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桕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桕蚕atlas silkworm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属鳞翅目,大蚕蛾科,学名为AttacusAtias Linnaeus。又名大山蚕、大乌桕蚕。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缅甸、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主要分布于华南,以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的山区为多,江西、四川、云南、台湾等省也有发现。2化或3化,蛹态越冬。从4~11月为饲养季节。非滞育蛹期经过30天左右,滞育蛹155~170天。成虫翅展达25~30厘米左右,是蛾类中最大型的1种,有“蛾王”之称。翅顶呈镰状弯曲,头、胸、腹均为赤褐色。前、后翅的中央有3角形透明斑纹,斑纹外缘为黑色,黑色线的外缘为淡红色至紫褐色。前、后翅的外缘为黄褐色并带有波状黑线,前翅翅顶有一眼状纹。成虫夜间交配,次日傍晚离对产卵,产卵于枝叶上,产卵两夜,约200粒。各代卵期7~10天。幼虫期6龄或7龄,春、夏蚕全龄期35天左右,秋蚕40天左右。幼虫不群集,尤其是5龄幼虫喜独栖,活动迟钝,腹足及尾足抓附力强。终龄幼虫体长约11厘米,青乳白色,熟蚕多出现在早晨,常静止1~2天,然后连结树叶作茧。茧形椭圆,褐色。春茧较大,秋茧较小,茧长约8厘米,幅约3厘米,全茧重6.5~10克,茧层重0.9~1.1克,茧层率约10%。茧脱胶后可纺丝,丝质优良,强伸力均好,织成的绢绸,称“水紬,非常耐用。 乌桕蚕giant silkwormAttacus atlas L.,又称大山蚕。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鳞翅目,大蚕蛾科。二化或三化,蛹态越冬。成虫体翅赤褐色,前、后翅中央有三角形透明斑纹,翅展达30 cm左右。是昆虫中最大的蛾,因而有蛾王之称。幼虫6龄或7龄,能食数十种植物的叶子,最主要是乌桕、珊瑚树叶,也食冬青、樟树叶。成熟幼虫在树叶间结茧。茧褐色,重达6.5~10 g,可纺丝,丝质优良,织成的绢绸经久耐用。分布于中国、印度、日本、缅甸、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中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省区,江西、四川、云南、台湾等省也有发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