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地狱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地狱

地狱

李红蒲著。1946年8月北平华裔出版社初版。内分“红楼之部”、“黄楼之部”2部,收《检举的始末》、《转监》、《监狱苦乐辩》等散文16篇。

☚ 永远结不成的果实   受难的人民 ☛

地狱

地狱

陈荧著。1948年8月上海南极出版社初版。收《春天底梦》、《复活节》、《相思草》等散文18篇。

☚ 珍珠米   乡土重建 ☛
地狱

地狱

佛教、道教名词,原指六种恶道之一;后指阴间,死者灵魂所至的安息处所,一般不含处罚之意;后与天堂对言,则地狱逐渐演化为犯罪者死后灵魂受处罚的地方。北周无名氏《魔王歌章》:“长夜对一魂,地狱五苦解。”

☚ 洞玄   法桥 ☛

地狱


奈落,意即地狱。
 当我知道奈落这个姓名的含义时,不由地一震,这是何等适合他!
 那个阴魅的男子,赤铁色的眼瞳,飞扬的眼睫,一头如黑色海藻般的长发,他围着白色的狒狒皮,自云水苍茫中走来,带着掌控一切,傲睨所有的笑意与冰冷,又缓缓融入云水苍茫中。
 喜欢桔梗,喜欢杀生丸,也无论如何,都忘不了他;
 讨厌戈薇,讨厌犬夜叉,也无论如何,都恨不起他。
 他就这样,以缓慢行走的姿态,在不经意间,攻下了我一座又一座内心的城池。
 犹记得,五十年前,负伤的山贼鬼蜘蛛接受妖怪的吞噬,只为得到自由行动的身体,回魂之玉和优雅美丽的巫女桔梗,所以有了你——奈落的诞生,嫉妒的人类之心与憎恶的妖怪之心,相互交杂,你杀害了桔梗,离间了她与犬夜叉的感情,最终,犬夜叉被封印,桔梗带着回魂之玉在火中追随他而去,那一刻,你在哪里?你在想些什么?我不知道,我只是想,你一定是一个人,独自行走。
 而现在,五百年后,桔梗的转世戈薇又带着回魂之玉,通过食骨井,回到五十年后的战国,面对犬夜叉愤怒的质问与杀意,你冷笑:“如果你和桔梗的感情真的是彼此互相信任的话,又怎么会这么轻易便被挑拨,而互相残杀?”
 我吃惊,甚至震惊,即使不愿,也不得不承认,你说的是事实。
 当你被戈薇一箭破坏身体回到城堡后,意外地遇见了已死去的桔梗,她就那样真实地出现在你面前,一如生前的美丽优雅与淡然。
 你用武力强行将她关在了城堡,微微一笑。今晚,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你如同海藻般的黑色长发在风中飞扬,像一面决绝而杀意凛冽的旗帜,以至于后来看着你乘着妖气,抱着桔梗离开,我竟想:如果桔梗爱的是你,那该多好!你和她在一起的场景,那样般配。
 戈薇问你,那么拼命地收集与抢夺回魂之玉究竟为了实现什么愿望,又为什么嘲笑人与人之间血缘与情感的羁绊,你又是那样安静,淡淡的忧伤和淡淡的嘲讽的眼神,你轻轻地说:“我只是想要得到桔梗的心罢了。”可你永远也无法实现这个愿望了,桔梗又一次被你杀害,真的是讽刺,不是吗?你为了得到桔梗,而抢夺回魂之玉,也为了抢夺回魂之玉,而杀害桔梗,你如何能不嘲笑羁绊?命运已经冷冷地嘲笑了你。
 你终于还是被消灭了,在回魂之玉内,你迎着橘黄色的光芒,闭上了眼睛:“这就是安眠吧,好温暖。”在消失的那一刻,你悲伤地想起桔梗,或许即使你死了,也没有办法和她去同一个地方,那一瞬间,我几乎要落泪。
 究竟是犬夜叉爱桔梗爱得更纠缠,还是你爱桔梗爱得更痛苦?有人说,爱桔梗的是鬼蜘蛛而非奈落,但我想,鬼蜘蛛是奈落的一部分,奈落与犬夜叉追寻回魂之玉后并没有马上容下它,他在犹豫,他在害怕,他担心自己完全成为妖怪后会失去人类之心,会忘记自己爱着桔梗,即使桔梗已又一次死去,即使他已失去了目的,可他依然希望自己记得他爱着桔梗,这便是奈落爱桔梗的证明。
 我想当奈落还是鬼蜘蛛时,当他被扔下山崖奄奄一息时,他看到明媚温暖的阳光下,一袭红白巫袍,素带轻绾的巫女向他走来,美丽而优雅,在那一刻,他便坠入了无边的地狱。

