。” 鄭玄注:“予,我也。” 《禮記·中庸》: “子曰: 人皆曰予知, 驅而納諸罟陷阱之中, 而莫之辟也。” 鄭玄注: “予,我也。” 《禮記·中庸》: “ 《詩》曰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 鄭玄注: “予,我也。” 《尚書中候》卷下: “予稱太子發明慎父以名卒考。” 鄭玄注: “予,我也。”
❷余、予古今字。《禮記·曲禮下》: “君天下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 鄭玄注:“覲禮曰,伯父實來,余一人嘉之。余、予古今字。” 陸德明《經典釋文》: “予一人,依字音羊汝反,鄭玄余、予古今字,則同音餘。”

赍、馈、授、贻、遗、与、予、赠;受

○赍jī

(动)把东西送给人:~赏|~送|~书|~黄金千两。

○馈kuì

(动)赠送:~赠|~贻|~贶 |~遗|~生鱼,畜之池。

○授shòu

(动)交付;给予:~予|~旗|~奖|~权|~衔|~人以柄|~人口实|~手援溺。

○贻yí

(动)赠送;给予:馈~|~我彤管|只有形式和内容二者的高度统一,才能~人以最大的享受。

○遗wèi

(动)赠送;送给:~札|~书 |~问 |~语|~赠 |~大投艰。

○与yǔ

(动)给予:付~|交~|施~|赠~|寄~|~民休息|~虎添翼|款待二人,~了赏钱。

○予yǔ

(动)给:给~|赐~|赋~|准~离境|免~处罚 |请~批准|~以协助|授~学位|~人口实|生杀~夺。

○赠zèng

(动)赠送:~阅|~言|~礼|~品|馈~|敬~|捐~|转~|追~|绨袍之~。

●受shòu

(动)接受:~礼|~赏|~贿|领~|承~|~禄|立功~奖|私相授~|逆来顺~|小杖则~,大杖则走。

予yǔ

〖动词〗
用同“与”。给与,授与(21)。《冯煖客孟尝君》: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孟尝君给冯煖五十辆车,金五百斤,往西到梁国去游说。《蔺相如完璧归赵论》: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再说秦国想要和氏璧,赵国不给它和氏璧,双方无所谓理亏和理直。假如璧送到秦国而秦国不给赵国十五座城,理亏在秦国。


予yú

〖代词〗
代第一人称。可译为“我”(110)。《岳阳楼记》: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的状丽景色,集中在洞庭湖上。《后赤壁赋》:须臾客去,予亦就睡。——不一会儿朋友们离去,我也回家睡觉。《青霞先生文集序》:予故不著。——我因此不写。


予yǔ

〖介词〗
用同“与”。介绍动作行为发生、出现时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同”(1)。《游侠列传序》:诚使乡曲之侠,予季次、原宪比权量力,效功于当世,不同日而论矣。——如果让乡里游侠,同季次、原宪比较地位权力,对当世的贡献,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予yǔ

❶ 给予。《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璧而秦不~赵城,曲在秦。”
❷ 赞许。《荀子·大略》:“言味者~易牙,言音者~师旷。”
另见847页yú。


予yú

第一人称代词。我,我的。《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忖度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志焉。”
另见852页yǔ。

我。《左传·僖公七年》:“女专利而不厌,~取~求。”金农《〈冬心先生集〉自序》:“~赋性幽夐。”毛泽东《与萧子升》:“主人与~有故,颇安适焉。”

☚ 余   某 ☛

予yú

给予。〔例〕经民主选举,六人被推举为大会代表,现~公布。

☚ yu   与会 ☛

*

D3E8
(一)yu❶给:免~处分/授~奖状/~人口实/~以批评。
❷〈文〉赞许;称许:言味者~易牙,言音者~师旷(《荀子》)。
(二)yu〈文〉我:谁谓宋远? 跂~望之(《诗经》)。

给予

给予

给(给与;给以;给授;交给) 予(予以;予与) 与(赠~;~人方便) 赋(赋予) 授(授予;授与)付(付予) 卖 施(施以) 致(致予) 畀(赋畀) 假 赐 诒 丐效 除 遗 降 禀(禀授) 丐 于(嫁祸~人)
给予和接受:授受
给予和褫夺:与夺
上天给予:诞授
付与使命:附命
给以礼遇:给脸
给予同情、关怀等:寄予
给予名称:命名 起名 立名
补予谥号:补谥
给予力量:给力
调配给予:配给
交付给与:交与
分别给与:分发 分给 颁发
分出一部分给予:分(分给) 疏
要想得到,姑且先给予:将夺固与
酌量给予:量给
任意给予:辄与
(使对方有所得:给予)

