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乐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乐章 乐章乐章为词的别名。马令《南唐书·冯延巳传》称其“著乐章百馀阕”。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亦云:“唐末五代文章之陋极矣,独乐章可喜,虽乏高韵,而一种奇巧,各自立格,不相沿袭。”宋人词集以此定名的有柳永《乐章集》、刘一止《苕溪乐章》等。 ☚ 雅词 歌曲 ☛ 乐章
〔英国〕 拜伦 没有一个美的女儿 富于魅力,像你那样; 对于我,你甜蜜的声音 有如音乐飘浮水上: 仿佛那声音扣住了 沉醉的海洋,使它暂停, 波浪在静止和眨眼, 和煦的风也象在作梦。 午夜的月光在编织 海波上明亮的锁链; 海的胸膛轻轻起伏, 恰似一个婴儿安眠: 我的心灵也正是这样, 倾身向往,对你聆听; 就像夏季海洋的浪潮 充满了温柔的感情。 (查良铮 译) 这是拜伦1815年所写的作品,收集在他的诗集《随感集》中。原是一首歌词,为伴乐歌唱而写,所以取名“乐章”,没有标题。 拜伦写诗,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再通过比喻、衬托、白描等手法,把这一特征写得极为鲜明突出,在读者的脑海中留下难忘的印象。《她走在美的光彩中》以写光彩而著称,本诗《乐章》则以写声音的动人而令人难忘。 诗篇把我们带入一个动人的情景之中。夏日夜里,海边上,风平浪静,一切都静悄悄的。月光下,海波轻轻地起伏,闪烁着粼粼波光。“我”和情侣偎依在海边,倾听着她的话语,那声音使“我”陶醉,更激起他对情侣倾心爱慕、无限眷恋的感情。 诗篇写抒情主人公“我”对恋人的深情,然而,全篇没有一句写感情本身,而只写他对恋人独有的那种甜蜜声音的迷恋和崇拜。 第一节,开篇第一句,点明了恋人对于自己具有无穷的魅力,没有一个“美”的女儿能比。紧接着便写他对恋人声音的特殊情感。他爱自己的恋人,尤其对她的声音着迷。在他的主观世界中,恋人在海边说话,就仿佛是音乐飘浮在水面上。这种音乐般的甜蜜的声音,具有神奇的魅力,它仿佛使汹涌澎湃的大海迷醉而停止了自己的运动,又仿佛使狂风平静下来,进入了梦乡。海与风都这样安静地倾听着这迷人的声音。诗人的这一描写,使我们联想到古代的一些神话故事,诗中所写的那位恋人便也带有某种神秘色彩。 第二节诗人用一连串新颖别致的比喻描写了一幅优美的夜景,平静的海面上波光粼粼,连绵不断,好像是月光在编织锁链。月光被拟人化,成了一位巧手姑娘,她正在用光线编织。海面上一望无际、起伏不断的闪着银光的波纹就象是她手下织成的一根根银链。海面起伏,又像一个熟睡的婴孩,那样安祥,那样可爱。这一幅风景画,静中有动,蕴含着内在的力量。诗人用这样一幅画面烘托出此时此刻的“我”的心情。表面上,他全神贯注,静静地聆听着恋人的声音,内心却像夏季的浪潮一样,充满着浓烈而又温柔的感情。这是一种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如果说,诗的第一节,着重写景色之静,以静来衬托出恋人那音乐般声音的魔力,从而写出“我”对恋人的爱慕之深,那么在第二节,写的是静中之动,进一步写这种感情的内在的力量,更显得深沉而真挚。 这首诗中有两个主要的意象:音乐与海洋。音乐以和谐为特征,海洋则以不和谐为特征。海洋被音乐征服,突出了音乐的魅力,海洋的波动仍显示其内在感情力量的强烈。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音乐是恋人的象征,海洋则是“我”的自况。如果我们再联系到拜伦不平静的一生,更可以感到,这种联想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乐章 乐章原泛指能入乐的作品。如《新唐书·李白传》:“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后用为词的别名。如《渑水燕谈录》卷八说柳永“少有俊才,尤精乐章”;《遁斋闲览》说张先“以乐章擅名一时”;《独醒杂志》卷三说苏轼“作燕子楼乐章”;《碧鸡漫志》卷二说:“唐末五代,文章之陋极矣,独乐章可喜。”“乐章”的这一用法,反映了词在五代北宋时期同音乐的密切联系。自从词由音乐的文学渐变而为格律的文学,这一名称便逐渐衰替。故作为词的别名,“乐章”代表了词的一种特殊发展阶段。 ☚ 雅词 歌曲 ☛ 乐章yuè zhāng成套乐曲中具有一定主题的独立组成部分。1930年俞寄凡《西洋音乐小史》:“氏之凡哑令沙那泰(sonata)多数是四乐章组成,且各乐章中只有一个主题,而主题之发展又非常的简单。” 节拍 节拍戏曲唱腔的节拍形式:板式 另见:音乐 节奏 音律 ☚ 节拍 节奏 ☛ 音乐 音乐乐(乐音;~章;风乐) 声乐 丝竹(丝竹管弦) 丝管 肉竹 管弦 另见:乐音 演奏 乐声 ☚ 音乐 各种音乐 ☛ 乐章yuè zhāng❶乐书的篇章。《礼·曲礼》:“丧复常,读~~。” 乐章音乐术语。指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大合唱等大型套曲的各有机组成部分。结构上有相对独立性,可单独演奏或演唱。 乐章movemen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