地狱 - 佛教文化 - 可可诗词网

地狱

 天堂的神话固然美妙,但是它的吸引力,如果同地狱的威慑力相比较,显然要差一筹。这就说明了为什么地狱故事在各种宗教中都更多,也更具体生动。说到地狱令人想到阴间,而这两个概念却不完全相同。阴间在古代希伯来人的观念中只是一个黑暗世界,人的亡灵在这里过着既不受罪,又不享乐的生活。后来,它又被想象为亡灵的过渡世界。恶人在这里受惩罚,善人则等待复活,获得善报。最后,它才被设想为恶人遭酷刑,受折磨的地方。天主教接受犹太教的思想,认为地狱是邪恶之人受罚之处。人在世上做恶,或不信仰该教,死后必入地狱,酷刑加身。同时,它又提出炼狱的存在,说善人倘若生前未将罪愆赎尽,还须经过炼狱的痛苦,待过尤涤除后,再去天堂。死者亲友的祈祷可以帮助他减轻在炼狱中的苦楚。伊斯兰教的地狱是火狱,是“悖逆者的归宿”,他们在那里“不能睡眠,不得饮料,只饮沸水和浓汁”。《古兰经》说,通向火狱有七道门,罪人各按其罪孽轻重的不同进入其中之一。后来七门说发展成七重地狱说,以与天园的七层乐园相对应。印度教的地狱其数不一。典型如《摩奴法论》,说有二十一层;另有六层、二十七层、二十八层等说。它们自然也是恶人备受煎熬的去处。佛教承袭印度教的理论,创造了各种地狱,如八热地狱、八寒地狱、十六小地狱、十六游增地狱等。不过最流行的说法是十八地狱。
 地狱的景象
 在佛教典籍中,地狱名目的繁多、景象的悲惨,都是其他宗教所远不能及的。这一点,我们从八热地狱的设计中可见一斑。八热地狱的第一个名为等活(又名一想),在这里,罪人互怀仇恶之想,以毒爪相攻打;状似死去后,冷风吹过,皮合血止,再度复活,重新投入厮打。第二个名为黑绳,这里先用黑色大绳称量罪人的肢体,然后将它们活活锯脱。第三个名为堆压(又名众合),这里有大石山,罪人进入后即堆压其身。第四个名为号叫,这里的罪人受众苦所逼,痛楚难忍,悲号不止。第五个名为大叫,这里的罪人在剧烈痛苦的煎熬下,哭叫失声,惨不忍闻。第六个名为炎热,烈火在罪人的周围燃烧,使他苦热难堪。第七个名为大热,罪人在大火的烧炙下,皮焦肉烂。第八个名为无间,这里罪人所受的酷刑时时相续,从不间断。地狱的名称还有炭坑、沸屎、烧林、剑林、刀道、铁刺林、咸河、铜橛等等,其中苦难,不难想象。
 出于劝戒的目的,佛教故事中常有关于地狱的描写。故事往往由一个去过冥府的人当做他自身的经历来讲述。这种设计,显然是为了使人相信故事并非虚构。下面慧如的自述可以算是这类故事的一个典型。慧如是长安真寂寺的一个沙门,经常坐禅。隋炀帝大业年间,有一次他进入禅定,七日不出。七天七夜过去,他睁开双眼,涕泪交流。众僧问他缘由,他只说脚痛难忍。一个小僧为他解开鞋袜,发现他的脚已严重烧伤,流着脓水。经不起大家的追问,他讲了如下的事情:“我是被阎罗王请去了,在他那里行道七天。行道完毕,他告诉我有两个过去的朋友想见见。他先命手下人去带其中的一位。不一会,我看到一只大龟爬上殿来,在我的跟前转来转去,并不时舔我的脚,最后流着眼泪,依依离去。另一位,阎王说,由于罪孽比这位还重,不能出来,只好前去会面。于是,我随着一个差役来到一座狱门之前。门关得很严。差役大声呼叫守门人的名字,里面应声‘来了’。我正要举步进门,被差役一把拉住:‘快闪开!去不得!’话音未落,狱门已开,只见一道赤热的火流从门内倾泻而出,像熔铁一般,火星四溅。我疾退一边,但一团火球已经迸到脚上。我忙用衣袖去拂。待火球落地,举目再看时,狱门又关闭了。我怏怏不乐回去向阎王告别,他要送我三十匹绸缎,我坚辞不收。但他还是派人把东西送到了本寺后院的僧房。”众僧对他的话将信将疑,争相往后院验看,果然发现僧房床上堆着一摞绸缎。

