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书写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书写人

吏名。隶详定一司敕令所。誊清抄写本所修订的文字(《宋会要·职官》4之46)。


书写人

吏名。隶登闻检院。抄写文书。南宋已不复置(见《宋会要·职官》3之68)。


书写人

吏名。抄写文字(《宋会要·职官》3之68)。


简称与别名

❶中书。《长编》卷371:“(丙寅)殊不知中书之宣、奉、行,门下之省、审、读,乃历代典章。……(辛未)凡命令之出,先自中书省一人宣之、一人奉之、一人行之。”
❷内史。隋称中书省为内史省。《栾城集》卷27《张璪光禄大夫、资政殿学士、知郑州》:“内史之重,实综万几之繁。……独以病告,……辍自西台之要、付以新郑之雄。”《宋史·张璪传》:“改中书侍郎。哲宗立……,乃以资政殿学士、知郑州。”
❸中书外省。宋前期中书省别称。清人为区别宋前期皇城外之中书省与皇城内之中书,别称中书省为中书外省。《历代职官表》卷3《内阁》:“(宋初)其门下及中书外省,唯以他官主判,未尝预闻政事也。”《宋会要·职官》3之1《中书省》:“《两朝国史志》中书省判省事一人,以舍人充。”
❹凤阁。拟唐官司称。《宋会要·职官》1之79:“不由凤阁、鸾台,盖不谓之诏令。”《旧唐书·职官志》卷2《中书省》:“光宅改为凤阁,神龙复为中书省。”
❺右省。沿唐旧称。《曾巩集》卷23《中书令制》:“以右省典正于钧衡。”《玉海》卷121《唐门下省》:“时谓……中书省为右省。”
❻西省。《内简尺牍编注》卷6《与常守钱舍人》:“公由西省进领北扉。”《晋书·徐邈传》:“补中书舍人在西省常侍。”
❼西台。拟唐官司称。《曾巩集》卷23《相制》:“号令所出,本诸西台。”《旧唐书·职官志》卷2《中书省》:“龙朔改为西台。”
❽修省。《王深宁先生年谱》:“除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制曰:‘彩笔代言,地莫重于修省;玉堂挥翰,职尤重于北门妙选。”按:此“修”作书拟诏令、诰词解,修省,意为拟诏之省。
❾掖署。因中书省设在左掖门外而得名。《林和靖诗集》卷1《寄钱紫微易》:“空持白云意,遥赠紫微人(中书舍人)。画毂坊门远,苍苔掖署春。”《通考·职官》5《中书省》:“宋制中书省在左掖门外西面北廊。”
❿紫微。拟唐官司称。《铁围山丛谈》卷3:“入紫微为舍人。”《旧唐书·职官志》2《中书省》:“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11)紫垣。由紫微省引申而来,“垣”代作官署解。《小畜集》卷22《黄州谢上表》:“两朝掌诰,……紫垣最忝于旧人。”按:掌诰即知制诰,原为中书舍人职掌。王禹偁两任知制诰,诗中自称“紫垣(中书省)”中“旧人”。(12)前省。因中书省位于中书后省之前而得名。《宋会要·职官》1之78:“中书后省以中书舍人为长官……签押前省诸房文书。”《宋宰辅》卷8:“癸酉,以故枢密、宣徽、学士院地为中书、门下后省,……直两省之后。”(13)西掖、右曹。《分纪》卷7《中书省·事类》:“中书在右,因谓中书为右曹,又称西掖。”(14)西垣。与西掖同,均由中书省别称西省、右省引申而来。《栾城集》卷28《曾肇中书舍人》:“俾即拜于西垣。”按:中书舍人为中书省属官,故有此称。(15)紫微垣。与紫垣同。《攻媿集》卷2《送陈君举舍人东归》:“擢为柱下史(起居舍人),遂居紫微垣。”(16)红药。源自南齐中书省内栽有红药花的典故。《林和靖诗集》卷3《读王黄州诗集》:“红药紫微足千古,又添扬子伴牢愁。”按:诗中“红药”、“紫微”均指中书省,喻意王禹偁曾两任知制诰(中书省舍人之职)。《谢宣城集·直中书省诗》:“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17)凤掖。由凤阁引申而来。《于湖居士文集》卷20《谢除中书舍人表》:“凤掖代言,遽叨亲擢。窃以中书命令之地,舍人典文字之官。”(18)纶省。“纶”指皇帝所讲的话,中书省是承旨造令机构,故雅称中书省为“纶省”。《全宋词》第四册页2610,刘克庄《转调二郎神·又三和》:“槐阴禁苑,药翻纶省。”《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村先生大全集》卷194《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景定庚申九月)兼权中书舍人。”按:“药翻”二字,引用谢玄晖“红药当阶翻”典故(见本词条“红药”例释)。


