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乌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乌生

乌生

乐府歌曲名。《相和曲》之一。又名《乌生八九子》。古辞写乌在树上为弹丸所杀,而苑中白鹿,摩天黄鹄,深渊鲤鱼,人亦得而烹煮之,遂谓人生各有寿命, “死生何须复道前后”。今人则多谓其以乌、鹿等之遭遇,譬喻当时世路之险恶。

☚ 蒿里   平陵东 ☛

乌生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唶我! 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唶我! 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唶我! 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
 这是一首寓言诗。全诗通过一只老乌和其子自由自在地生活,而老乌却被游荡公子射死的遭遇的故事,来说明祸患不可避免,应委之天命的道理,从侧面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经常遭到不测的社会现实。
 开端两句写乌鸦母子的生活情况:“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乌鸦母子正在秦氏的桂树间愉快地生活着。“端坐”二字,用得很有意义。说明乌鸦既没有在树间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鸣叫,以致吵醒熟睡的人们,也没有去啄谷物果实,而是非常安分守己地“端坐”在桂树间。这不应该有什么祸患吧!可是哪里料到祸从天降。接着便描写了乌鸦的遭遇。“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雎阳强,苏合弹。”唶我,是乌鸦的哀鸣。游遨荡子,即荡子。睢阳,春秋时代宋国地方,相传此地产硬弓。强,即指硬弓。据《阙子》载,宋景公时代有一个人用九年时间造了一张弓,弓造成之后,他便死了。那秦家的游荡子,巧于用睢阳强弓,苏合香和泥做的弹丸。“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他拿着强弓和弹丸,向桂树间射去。这时,灾难发生了,“一丸即发中乌身”,老乌鸦被射中了,乌死后魂魄飞扬上天。这一段极为精彩地描绘了秦家游荡公子射乌的过程。乌鸦面对着强弓弹丸,惴惴不安,但又难以逃脱,在荡子的接二连三发射下,老乌无法逃脱死亡的下场。老乌是无辜受害者。至于老乌死后,那八九子如何,诗篇没有交代,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接着“阿母生乌子时”五句,写老乌死后,其魂魄悔恨不该来到人类居住之处。“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阿母,即指老乌之母。“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人民,指人类。蹊径,狭路,小道。窈窕,幽深曲折的样子。老乌是说自己出生在南山岩石间,人间是无法知道乌子的生存之处。那里草繁树茂,曲径幽深,人类又怎么能到哪里去射杀我们呢?就是说悔不该当初迁到秦氏桂树间,使得自己一命呜呼。
 接着老乌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上林苑,汉宫苑名,在长安西南,是天子游猎之处。摩,迫近。白鹿生活在上林苑中,可是射工仍然能射到它,并用来制肉脯。黄鹄迫近苍天高飞,后宫仍能得到它,并将其烹煮。鲤鱼游动在洛水深处,仍能被渔人钓出。鹿、黄鹄、鲤鱼,可谓是善于藏身者,但仍不免遭到杀身之祸。老乌以这些事例来说明自己遭难是不可避免的。最后总结出: “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将人生寿命委之于天,既然都要一死,那么早死晚死,又有何妨呢!
 此诗很巧妙地以乌鸦的遭遇来隐喻人生,反映现实。东汉社会,政治黑暗,朝廷腐败,人民遭灾受难,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不测的祸患,这种惴惴不安的心境在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乐府诗《乌生》原文|鉴赏|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乌生

 

[汉]民歌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唶!我一丸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