地狱变图(四川大足石刻)


 慧如的朋友显然是陷入了热狱。《三宝感应要略录》说有人到过那里,见到了烧得通红的铁床和赤热的铜柱,对于恶人的惩罚就是夜间睡在床上,白天怀抱铜柱。有的索性放在烈火里烧。一个叫僧法的和尚来访他的同学僧行,烧炉的罗刹用铁钎从炉中挑出一块呻吟流泪的火炭给他看。接着罗刹叫声“活”,火炭立即变成僧行站在面前,疮痍遍身,上下焦烂。投入寒狱的人则身体冻僵开裂,四肢节节断落。正如天堂是古代豪门贵族享乐生活的再现一样,地狱也是当时统治阶级惩罚罪犯和造反者的酷刑的写照和发挥。那么佛教的地狱是针对谁的呢?
 惩罚的对象
 任何宗教所要惩罚的,都不外三类人,即公认的恶人,违反教诫的人和不信宗教的人。佛教也不例外。但是有没有倾向呢? 不妨先看看《冥报记》讲的一个故事。
 北周武帝宇文邕好食鸡蛋,每一顿饭都要吃好几个。他的监膳官拔彪颇能投其所好,总是殷勤进奉,因此十分得宠。隋文帝杨坚得天下后,拔彪继续任监膳官。一天,他突然暴死。家人发现他的心口尚有余温,便没有发丧。果然,三天之后,他又醒来。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人扶他去见文帝。见到文帝后,拔彪叙述了自己奇怪的经历:离开人世后,他被一名差役带到一处地方,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地洞。刚到洞边,又见周武帝在百余名骑兵的簇拥下也从西方跑来。拔彪急忙下拜。周武帝说:“阎王唤你来是为我作证;你自己没有罪。”说罢急人洞中。拔彪在差役的引导下来到一座殿堂,看到武帝正与阎王坐在一起,一副谦恭敬畏的样子,昔日凌人的气势早已不知到哪里去了。阎王问他:“你过去为武帝备办饭食,前后到底向他进了多少白团?”“白团” 指的是鸡蛋。拔彪回答已经忘记。阎王说:“既然这人已经忘记,只好把它们弄出来数了。”武帝不情愿地站起来,面色煞白。几个牛头人身、膀大腰圆的狱卒走上来,将他拖上一架铁床。另外几个狱卒把一根大铁梁放在他的肚子上,一齐压下去。滚圆的肚皮霎时爆裂,白色的鸡蛋从肚子里倾泻而出,不一会儿便堆成一座小山。挤净后,阎王又召来一批人清点。忽然,铁床和狱卒不知去向,武帝和阎王又坐到了一起。拔彪被人带回,在洞口又遇到了周武帝。武帝请求他带话给隋文帝,请他广施钱财,多做佛事,好使自己在地狱少受痛苦。文帝听到这话以后,遂令天下每人捐献一钱,为周武帝追福。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周武帝吃苦,表面上是因为犯戒吃了鸡蛋。实际上,他做皇帝时大事灭佛,才是把他挑出来演苦戏的真正原因。一种宗教的头号敌人,通常不是道德罪犯,而是不信仰这种宗教的人,更不要说反对它的人了。这个故事中还有一个情节耐人寻味。周武帝传给隋文帝请他舍财帮忙的话中,还说过他们昔日曾在一起共事,而如今帑藏中的金银玉帛,也多有他当年在位时的积蓄。可是隋文帝对此并不理会,竟没有从帑藏的财富中拨出些许款项为它过去的主人做功德。而这个帝王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佛教信徒!
 阎王殿的公正
