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乾清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乾清宫 乾清宫 qiánqīnggōng 宫名。在北京故宫内庭最前面。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清康熙前爲皇帝居處與處理政務之處。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義軍攻打北京,皇帝朱由檢由此出逃,自縊於景山。清雍正後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仍在此批閲奏報,選派宫吏、召見臣下。清·吴振棫《養吉齋餘録》卷三:“康熙四十一年十一月初八日,聖祖御乾清宫。” 乾清宫 乾清宫为明清两代皇帝的卧室及其处理日常政务之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大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金碧彩画,富丽堂皇。中央设宝座,东西分建暖阁。殿内宝座上方悬“正大光明”匾额一方。清朝自康熙帝以后,皇帝生前不宣布皇储,而是将内定的皇储名字写好后用小匣子装好,放在“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一旦皇帝驾崩,即打开匣子,根据匣内的遗诏,宣布皇帝继承人。 乾清宫 ☚ 保和殿 交泰殿 ☛ 乾清宫 乾清宫北京紫禁城内宫殿,为内廷前殿。位于乾清门以北,中有甬道相属。乾清宫东面是昭仁殿,西面是弘德殿。明永乐十八年 (1420) 建成。两年后因火灾被毁。正统五年(1440) 重建。正德九年(1514) 又遇火灾,正德十六年 (1521) 重建而成。万历二十四年(1596)再遇火灾,两年后建成。明朝时为皇帝寝宫,万历、天启二帝居于乾清宫西暖阁,泰昌、崇祯二帝居于乾清宫东暖阁。崇祯元年(1628),明思宗题乾清宫“敬天法祖”碑。清顺治元年 (1644)重修,康熙八年 (1669) 又修。嘉庆二年(1797) 灾,同年修,次年工成。乾清宫高九丈,重檐崇脊,广九楹,深五楹,中设宝座,左右列置图史、玑衡、彝器。正中悬顺治帝御书匾额“正大光明”,两楹悬乾隆帝摹康熙帝笔对联:“表正万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无轻民事维艰”。殿前列铜龟、铜鹤各二,嘉量、晷度各一,涂金宝鼎四。东西丹陛下,有文石台二,上安设社稷江山金殿。后扆写有乾隆帝作《五屏风铭》。东壁悬康熙帝御笔《墨刻兰亭叙》; 西壁悬唐岱、孙祜合仿李唐《寒谷先春图》。东暖阁匾曰“抑斋”,西暖阁匾曰“温室”,皆乾隆御书。西暖阁北楹上悬乾隆作 《乾清宫铭》。清朝皇帝在康熙以前均以乾清宫为寝宫,雍正以后诸帝则居住于养心殿,乾清宫成为听政之地。宫中“正大光明” 匾之后是藏秘密立储匣的地方,皇帝死后,由辅政大臣开启此匣,宣布皇位继承人。《国朝宫室续编》载“乾清宫临轩听政,岁时内廷受贺,赐宴及日常召对臣工,引见庶僚,接觐外藩属国陪臣,咸御焉”。又《大清会典》记载,“内朝之礼,元日、长至次日、万寿节及恭遇国家庆典,内监设中和韶乐于乾清宫檐下,设丹陛大乐于乾清门内,均左右北向”。乾清宫家宴,设皇帝御筵于宝座前,皇后宝座设御筵左侧稍后,左右依次是皇贵妃、贵妃、妃、嫔宴席,均北上,东西向。每年元旦及上元日,钦点皇子、皇孙及近支王、贝勒、公典宴于该宫。光绪年间,皇帝在乾清宫接见过英、美、法、日、俄、奥、葡等国使臣,接受各国使节递交国书。此外,乾清宫还是皇帝死后停灵的地方。 ☚ 乾清门 交泰殿 ☛ 乾清宫 乾清宫位于故宫北部,乾清门北。与交泰殿、坤宁宫合称故宫内廷“后三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现存建筑为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系明清皇帝寝宫及日常办公处。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檐庑殿顶。正中设宝座,正面上方悬清顺治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自清雍正帝起,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举行内廷典礼、召见大臣、节日宴会等活动。皇帝死后,灵柩亦停放于此。殿前露台陈设龟、鹤、日晷、嘉量、宝鼎等物,丹陛下建鎏金小殿二,东为江山殿,西为社稷殿。 ☚ 石鼓 交泰殿 ☛ 乾清宫qian qing gongPalace of Heavenly Purity in the Palace Museum,Beijin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