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劄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奏札 > 劄子
劄子  zházi

亦作“札子”。古代向皇帝和上級長官陳述意見和建議的一種公文。始見於宋、唐代稱“牓子”、“録子”。宋·歐陽修《歸田録》卷二:“唐人奏事,非表非狀者,……今謂之劄子。凡群臣百司上殿上奏事兩制以上,非時有所奏陳,皆用劄子。中樞、宣密院事不降宣勑者,亦用劄子,與兩府自相往來亦然。”宋·王安石有《本朝百年无事札子》。《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說話的,假如上一等人,有前程的,要復本姓,或具劄子奏過朝廷,或關白禮部、太學、國學等衙門,將册籍改正,衆所共知。”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十:“宋士大夫,以四六牋啟與手簡駢緘之,謂之雙書。後益以單紙,直叙所請,謂之品字封。後又變而爲劄子,多至十幅。”


古代名物 > 朝制類 > 文告契據部 > 告令 > 劄子2
劄子2  zházi

省稱“劄”,亦稱“劄付”、“札付”。正式詔命外之指令文書。多由中書省、尚書省及諸路帥司發布。後成爲上司行下之公文。明·楊慎《丹鉛雜録·珊瑚鈎詩話》:“尺牘無封,指事而陳者,劄子也。”《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回:“又取過一張劄付來,把來保名字填寫山東鄆王府,做了一名校尉。”又第七十回:“伺候大朝引奏畢,來衙門中領劄赴任。”《水滸傳》第十七回:“前日留守司又差人行札付到來。”


古代名物 > 函籍類 > 公文部 > 公文 > 堂帖 > 劄子2
劄子2  zházi

即堂帖。

劄子

劄子

奏议文的一种。唐时向皇帝奏事,非表非状的叫做“牓子”,宋代叫“劄子”。如苏轼《圜丘合祭六议劄子》、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劄子》、陆游《上三府议事劄子》。宋代也有用劄子发指示的。中书省或尚书省所发指令凡不用正式诏令的叫做劄子。

☚ 封事   牓子 ☛
000013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0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