另见:供给 交给 发给

☚ 给予   给予好处 ☛

我(~的;~家;我身) 吾(~当;吾侬) 余(伊余) 咱 俺 伲 侬(侬家) 民 昝 予 某 朕(朕躬) 卬 个人 本人 吾人阿阳
本人和家庭:身家
旧日的我:故我
过去的我:故吾
我们:咱(咱们) 俺(俺们) 伲 吾曹吾等 我每 某们
我等,我们:某等 我辈 吾徒 吾侪

☚ 你   自己 ☛

赐予

赐予

赐(赐与;赐乞;赐给;赐遗;给赐;贶赐) 予 降(降委;降锡)贶 胙(~土分茅) 锡(锡予) 赣 胙 赏给 况施 酬赉
赐予和剥夺:与夺
赏赐,赐予:赉(赉给)
赐予姓名:命氏 命姓 赐姓 锡胤
赐予名号、封号:赐号
 评论生平事迹,赐予谥号:论谥
赐予年寿:赐寿
赐予恩惠:降德 赐惠
 赐予恩泽:赐沾
 赐世人以恩事:赏世
 广泛地赐予恩泽:泛恩
赐予福禄:福祚 式谷
赐予禄位:赏秩
赐予爵位:锡爵 赐爵
赐予坐位:赐坐 赐席
赐给观看:颁示
上天赐予符命:降符
天帝赐予智慧:隆物
赐予慰问:赐问
外出前的赐于和饯行:饯路
赈救赐予:赈赐 赈锡
布施,施予赐给:陈锡
颁发赐予:颁给
逐个赐予:颁宣
酌量赐予:裁与 裁赐
(赏给,赐给:赐予)

另见:赠送 钱财 官职 爵位 分封

☚ 赐予   赐物 ☛

〖予〗

(一)粵 jyu4〔餘〕普 yú

通「余」,人稱代詞,指我,我的。韓愈《師說》:「學於〜,〜嘉其能行古道。」姜夔《揚州慢.序》:「〜懷愴然。」(〜懷:我的心情。)

(二)粵 jyu5〔乳〕普 yǔ

❶ 通「與」,給予,授予。蘇洵《六國論》:「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人,如棄草芥。」
❷ 通「與」,讚許。荀況《荀子.勸學》:「匪交匪舒,天子所〜。」(不急不慢,天子所讚許。)

皇帝的自称。《尚书·汤誓》: “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礼记·玉藻》: “凡自称,天子曰予。”《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六》: “皇帝自称曰予,命曰制、敕。”

☚ 庸   予告 ☛

(一) yu给。如:授予军旗,给予奖励,授予荣誉称号。(二) yu我。

予yú

 [书] (我) I; me
另见 see also yǔ 。
◆予取予求 demand everything; make endless demands for; make endless exorbitant demand; make unlimited demands; take from me whatever you please


予yǔ

 (给) give; grant; bestow: 不 ~ 考虑 refuse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免 ~ 处分 exempt sb. from punishment; 授 ~ 奖状 award sb. a citation of merit
另见 see also yú。
◆予人口实 give sb. a handle; give cause for gossip; 予以 give; grant

予yǔ

人口实

❸ 生杀夺|生死夺 
另见yú。

予yǔ

(篆)
战国古陶里最早的“予”是两个相连的菱(◇)形,左下侧有“𠃊”,像一条曲线。小篆是两个重叠的△,其下的曲线与古陶相仿,只是方向不同。一说为会意字,相互给予的样子,与“与”相同。(《字源谈趣》109页)不过,两个“△▽”更像古代织布用梭子,可代表梭,尾巴似的曲线是来回的纬线,可能是“杼”本字,属象形字,作声符生成的字有:
yu
阳平:妤、伃(作人名用为多)
去声:预(预告)
蓣(薯蓣,多年生草本植物)
滪(水中巨石名)
豫(河南省简称)

