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诸司官差遣官名。由内侍官充。国史院、实录院、日历所、会要所、编类圣政所(敕令所)等书局均设,开局时各冠以本局名,同一内侍官可兼数局主管诸司官差遣,职掌指挥翰林司、仪鸾司、御厨等等人吏具体备办开局、修书、提举官过局、入殿进呈修成的国史、会要、实录或日历时,须备办的物品及祗应排办酒食果品等事。如绍兴二十八年进呈《徽宗实录》,仪鸾司设幕次、装载《徽宗实录》的腰舆、匣子等“合用油绢、帕伞,令临安府前期计会诸司(即主管诸司)务办”。“诸司排食酒果”(《宋会要·职官》18之54、64)。位次于承受。
简称诸司官、诸司。《宋会要·职官》18之54:“都大提举诸司官、承受官、诸司官各一员。”同前书18之65:“承受并诸司下使臣人吏六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