 《乌生》属汉乐府中《相和歌辞·相和曲》。 《宋书·乐志》云:“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并且说:“凡乐章古辞,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可知此篇为汉代民歌。相和曲使用的乐器有笙、笛、节、鼓、琴、琵琶等,这是一种以汉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的乐曲。
 这首歌辞共二十句,五言、七言、九言句式交错递进,每四句可能是一个乐段,当中嵌以叹辞“唶(jie)!”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回肠荡气之感。诗的前八句叙述了“乌子”在秦氏桂树间被荡子弓弹射死的过程。其中描秦氏荡子持什么弓弹,如何射杀乌,相当具体,颇为生动形象。乌是“端坐”桂树间的,并没啄豆食麦、惹事生非;而荡子持弹射乌时,又是接二连三,必欲置之死地,这就使“乌死魂魄飞扬上天”,成为无可幸免之事。中间十句说明受迫害是无可逃避的。从乌之死联想到乌子似乎是不该飞到秦氏桂树间,如果端坐在“南山岩石间”的老巢中,那里山高林密,草埋小径,曲折幽深,人类又何从知道乌子在哪里去弹杀他呢?但是,事实也不尽然;白鹿并没跑到猎肉店前,而是躲在上林西苑中,也仍然被射工射死制脯;黄鹄尽力高飞,入云摩天,也逃不脱为后宫所烹煮的命运;鲤鱼潜形水底,生活在洛水深渊中,也难免为钓钩所钓被人捕食的下场。这一连串的事实说明:乌子即使躲在南山岩石间的老巢中,也未必就是安全的。这一段从乌子被弹杀,连类而及,举出白鹿、黄鹄、鲤鱼的被人捕食,意在说明一个道理:灾难是无可躲避的,命运是难于逃脱的,无论你藏身多么深密,都不免遭人毒手。最后两句把人生寿夭,委诸天命。这是从前段引出的对人生的深深慨叹。
 这首诗的调子较为低沉,是东汉末年那个时代的乱世之歌。一方面社会动乱,战乱灾荒,人民群众灾难深重,时时都有可遭到不测的祸患:另方面,朝廷政治黑暗,外戚、宦官互相倾乱,党锢之祸,广为牵连,官吏文人动辄得咎,他们大都有一种恐惧不安的心理。这首诗就反映了这种祸福难测而又无可奈何的社会情绪。其中充满了诗人的联想和想象。特别是从对荡子弹射乌子的具体描写中,我们又可看到诗人对生活的细致观察。诗的本质是抒情的,但这首诗却采用了说理形式。说理使抒情更强烈,更深刻,而抒情又使得说理更生动。这种表达方法增加了诗的感染力量。

《乌生》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乌生》

乌生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雎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唶我!一九即发中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

《乌生》,又名《乌生八九子》,《乐府诗集》归入《相和歌·相和曲》一类,是可以配丝竹乐器伴奏演唱的歌曲。这也是文人按乐府曲调写的古辞。

诗的开头叙述悲剧的主角(乌)和地点(桂树间)。乌原与世无争,本不应有悲剧发生。然而发生了悲剧。接着写环境之险恶:秦氏有一荡子,善用睢( suī)阳出产的强弓弹射苏合香和泥制成的弹丸。他转游在乌的前后左右。接着写悲剧的发生:乌被弹丸射中丧命。想当初,母生乌子是在南山岩石中,如今丧命后悔藏身不密。底下是议论:白鹿藏身深苑,黄鹄(天鹅)高飞摩天,鲤鱼潜身深渊,但都不免被烹煮或制成肉干(脯pǔ)的命运。可见世道险恶,杀机四伏,世间难寻苟安活命之处!结尾是自我解嘲:人世祸福难测,寿天由命,人总归一死,死的迟早又何须计较!这是诗人对人生无可奈何的哀叹与对险恶世道血泪的控诉!这种思想是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中文人动辄得咎、忧生惧死、朝不保夕的恐慌心理的反映,客观上也反映了战乱年代人民生命财产毫无保障的现实。

《乌生》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把叙事同议论结合起来重点描绘“乌”的惨死,用“乌、鹿、鹄、鱼”的惨死暗喻动乱年代人的悲惨命运,深刻写出文人的恐惧心理。诗中五用“唶 ( jiè,叹词,义同“嗟”。)字,加强诗人的感叹和悲号。


诗词《乌生》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 先秦两汉诗 - 可可诗词网

乌生

 乌生八九子,端坐秦氏桂树间。唶我!秦氏家有游遨荡子,工用睢阳强,苏合弹。左手持强弹两丸,出入乌东西。唶我!一丸即发中我乌身,乌死魂魄飞扬上天。阿母生乌子时,乃在南山岩石间。唶我!人民安知乌子处?蹊径窈窕安从通?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射工尚复得白鹿脯。唶我!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复得烹煮之。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钓钩尚得鲤鱼口。唶我!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
 
