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九转货郎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九转货郎儿 九转货郎儿洪昇 《长生殿·弹词》 一转 ![]() 二转 ![]() 三转 ![]() 四转 ![]() 五转 ![]() 六转 ![]() 七转 ![]() 八转 ![]() 九转 ![]() ![]() 〔九转货郎儿〕创自元无名氏《货郎旦》杂剧,原题〔转调货郎儿〕,自第二曲起,分别题〔二转〕至〔九转〕。《正音谱》题〔货郎儿〕,下注“计九转”。《广正谱》始题为〔九转货郎儿〕。首曲为〔货郎儿〕本格,第二至第九曲方为转调,所转各曲均为〔正宫〕及借入〔正宫〕之〔中吕〕、〔双调〕各曲。实际写作时,首曲直接总题〔转调货郎儿〕之下,不写“一转”字样。曲谱题“一转”者,只为计数方便而已。转调为一种集曲方式,〔九转货郎儿〕实为一种结构固定的集曲套。《货郎旦》[九转货郎儿〕用在〔南吕〕套〔一枝花〕、〔梁州第七〕之后,〔尾声〕之前,成为套包套的特殊套式,即〔南吕〕套包〔正宫〕套的套式。〔一枝花〕、〔梁州第七〕及〔尾声〕三曲,本为〔南吕〕套的原始简单形式,按一套一韵的成规,自须一韵到底。而此包入之〔正宫〕套〔九转货郎儿〕自可不必与之同韵,九转各曲可随意换韵,实为联套中的变例。明初朱有燉《义勇辞金》剧第四折为〔正宫〕套,〔端正好〕、〔滚绣球〕、〔倘秀才〕之后,接用〔转调货郎儿〕九曲,以〔煞尾〕结束。转调九曲顺序与《货郎旦》相同,惟第五、六、七转所转各曲有异。《货郎旦》转调九曲,离开本折剧情另叙一段故事,以〔正宫〕套插入〔南吕〕套中,转调九曲故不必与〔南吕〕套同韵。《义勇辞金》则作法不同,同属〔正宫〕曲,所演情节为故事本身之自然发展,非同《货郎旦》之套包套,自应一韵到底;而实际情况却不然,九曲中只首曲及九转与全套同韵,其二转至八转则随意换韵,与《货郎旦》同例,以致依违两可,进退失据。《义勇辞金》套式从来未见仿用。《货郎旦》套式自《长生殿》仿用之后,大为盛行。蒲松龄《闱窘》杂剧附〔九转货郎儿〕散套,与《长生殿》时代最为接近。唐英《女弹词》(见《古柏堂戏曲集》),改为李龟年女弟子旦唱。以后仿作者益多。郑骞辑《九转货郎儿集》(载《景午丛编》上编)收七家,郑氏亦作有《李师师》杂剧。此外尚有谢元淮《感怀》、孙为霆《自题巴山樵唱》两散套。前人曲谱皆用《贷郎旦》曲,今易以《长生殿》,所注转调小牌,皆取自郑骞《北曲新谱》而少有变动。 ☚ 转调货郎儿 煞 ☛ 九转货郎儿 九转货郎儿曲牌名。属北曲正宫。北曲正宫有 〔货郎儿〕 曲牌,字数定格及韵式作七、七、七、三、三、七 (六句)。该曲之变体为 〔转调货郎儿〕,首尾用〔货郎儿〕 本调,中间杂以其他曲牌数句。一般用在正宫套曲内,也用在南吕套曲内。元杂剧《货郎旦》第四折连用八个 〔转调货郎儿〕,连第一个〔货郎儿〕本调,称为 〔九转货郎儿〕。其字数定格及韵式,据清·周祥钰《九宫大成谱》作七、七、七、三、三、三、五(七句),与〔货郎儿〕略有不同。明清时期,不少剧作家都仿效此调,连用“九转”。如《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回忆往事时所唱之九曲即是。 ☚ 黄龙滚 雁儿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