 阎王是阎魔王的简称。他的存在比佛教本身还要古老,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的吠陀时代。传说他是第一个死去并找到通往冥界之路的人。由于发现不死的秘密而被神化,遂成为世人祖先的亡灵之王。作为冥王,他能明断是非,是一个铁面无私的审判者。佛教诞生后,他继续承担管理冥府的职责。论形象,最初常为绿面红袍,骑黑色水牛,一手握正义之棒,一手持捕人之索。为他递送死讯的是一只鸽子或一只猫头鹰。随身有两只四眼狗,任务是搜寻当死之人和护卫通往阴曹之路。到中国佛教里,他的周围满是牛头马面、衙役走卒,自己已难得出行,显然是养尊处优,官僚化了。有意思的是有些佛经认为阎王虽为地狱之主,但自己也要受到地狱酷刑的折磨。据说每隔一定的时间,地狱的狱卒就把阎王掀翻,让他遍尝各种酷刑。然后再把他放了,这时他依然是冥主,权力无限,锦衣玉食。所以要安排他受苦,大概是对他用酷刑折磨别人的一种回报吧。在这里起作用的仍是因果报应思想。不过,据说这个阎王倒是“虽九死而不悔”,受过酷刑,重当阎王以后,并不因此而循私枉法,依然忠于职守,赏善罚恶。因此,阎王虽要不时受刑,他秉公执法的特征依然存在,也算是广大老百姓渴望公理正义的情绪寄托。据说每一个人在阳世的行为,阴间都有记录存档,巨细不遗,准确无误,专待他死后清算。人死后,先由牛头和马头差役拘到阴间的录事署,在这里捡出他的有关案卷,送付判官。判官召主典对案卷进行审查。所记罪过凡是已经忏悔的,皆已用朱笔勾除;余下的加以著录,报与判官。判官则综合统计死者的是非善恶,做出总清算。在佛教故事中,升堂问事的有时是阎王,有时是判官,作用基本相同,断事也都一丝不苟。下面这个故事不仅说明了阎王殿上问案精细,而且在推断事理上也很深刻。
 唐朝初年,遂州总管府记室参军孔恪暴病死去。到了阴府,判官问他为什么要杀两头牛,他不承认,说未曾杀过。于是传来了他几年前死去的弟弟。弟弟披枷戴锁来到厅前。判官问:“你以前供出哥哥杀牛是虚是实?”答说:“是实。我哥哥受上司指派,招慰强盗土匪。为了款待他们,他让我杀了两头牛。”孔恪在一旁争辩道:“弟弟所说不错。然而这是公事,不是私事,我有什么罪呀?”判官勃然变色道:“你杀牛招待恶人,不过是想借招慰之机,极力表现,媚上求赏。名为奉公,实为私利。”孔恪一时无言。判官转向孔恪之弟:“为了让你证实长兄的罪责,把你留在这里已经很久。今天你已证明自己是无罪之身,现在可以去受生了。”话音未落,弟弟已不知去向。判官又问孔恪:“你为什么又杀了两只鸭?”回答:“那是前任县令要请官客吃饭我才杀的。我没有罪。”“官客的饭食已经足够,你却偏要加上两只鸭,分明是希望他在上司面前替你美言。这难道不是罪吗? 再说你还杀过六只鸡蛋。”孔恪不服:“我素常不吃鸡蛋。只是记得九岁那年过寒食节,母亲给我六只鸡蛋,我把它们煮熟吃了。”判官喝道:“你难道还想把责任推给母亲吗? 过去杀害别物的生命,如今该轮到你自己身受了!”言罢突然出现十几个黑衣大汉,将孔恪绑起就走。孔恪大呼冤枉。判官问有何冤。他说:“我生前凡有罪愆,一概照录不误,而我修福的事却只字不提,实不公平!”判官问主司:“孔恪修了什么福? 为什么不录?”主司禀道:“他修福的事已经照录。不过这里的规矩是分别发落:福多罪少的先享福,福少罪多的先受罪。孔恪属后者,所以先不论他的福。”判官大怒:“尽管如此,也应告诉他毕竟有福。”喝令罚打主司一百鞭。主司被打得血肉模糊,起来后历数孔恪毕生所修之福,竟无一遗漏。孔恪于是大服。