序(序幕)
垿(古代房屋东西墙,多用于人名)
shu
阴平:抒(抒情)
舒(舒服)
纾(《说文》:“纾,缓也。”)
去声:墅(别墅)
zhù
杼(机杼)

252.趣談“予”字

“予”的古文像織布機上的梭子,“杼”本字,兩個三角形表示“來回”,拖下來的一筆表示“紗頭”。借爲人稱代詞,單數第一人稱“我”。


甲骨文;金文; 篆yǔ,yú

[《説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 予,篆文像織布梭中的“杼子”,下垂者像緯。織布時來回供給“緯紗”,把“予”置於木梭中即成“杼”,“杼”“梭”古今字。杼供緯紗以成布。1.yú因其聲意通“與”,織布時緯紗由其供給〈給予、授予〉。2.yú又因聲通“餘”,單數第一人稱 “我”,“予”“余”古今字。]
[春秋] 左丘明《左傳·文公六年》:“予之法制。”(使之使用法制。)

予(yǔ)

,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属皆从予。”(余吕切)
段玉裁注:“予、与古今字。……(象相予之形)象以手推物付之。”
对小篆,诸家认为是连环之形。董莲池认为“予”由“吕”字分化而来,小篆则似两部分叠合而成。[1]齐航福也认为“予”是“吕”的变形分化字,战国文字野、豫、舒等均从“吕”。有时把“吕”上下两部分黏连在一起,秦系文字下加短竖以示区别,形成小篆写法。[2]文献中“予”的常用义是“给予”,如《诗·小雅·采菽》:“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予部有两个属字“舒、幻”。“幻”字下云:“相诈惑也。从反予。《周书》曰:‘无或诪张为幻。’”段玉裁注:“诡诞惑人也。……(从反予),倒予字也。”

(4画)
❶yú
❷yǔ

【提示】不要添加一撇错写成矛。

*予yú

4画 乛部 〈书〉我: ~取~求。
 另见yǔ(488页)。


*予yǔ

4画 乛部 给;给予: ~人口实|赋~重任|授~荣誉证书。
 另见yú(486页)。

予()


作予叔嬴鬲,殷周金文集成563,西周晚期
乍(作)予弔(叔)嬴𧷽(媵)鬲。
按: 用作人名。

君扁壺, 殷周金文集成9606,戰國
予。

六年格氏令戈,殷周金文集成11327,戰國
(工帀)恆(予)。

甘氏集古印正69.7,戰國
生予。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西漢
予善信,正(政)善治。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奪而无予,國不遂亡。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奪之而无予,其國乃不遂亡。

定縣竹簡20,西漢
割燕君之所至如予之……

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95,西漢
所予臧罪重,以重者論之。

居延新簡EPT51.691,西漢
……予□……

漢印文字徵
韓予仁印。

肥致碑,東漢
子孫企予。

天發神讖碑,三國吴
予□人元示于山川……

元頊墓誌,北魏
王執經禁内,起予金華。

崔祐甫墓誌,唐
賚予之夢,疇或知之。
《説文》: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屬皆从予。”
就古文字來看,“予”是“吕”的分化字,“吕”的上部加“八”,下面加豎畫,均爲分化符號。金文多作人名,漢後多作第一人稱代詞。

☚ 予部   舒 ☛

予1.yǔ 2.yú

1.yǔ 小篆和汉隶作两圆框相套,下有一竖,《说文》所载小篆作一弧形笔画。西汉中期隶书就有似作予的(上封口,也像倒三角形)。后隶楷继承。套环象有所授受,给予义。义通与。如:予以协助|授予。
2.yú 甲骨文和金文作余。约小篆造予字后,假借为余,我义。

予★常◎常


表意,小篆象以手推物付与之形(一说由“吕”分化而成),隶定为“予”。本义读yǔ,授予、给予、赐予;又读yú,假借为代词,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
【辨析】
❶以“予”作音符构成的形声字读音不同。yú:妤∣yù:预、豫∣xù:序∣shū:舒、抒、纾∣zhù:杼。
❷“赐予”“寄予”也作“赐与”“寄与”,现在的推荐写法是前者。
❸“给(jǐ)予”义为给(ɡěi),也作“给与”。

(yǔ)

推予也,象相予之形。

*予riav

[甲骨]
[金文] ()
[小篆] 《說文》: ,推予也。 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屬皆从予。(四篇下)
編織工具杼之形。

☚ 尺   野 ☛
000002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