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九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九守

道教徒修道时必须坚守的九项守则。据《云笈七签》卷91,(一)守和。因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贵在守和”;(二)守神。因为人的耳目不可能“久劳不息”,人的精神不可能“驰骋不乏”,因此要“内守不失”;(三)守气。因为“血气”是人的精华,而嗜欲则会使人血气衰杀,因此要寡欲守气;(四)守仁。因“为仁义者不可以死亡恐”,神无累,心不惑,故要守仁;(五)守简。“量腹而食,度形而衣”,乐道忘贱,安德忘贫,不为贵贱贫富而失其性命;(七)守清。因为神清则知明,知明则心平,神清意平,即可抑制物欲,“养生以安世,抱德以终年”;(八)守盈。因为天之道是损有余奉不足,所以“物盛即衰”、“盈即损”,“盛”和“盈”都不可长久,因而要守盈,不欲盈;(九)守弱。因为“天下之要,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身,身得则万物备”。“故圣人持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物感而应,事迫而动,不得已而用,不敢为天下先,即为守其弱。

九守

九守

道家养性法则。
❶语出《文子》。实为十守,言“九守”者,因为中国古代习惯以九概指众多之数。其一,守虚: “以无应有,必究其理; 以虚受实,必穷其节;恬愉虚静,以终其命。无所疏,无所亲;抱德炀和,以顺于天;与道为际,与德为邻;不为福始,不为祸先;死生无变于己,故曰至神。”其二,守无:“轻天下即神无累,细万物即心不惑,齐生死则意不慑,同变化则明不眩。……无为者即无累,无累之人,以天下为影柱。……夫无以天下为者,学之建鼓也。”其三,守平:“食足以充虚接气,衣足以盖形御寒,适情辞余,不贪得,不多积,清目不视,静耳不听,闭口不言,委心不虑,弃聪明,反太素,休精神,去知故,无好憎,是谓大通。”其四,守易: “理情性,治心术,养以和,持以适,乐道而忘贱,安德而忘贫。……无益无性者,不以累德;不便于生者,不以滑和。……量腹而食,制形而衣,容身而居,适情而行。余天下而不有,委万物而不利,岂为贫富贵贱失其性命哉。”其五,守清:“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府也,智公则心平。人莫鉴于清潦,而鉴于澄水,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平,乃能形物之情。……夫鉴明者,则尘垢不污也;神清者,嗜欲不误也。”其六,守真:“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淡然无事,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此真人之游也。”其七,守静: “静漠恬淡,所以养生也,和愉虚无,所以据德也。外不乱内,即性得其宜,静不动和,即德安其位,养生以经世,抱德以终年,可谓能体道矣。若然者,血脉无郁滞,五脏无积气,祸福不能矫滑,非誉不能尘垢。”其八,守法:“上圣法天。……法天者,治天地之道也。虚静为主,虚无不受,静无不持。知虚静之道,乃能终始,故圣人以静为治,以动为乱。故曰:勿挠勿撄,万物将自清: 勿惊无骇,万物将自理。”其九,守弱:“夫精神志气者,静而日充以壮,躁而日耗以老。是故圣人持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面与道浮沉,如此则万物之化,无不偶也,百事之变,无不应也。”其十,守朴:“有而若无,实而若虚,治其内不治其外,明白太素,无为而复朴,体本抱神,以游天地之根。……廓然而虚,清静而无,以千生为一化,以万异为一宗,有精而不使,有神而不用,守太浑之朴,立至精之中。”
❷语出《七部名数要记》。即:一,守和;二,守神;三,守气;四,守仁;五,守简;六,守易:七,守清;八,守盈;九,守弱。守此九者,则可无为归朴,体性抱神,与天地俱生。见《云笈七签》卷九十一。二说文字略有不同,而大要皆不离道家清静无为、归真返朴宗旨。

☚ 斋戒   十三虚无 ☛

九守jiu shou

【道教】observation of nine principle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4: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