安徽九华山转轮王殿壁画


 这里的判官严厉、精明而又通情达理,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不过,同人间一样,阴界也有错案。《冥报记》中有个故事说,隋末江都人孙宝亡而复生,原来是被阴差错抓。判官发现后立即宣布:“查无罪孽,着即放出。”他的母亲自死后关在这里,也一直不曾审问发落。经孙宝要求,判官追究,原来是主吏疏忽,丢失了案卷。于是派人补调副本,重新审查,证实她生时善多恶少,马上昭雪冤案,配生乐堂。阴曹地府中并不滥罚无辜,凡有错判,旋即改正,平反纠谬,从不含糊,绝没有揪个辫子推诿再三的事。这同样是佛典中平民意识的反映。
 不过,佛典终究是佛典,到头来还是要为宣传佛教服务的。依它们看,希望禳灾趋福,避死就生,还得靠佛教信仰。《三宝感应要略录》中有一个故事说,隋文帝开皇三年,凝观寺僧人法庆造夹紵释迦牟尼像一躯,精妙绝伦。可惜不待佛像完竣,他就死了。他刚到阎王殿,释迦牟尼像也来了,对阎王说:“法庆造我,其功莫大。现在工作未完,为什么就让他死了呢?”阎王问身边大臣:“法庆死期到了没有?”答说:“还没有到,不过粮食供应断了。”阎王说:“可以给他荷叶吃,好使他完成福业。”于是法庆复活,但此后仅以荷叶为佳味,其它一概不吃。同书还讲了一个虞安良的故事。这个人是个屠户,所杀生灵不计其数。别人劝他修功德,他不仅不听,还说:“修善有什么用,只能使我家道衰落!”有一次,他出外打猎,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不过半晌以后,他又活了,接着哭天顿地,连声大呼:“我错了!我错了!”原来冥王正要将他从重惩罚时,一个僧人来到了地府,对冥王说:“这人是我的施主,请暂时为他留条性命。”冥王看在僧人面上,饶恕了他。他心中疑怪,问僧人何以要救他。僧人说:“当初你的兄长发心造佛像时,你也好心投了三十文钱,襄成圣事,为我出了力,所以前来救你。”说罢转身便不见了。这类佛祖、佛僧使人起死回生,免于罪罚的故事在佛经中所在多有,意在强调信佛陀、做功德的好处,以及佛教无往不利的至尊地位。阎王遇到佛僧,便不免退让三分,不论是非,大送人情。阎王殿的公正打了折扣,在宗教神话里,这也正是题中必有之意。
 有些东西无神论者看来荒诞离奇,有神论者却视为当然,无可骇怪。冥游传说就是这样。在佛教看来,阴阳界线并不是不能逾越的;或毋宁说“阴注阳受,阳注阴受”,阴阴阳阳本是无限延续的连锁,彼此依存。据说唐朝贞观年间有个叫柳智感的县令,居然在阴府补缺,做了三年代理录事,昼临县职,夜赴冥差,不但不以往来两界为讳,还从阴府探出不少秘密,为阳世的人卜示未来。正是这种阴阳互通的观念,构成了冥游故事的基础。
 自然,阳界之人只能知现世之事,所以阴界图画实际只能是阳界景况的翻版,而冥游见闻亦不过人间戏剧的继续。值得注意的是,阴界之事无一不合阳界之理。这就清楚地说明了阴世的存在乃是服务于阳世的秩序。因此,对于冥游传说,我们既要看到它们劝善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们指向宗教目的的一面。不过,这些故事到底是以普通人为对象的,因而总会搀入代表普通人理想和意愿的内容。从这个角度看,入冥故事也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地狱

