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茶食部 > 茶點糖果 > 烏梅 烏梅 wūméi 以半黄梅實薰乾而成。可入藥,亦可食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梅杏》:“作烏梅法:亦以梅子核初成時摘取,籠盛,於突上薰之令乾,即成矣。”《新唐書·地理志四》:“[江陵府江陵郡]土貢:方紋綾、貲布、柑、橙……烏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一·梅》:“烏梅,造法:取青梅籃盛,于突上熏黑,若以稻灰淋汁潤濕蒸過,則肥澤不蠹。” 乌梅fructus mume涩肠止泻药。出《本草经集注》。见《蕃牧纂验方》。又名梅实、熏梅、春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 Sieb.et Zucc的未成熟果实。焙干。生用或炙用。主产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等地。酸, 温。入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收敛生津, 安蛔驱虫。主治:❶新驹奶泻,与干柿、黄连、姜黄、诃子肉配伍, 如乌梅散。 ❷猪痢疾, 与黄连、黄柏、当归、桂枝、党参、附子、细辛、干姜等配伍。 ❸牛冬春寒泻, 与泽泻、白术、白芍、官桂、砂仁、厚朴等配伍。牛、马15~60克; 猪、羊3~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有实邪者忌用。本品含多量枸橼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和齐墩果酸等。体外试验, 乌梅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对某些真菌也有抑制作用。蛔虫在乌梅溶液中活动明显受到抑制。 乌梅药名。出《本草经集注》。又名梅实、熏梅。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Sieb.et Zucc。的未成熟果实经炕焙而成。主产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酸、涩,温。入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止血。 ❶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烦渴,蛔虫病腹痛,便血,尿血,血崩,遗尿,带下不止。煎服:3~9g。 ❷治牛皮癣。熬膏服:每次9g,每日三次。 ❸治疮疡胬肉,乌梅炭研末敷;鸡眼,用乌梅和盐水、米醋研烂涂敷。本品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苯甲酸、齐墩果酸、谷甾醇。种子含苦杏仁苷。乙醇或热水浸出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伤寒、副伤寒、痢疾、枯草、变形、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亦能抑制某些常见致病性真菌。此作用可能与其酸性有关。对胆囊有收缩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有抑制作用。 乌梅wū méi《本草纲目》果部第29卷乌梅(186)。药名。 【基原】为蔷薇科植物梅(《诗》)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e.(又名:春梅《本草再新》)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别名】梅实(《神农本草经》),熏梅、桔梅肉(《现代实用中药》)。 【性味】酸,温。 ❶《神农本草经》:“味酸,平。” ❷《别录》:“无毒。” ❸《日华子本草》:“暖,无毒。” ❹《医学启源》:“气寒,味酸。” 【归经】入肝、脾、肺、大肠经。 ❶王好古:“入脾、肺二经血分。” ❷《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肾二经。” ❸《本草经疏》:“入肝。” ❹《药品化义》:“入肺、胃、大肠三经。” 【功用主治】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❶《神农本草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❷《别录》:“止下痢,好唾口干。”“利筋脉,去痹。” ❸陶弘景:“伤寒烦热,水渍饮汁。” ❹孟诜:“大便不通,气奔欲死,以乌梅十颗,置汤中,须臾挼去核,杵为丸如枣大,纳下部,少时即通。擘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赤、治疟方多用之。” ❺《本草拾遗》:“去痰,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热痢,止吐逆。” ❻《日华子本草》:“除劳,治骨蒸,去烦闷,涩肠止痢,消酒毒,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又入建茶、干姜为丸,止休息痢。” ❼《本草图经》:“主伤寒烦热及霍乱躁(‘躁’一作‘燥’)渴,虚劳瘦羸,产妇气痢等方中多用之。” ❽《用药心法》:“收肺气。” ❾《本草求原》:“治溲血、下血、诸血证,自汗,口燥咽干。”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八分至一钱半;或入丸、散。外用:煅研干撒或调敷。 【成分】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碳水化合物、三萜类、谷甾醇等成分。经加工而成的乌梅干约含50%的柠檬酸,20%苹果酸,与温州柑橘比较,乌梅干中的柠檬酸是其4倍,是苹果的11~21倍,并含有强杀菌性及提高肝脏功能的成分苦味酸(Picric acid)和具解热镇痛作用的苦扁桃苷(Amygdalin)等。乌梅果肉尚含有较高活性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种子含有苦杏仁苷;果实成熟时期含氢氰酸;新鲜乌梅果实含0.33%果胶,其中68%~75%已经酯化。这种果胶具有很好胶凝作用。 【药理】 ❶驱蛔:乌梅对蛔虫有抑制作用。体外实验,蛔虫在5%乌梅丸溶液中活动明显受到抑制,在30%乌梅丸溶液中浸2分钟蛔虫趋于完全静止。若将其移至生理盐水中,浸2~3分钟,又能逐渐恢复活动。 ❷对平滑肌的作用:乌梅煎液对体外兔肠有抑制作用。