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舆为王公大臣举哀仪
明代王公大臣死,皇帝临吊举哀的礼仪。《明史·礼志》: “乘舆为王公大臣举哀仪: 洪武二年 (公元1369年),开平王常遇春卒于军。讣至,礼官请如宋太宗为赵普举哀故事。遂定制,凡王公薨,讣告报太常司,示百官,于西华门内壬地设御幄,陈御座,置素褥。设讣者位于前,设百官陪哭位东西向,奉慰位于讣者位北,北向。赞礼2人,位于讣者位之北,引讣者2人,位于赞礼之南,引百官4人,位于陪位之北,皆东西向。其日,备仪仗于奉天门迎驾。皇帝素服乘舆诣幄,乐陈于幄之南,不作。太常卿奏:‘某官来讣,某年月日,臣某官以某疾薨,请举哀。’ 皇帝哭,百官皆哭。太常卿奏止哭,百官奉慰讫,分班立。讣者4拜退,太常卿奏礼毕。乘舆还宫,百官出。东宫为王公举哀仪同,但设幄于东宫西门外,陪哭者皆东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