地狱

佛教所说的地下牢狱。按梵文Naraka意译。佛教不同教论所说地狱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三类:根本地狱、八大地狱、八寒地狱。据《具舍论》,《大乘义章》,有“八大地狱”(也称“八热地狱”),即等活地狱、黑绳地狱、众合地狱、号叫地狱、大叫地狱、炎热地狱、大热地狱和阿鼻地狱。居其间者多受诸种折磨,如互相残杀、受绳绞勒、受煮烧等,痛苦万状。第五回,武大死后有“地狱新添食毒鬼”之句。

☚ 望乡台   食毒鬼 ☛

地狱dìyù

佛教、基督教等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受苦受难的地方;比喻黑暗、痛苦的生活环境
 △ 上天堂,下~|人间~。
【反】天堂 人间

地狱dìyù

❶ 〈名〉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场所:要进地狱│打入十八层地狱。
【反义】天国│天堂。
❷ 〈名〉比喻悲惨的生活环境:生活在地狱之中│从地狱走进天堂。

地狱;地域

◉ 地狱dìyù 
❶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跟“天堂”相对)。〈例〉十八层~/ 下~/ 打入~/ 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闻善言,不堕~。”/ 或者你救好了女婿的病,阎王叙功,从~里把你提上第十七层来,也不可知。〈反〉天堂。
❷比喻黑暗而悲惨的生活环境。〈例〉人间~/ 这是暗无天日的活~/ 在这~般的牢里苦度岁月,不辨冬夏与春秋。
◉ 地域dìyù 
❶土地范围;地区范围。〈例〉~辽阔/ 宽广的~/ 敝邑~之水电权,似已收回。
❷地方(指本乡本土)。〈例〉~观念/ 不能只考虑~利益而忘了大局。〈近〉地方。

地狱dì yù

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跟“天堂”相对)。比喻黑暗而悲惨的生活环境。《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贼据西岸,列船上流,而兵入洲中,是为自由地狱,危亡之道也。”也作“阴府”。《大宋宣和遗事》前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网灾。”也作“人间地狱”。傅抱石《<郑板桥集>前言》:“他亲眼看见挣扎在水深火热人间地狱里的劳动人民,焉得不一掬同情之泪?”也作“活地狱”。

地狱dì yù

名词。
❶佛教、基督教等指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与天堂相对,用于贬义。
【例】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狱,但我们的子孙是在的,所以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鲁迅《拿来主义》)
❷比喻黑暗而悲惨的生活处境,用于贬义。
【例】私有制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光明日报》1989年7月28日)

地狱

(反)天堂

地狱dì yù

佛教等指阴间监牢,惩治生前有罪的人: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间~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十五·314)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諸教部 > 基督教 > 地獄
地獄  dìyù

基督教謂不信基督,不悔改者死後靈魂永受罰的地方。該處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並且必用火當鹽醃各人。《一神論·世尊布施論》:“所有萬識一神直道,向好經不行,亦不取一神處分,作罪業者,於惡魔夜叉諸鬼禮拜者,向地獄共惡鬼等,一時隨(墮)入地〔獄〕,常在地獄中,住辛苦處:於大火中,火(不)住無有盡時。”《序聽迷詩所經》:“世間元不見天尊,若爲得識? 衆生自不見天〔尊〕,爲自修福,然不隨(墮)惡道地獄,即得天道。”