职掌

掌郊祀册文、本司吏人任满覆奏、季度考核帐籍(详参“中书省·职掌”)。


简称与别名

❶中令。《东轩笔录》卷2:“冯拯之父为中令赵普家内知。”《长编》卷31:“戊子,以(赵)普为西京留守、兼中书令。”
❷令。略称。《宋朝类苑》卷24《衣冠盛事》:“国朝宰相赵令。”《春明退朝录》上:“赵令以太保、中书令留守西京。”
❸省长。《元丰官志》(不分卷)之《中书省官额》:“中书令正一品,省长,宰相职。”


简称与别名

❶中书。《宋人轶事》卷17《虞允文》:“诸将环坐,见允文旁侧枢府吏趋走甚恭,……问吏:‘舍人甚官职?’对曰:‘此虞中书’。”《要录》卷194:“丙子,中书舍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虞允文。”
❷舍人。《渭南文集》卷31《跋熊舍人四六后》:“裕陵(神宗)见伯通外制,手批付中书曰:‘熊本文词,朕自知之。’”
❸舍。略称。《宋会要·职官志》1《给事中》:“两省置给、舍,使之互察。今中书舍人兼权封驳,则给事中之职遂废。”
❹一佛出世。谚称。《海录碎事》卷11《臣职中书舍人一佛出世》:“朝廷除一舍人,六亲相贺,谚以为一佛出世。”
❺小两制。《朝野杂记》甲集卷9《小两制除执政》:“故事,小两制未有除执政者,乾道二年,蒋子礼始自中书舍人除签书枢密院事。”
❻小侍从。《朝野类要》卷2《侍从》:“中书舍人、左右史以次谓之小侍从。”
❼小凤。《表异录》卷12:“宋世以紫薇舍人为小凤。”参“紫薇舍人”。
❽内史舍人。拟古官称,隋称中书舍人为内史舍人。《栾城集》卷30《孔文仲中书舍人》:“政令之出,……方其未行,内史舍人得闻其议。”
❾凤阁舍人。拟唐官称。《分纪》卷7《中书舍人》:“凤阁舍人样。”《旧唐书 ·职官志》2《中书省》:“光宅改为凤阁,……中书舍人六员,……光宅,随曹改易。”
❿凤掖代言。别称。《于湖文集》卷20《谢除中书舍人表》:“凤掖代言遽叨亲擢。”(11)外制。《朝野类要》卷2:“中书舍人谓之外制,亦掌王言,凡诰词之类。”(12)词掖。《曾巩集》卷37《回人贺授舍人状》:“进登词掖。”《宋史·曾巩传》:“会官制行,拜中书舍人。”(13)阁老。《丁晋公谈录》:“中书舍人是阁老。”(14)掖垣。掖垣本为中书省别称,文人或用作中书舍人别称。《宋会要·职官》69之18:“中书舍人张灏提举毫州明道宫,以言者论灏致身掖垣。”(15)五花判事。沿唐旧称,唐中书舍人于军国政事许各陈己见并署名,故有此称。《龙洲集》卷8《投诚斋》:“顿着五花犹不判,却于注《易》下工夫。”《宋史·杨万里传》:“(侂胄)尝筑南园,许以掖垣(中书舍人)。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分纪》卷7《中书舍人·事类》:“故事,中书有军国政事,则中书舍人各执已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16)紫微舍人、紫微人。拟唐官称。唐开元间曾改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铁围山丛谈》卷3:“王安中骤迁中书舍人,往谢郑丞相居中。谓曰:‘君作紫微舍人,首草者何人词耶?’”《旧唐书·职官志》2《中书省》:“开元元年改为紫微省。……中书舍人六员。”原注:“开元随曹改易。”《林和靖诗集》卷1《寄钱紫微易》:“空持白云意,遥赠紫微人。”(17)紫薇舍人。紫微舍人异写。《齐东野语》卷10《范公石湖》:“题名壁间云:‘……紫薇舍人,始创别墅。’”《宋史·范成大传》:“除中书舍人。”(18)宰相判官。沿唐习称。《长编》卷392,戊寅:“中书舍人,……前世推重,谓之宰相判官。”(19)演纶。代书王言之意。《攻媿集》卷32《辞免兼权中书舍人状》:“况是演纶之要,实参造命之严。”(20)中舍。南宋时俗称。《容斋三笔》卷16《中舍》:“官制未改之前,初升朝官,有出身人为太子中允,无出身人为太子中舍,皆今通直郎也。近时士大夫或不能晓,乃称中书舍人曰‘中舍’,殊可笑云。”


简称

权舍人。见上引《朝野杂记》。


书写人

吏名。御史台狱或因书吏人手不足,特添差书写人,供抄写文字(《宋会要·职官》55之1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