对奥狄括约肌表现为弛缓作用。对胆囊有促进收缩的作用,利于引流胆道的胆汁,减少和防止胆道感染,也有利于胆道蛔虫的排出。 ❸抗病原微生物:对脑膜炎球菌、隐球菌、百日咳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炭疽杆菌、大肠杆菌等抗菌作用较强;对甲种溶血性链球菌、乙种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白喉杆菌、牛型布氏杆菌、副大肠杆菌、粪产碱杆菌等抗菌作用较弱;对结核杆菌有一定抗菌作用;乌梅对某些致病性真菌(如须疮真菌、石膏样小芽孢菌、絮状表皮癣菌等)也有抗菌作用,而对流感病毒则无抑制作用。 ❹抗过敏:煎剂对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及组织胺性休克有对抗作用,但对组织胺所致豚鼠支气管哮喘无对抗作用。乌梅还有脱敏作用,可能系非特异性刺激小鼠产生更多游离抗体,中和了侵入体内的过敏原所致。 ❺抗疲劳、抗辐射、抗衰老:乌梅干含大量柠檬酸,可使葡萄糖的效力增加10倍,释放更多的能量以消除疲劳;乌梅干可使放射性90Sr尽快排出体外,以达抗辐射目的;乌梅干能使唾液腺分泌更多的腮腺激素(Parotin),使血管及全身组织年轻化,乌梅并有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有美肌美发效果,尚有促进激素分泌物活性,从而达到抗衰老作用。 ❻其他:乌梅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人子宫颈癌JTC26株的抑制率在90%以上。促进肠蠕动,消除炎症,同时又有收缩肠壁作用,可用于治疗腹泻。乌梅有促进消化,刺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促使碳化合物代谢。 乌梅wūméi中药名。出《本草经集注》。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 Sieb. ) Sieb. etZucc. 的果实。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酸, 平。入肝、脾、肺、大肠经。敛肺, 涩肠, 生津, 安蛔。治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烦渴、蛔厥腹痛, 煎服: 6 ~ 12 克。治牛皮癣, 熬膏服: 每次9克, 每日3 次。治疮疡胬肉, 乌梅炭研末外敷; 鸡眼, 用乌梅和盐水、米醋研烂涂敷。本品含柠檬酸、谷甾醇等。在成熟时期含氢氰酸。煎剂对兔离体肠管有抑制作用; 醇或热水浸剂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亦能抑制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煎剂能减少豚鼠蛋白质过敏性休克的死亡。 
乌梅 乌梅 乌梅乌梅,又名熏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名梅实。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Sieb. et zucc.的近成熟果实经炕焙而成。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广东等省。 本品味酸,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功能敛肺,涩肠,生津,止血,安蛔。主治肺虚久咳、久痢久泻、虚热烦渴、便血尿血、蛔厥等证。临床常用于虚劳久咳,声音嘶嗄而肺气不收者,以本品配诃子、贝母等药以敛肺,化痰止咳。用于久痢不止,大便脓血已稀,腹痛亦微而见脱肛者,以本品配木香、黄连清肠止痢;若出血仍甚,则配地榆以凉血止血; 如久泄不止,泄泻稀水,或完谷不化,以本品配诃子、罂粟壳、肉豆蔻、木香等药以涩肠止泻。用于阴虚烦热,口渴多饮,以本品配麦冬、生地、元参等药以养阴生津;若好唾口干而由虚火上炎者,配用黄连、天花粉以清热泻火。大便下血不止、小便尿血,可以单味乌梅煅存性研末,醋糊为丸,米饮送服;也可与槐花、侧柏叶或小蓟、藕节炭等凉血止血药配用。至于伤寒厥阴病蛔厥,或呕吐蛔虫,因蛔遇酸则伏,故当用乌梅为主药,配以附子、细辛、干姜、黄连等药以温脏安蛔,如《伤寒论》乌梅丸。近代亦常用于治疗胆道蛔虫症。治疗钩虫病单用乌梅,水煎内服。治疗疮疡脓净后胬肉外翻,久溃不敛,本品烧存性研末,外敷局部。乌梅味酸涩,性收敛,对初痢新咳,当慎重使用。如《药品化义》云:“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膈痞闷,恐酸以束邪气,戒之”。《 得配本草》亦云: “病宜发散,疟痢初起者禁用”。煎服,6~12g。多食损齿。 实验研究: 乌梅含柠檬酸19%、苹果酸15%、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等。在成熟时期含氢氰酸。种子含苦杏仁甙。 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菌作用,但此作用可能与其酸性有关。对胆囊有收缩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煎剂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 ☚ 樗白皮 罂粟壳 ☛
乌梅 乌梅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Pnlnus mume (sieb). sieb.etzucc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焙至果肉呈黄褐色,呈皱皮,再闷至黑色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干燥果实呈不规则球形或扁圆形,大小不等,直径约2~3cm。外皮乌黑色或棕黑色,极皱缩不平,一端有一个明显凹陷的圆脐。果肉棕黑色,可剥离。有特异微弱的酸气及烟气,味极酸。除去果肉有一个椭圆形棕黄色坚硬的核,内含黄白色种仁,形似杏仁,断面为白色,气味也与杏仁相似。 太阴人药。功能为敛肺、涩肠。主要用于咳嗽证及痢疾。如《东医四象新编》乌梅煎,治咳嗽,用本品15g、配桔梗、杏仁各10g、桑白皮、款冬花各7.5g、白果炒20枚,以敛肺止咳。本品又具有涩肠之功,常与太阴人药方千金调胃汤加减应用治疗痢疾。常用量5~10g。 ☚ 杏仁 浮萍 ☛ 乌梅wu meismoked plu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