地狱dì yù

黑龙江地区市井谓裤兜。

地狱【同义】总目录


地狱火涂道

地狱、苦海;天国、天堂、西天

○地狱dì yù

(名)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比喻黑暗而悲惨的生活环境:人间~|打入十八层~|搞科学必须有下~的决心。

○苦海kǔ hǎi

(名)佛教指尘世间的烦恼和苦难,比喻无穷的苦境:~无边,回头是岸|脱离~|跳出~|早离~。

●天国tiān guó

(名)基督教称上帝所治理的国度,比喻理想世界:~的福音|~的召唤|~的大门被她闯开了 |~才是我们的归宿|一个美丽的生命化作轻尘飘向渺渺的~|步入~。

●天堂tiān táng

(名)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地方,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升~|人间~|共产主义是~|人人都说~美|上有~,下有苏杭。

●西天xī tiān

(名)佛教徒指西方极乐世界:送这个汉奸上~|丈夫早早就病归~了。

天堂←→地狱tiān táng ← → dì yù

天堂: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
地狱: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受折磨的地方。
【例】 凯旋门不 一定就是天堂之门,也可能是地狱之门。迈进凯旋门之后的英雄,常在彩色缤纷的鲜花风暴中迷路,通往黑暗的鬼门。(刘再复:《新季的雨丝》)

不好的地方

不好的地方

阻隔不通的地方:绝地 绝域
艰难困苦的地方:风口
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化外
贫穷的地区:贫乡
贫瘠的地方:恶处
不是人能够正常生活的地方:非所
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穷山恶水
不吉之地:凶地
人间极苦的地方:地狱(生地狱;活地狱) 窠臼

另见:偏僻 交通 荒凉 贫穷

☚ 不好的地方   荒凉的地方 ☛

苦境

苦境

烦恼的境地:烦城
愁苦的境地:愁城
贫困的境地:贫境
 贫困的处境:负薪
 穷困的处境:穷辙 鹑褐
 客居贫困的处境:穷羇
极困苦的境地:荼炭
痛苦的处境:汤炭 苦处
苦难的处境:渊火
 苦难、痛苦的处境:沉溺
无穷的苦境:苦海 黑海
悲惨的境地:惨境
 险恶悲惨的境地:地狱
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阿鼻地狱 阿毗地狱
(痛苦艰难的境地:苦境)

☚ 困境   险境 ☛

悲惨

悲惨

惨(凋惨) 酷(悲酷) 悲憯 靖领
战祸的悲惨:戾虚
悲惨的境地:惨域
十分悲惨的生活境遇:地狱
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析骸以爨
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伤心惨目
悲惨得使人不忍心说:惨不忍言 惨不能状 惨不忍述
生活极其贫困悲惨:卖妻鬻子 质妻鬻子
极为悲惨:惊心惨目
悲惨至极:惨绝人寰
(处境或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悲惨)

另见:处境 景象 遭遇 痛苦 伤心 灾难 ︱幸福

☚ 悲惨   凄惨 ☛

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

良好的环境:兰芷之室
良好的环境或际遇:春暖花开
美好的生活环境:天堂甜水 黄金界
极好的生活环境:如登春台
极其富贵奢华的生活环境:黄金屋
简陋苦难的生活环境:茨棘之间
黑暗而悲惨的生活环境:地狱
烈火炽热的地狱:火狱
黑暗悲惨的社会生活环境:人间地狱
异常忧愁痛苦的环境:愁城苦海
最悲惨、最痛苦的环境:十八地狱 十八层地狱
极悲惨的生活环境:火坑