 【注释】 ①唶(jie介):乌的叹声。我:语尾助词。②游遨荡子:即荡子。工用:善用。睢(sui虽)阳:古宋国都城,在今河南商丘市南。强:硬弓。《阙子》载,宋景公时曾让一弓匠造一张强弓,能射几百里远。苏合弹:用苏合香和泥做成的弹丸。苏合,西域名香,用多种香料合成。③出入:转来转去。④南山:指终南山,秦岭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⑤窈窕:幽深曲折貌。⑥上林:汉宫苑名,在长安西南,多养禽兽,供皇帝游猎。脯:干肉。这里用作动词,谓制成肉干。⑦洛水:水名,源出陕西洛南县冢岭山,东南流入河南省境,注入黄河。⑧死生:偏义复词,指死。
 
 【译文】 乌鸦生下八九只小乌,安然端坐在秦家桂树间。唉!秦家有一个浪荡公子,善拉一把睢阳强弓,用的是苏合香和泥做的弹丸。他左手执着强弓,右手捏着两颗弹丸,整天在我身前身后转。唉!不料一弹突发正中我身,我顷刻死去魂魄飞扬上天。当初我母亲生我时,是在那南山岩石间。唉!要是我还在那儿,人们怎能知道我的去处?那儿小路曲折,山谷幽深,即使想去,又怎能走通?不过,白鹿栖息在上林西苑中,还是被射者猎来做了鹿脯。唉!黄鹄在九天之上高飞,还是被后宫捉来放在锅中烹煮。鲤鱼在洛水深渊中游弋,渔者还是用钓钩钩住了它的口。唉!人活在世上各有寿命,终归不免一死,又何必去计较什么死前死后?
 
 【集评】 清·李因笃:“章法奇横伸缩,妙不可言。借托鸟语以发之,白鹿、鲤鱼二段,不用唶字,细甚。”(《汉诗音注》卷六)
 清·顾茂伦:“只结语出正意。”(《乐府英华》卷五)
 清·陈祚明:“奇杰之调。‘唶’字读嗟叹之音也。‘端坐’字妙,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出入乌东西’写人,有致魂魄飞扬语,奇,正是哀其寿命。‘阿母生乌’故反言一段,若追怨乌不知避患,下乃引白鹿等,畅言之,见患至本不可避。‘蹊径’句,生动。”(《采菽堂古诗选》卷二)
 清·张琦:“以人固有死强为排解之辞,意更沉痛。”(《宛邻书屋古诗录》卷一)
 
 【总案】 这是一首寓言诗,一名《乌生八九子》,《乐府诗集》收入《相和歌辞·相和曲》。诗由乌的惨死,说到白鹿、黄鹄、鲤鱼都难逃厄运,隐喻了世路的险恶、人心的叵测,针砭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末以寿夭由命作结,虽不免带有宿命色彩,但反映了受害者谋求自解自慰的心理,本质上仍是对险恶世道的控诉。诗篇想象大胆,譬喻新颖,句格苍劲,描写生动,句式长短参差,“唶我”一词咏叹生辉,均颇见特色。

乌生

汉代相和歌曲。此曲始载于《宋书·乐志》,据《宋书》作者梁沈约介绍:“凡乐章古词,今之存者,并汉世街陌谣讴,《江南可采莲》、《乌生》、《十五》、《白头吟》之属是也。”可知此曲为“汉世街陌谣讴”一类民间歌曲,今细品其辞亦较少文人藻饰痕迹,因而较完整地保留着汉代乐府民歌的原貌。此曲是一首构思颇为奇特的禽言体歌曲,它通过乌鸦自叙其从山林飞入城市宅院后惨遭射杀的经历,表达了“乌死魂魄飞扬上天”的哀伤,并以宫苑白鹿、摩天黄鹄、深渊鲤鱼亦难脱逃无常命运作比,抒发了“人民生各各有寿命,死生何须复道前后”的感慨,从而巧妙透露出对世路险恶、民生多舛的悲哀,较好地体现出汉代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书·艺文志》)的创作特色。在现存古代乐歌中,最早的禽言体诗歌是《诗经》里的《豳风·鸱鸮》,它借用鸟儿自述,诉说了遭受鸱鸮侵害的种种痛苦,曲折地表达了百姓身临灾祸的深重嗟叹。到了汉代,禽言体歌诗非常盛行,如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雉子班》、《艳歌何尝行》、《蜨蝶行》、《乌生》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乌生》一曲的曲调极有特色,它能够巧妙模仿乌鹊的叫声,在曲调过渡中不时嵌入“唶我”、“唶我”的声音,既与所选入的禽言体裁相合,又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因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颇有启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