☚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阴间

阴间

幽(幽界;幽冥;幽府;幽城;幽都;幽壤;幽间;幽国;幽司;幽玄;幽泉;幽阴;大幽;九幽) 冥(冥冥;冥间;冥府;冥土;冥国;冥司;冥界;冥阴;冥乡;冥道;冥中;冥莫;冥漠;冥寞;泉冥) 地府 地下 玄夜 玄宅 玄乡 蒿里 奄昏 下世 下界 黄泥 黄尘 黄台 黄壤 黄垆 溟漠 鬼域 鬼寰 鬼国 泉路 泉扃 泉世 泉途 泉乡 泉扉 泉曲 泉里 黄泉(黄泉之下;黄泉地下) 九泉(九泉之下) 重泉层泉 泉下 阴司 阴曹 阴城 阴府 阴世 阴冥 阴界 阴山 阴中 阴世间 九重泉 重泉之下九原之下 黄泉眩壤
阴间的:
阴间和阳间:幽明 幽显 阴阳 晓晦(~两隔)
阴间和阳间交界的地方:阴阳界
灵魂受苦的地方:地府(地府阴曹;阴曹地府) 地狱(黑暗地狱) 幽狱 幽源 幽趣 鬼狱 铁城 黑暗狱
佛教指地狱的最底层:十八地狱 十八层地狱

另见:鬼 魂魄 坟墓 死人

☚ 阴间、墓地   墓地 ☛

不好的社会

不好的社会

烦恼的世界:火宅
纷乱的现实社会:风埃
黑暗而悲惨的生活环境:地狱 泥犁泥犂
黑暗的社会:暗夜
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阿鼻地狱 无间地狱 阿毗地狱
黑暗的旧社会:黑甜乡
黑暗腐朽的社会:黑地昏天
不像个正常社会的样子:不成世界

另见:兴旺 安定 动乱 风气 衰败 黑暗

☚ 好的社会   腐败 ☛

地狱

(一)佛教术语。为十界中最底界,六道中最恶道,为惩罚众生罪孽的场所。地狱的名目繁多,有八大地狱、十六小地狱、十八地狱等等。(二)基督教术语。指犯罪者死后灵魂受处罚之地。特别是有机会听到福音但拒不信从者和犯了罪拒不悔改者,死后灵魂将下地狱受各种极刑,永不得赦。地狱在两教中都是作为犯罪者受惩罚的场所,两教都用恐怖、残酷、痛苦难当的词语来描述地狱里的情景,以图使教徒惧怕而不为恶。

地狱

宗教教义之一。与“天堂”相对。一般认为位于地下,为恶鬼所居之处及“罪人”(或指作恶多端者,或指不信宗教者)死后灵魂永受惩罚之所。

地狱

地狱

基督教教义用语。源于希伯来文“阴间”和希腊文“希伦山”二词涵意的混合。“阴间”的原意仅指死者灵魂所至的安息之处,一般认为在地下,但不含赏罚之意。“希伦山”的原意指耶路撒冷城郊的一条峡谷,古代时,迦南宗教曾作为将婴儿投入火内祭献摩洛神的场所。到犹太教后期,二词在概念上逐渐演化成犯罪者死后灵魂受处罚的地方。基督教将此概念发展为曾在罪恶中生活即不悔改又不相信上帝的人死后灵魂受到永罚的地方。

☚ 亚洲宗教   西王母 ☛

地狱地獄dì yù

❶梵语。意谓“苦的世界”。《黄帝素问钞·序》:“《楞严经》说地狱仿之。论运气,则可为历家之准则。”《清代名医医话精华·李冠仙》:“畏惧不敢动,既而迷睡,似入地狱中。”
❷与天堂相对,犹太教经典中原意为“阴间”。
❸指十分悲惨的生活处境。

地狱

1.注释:
地狱是罪人死后,永远受刑的地方。圣经上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9:27)经过定罪的审判后,罪人被扔在火湖里。(启20:12—15,参看“火湖”条)。
2.圣经记载:
1)耶稣说:“你瘸腿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脚被丢在地狱里。……在那里,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可9:46—49)
2)耶稣对那些假冒为善的法利赛人说:“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太23:33)

地狱di yu

【佛教】Naraka

地狱

hell;inferno


地狱

hell;inferno


地狱

hell;inferno;lower world


地狱

Hell


地狱

gehenna

地狱

hell;inferno
打入~ be condemned to hell/人间~ hell on earth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5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