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日cháng' ān rì形容人少年聪慧;多指太子;也用以咏思念帝都、朝廷等。南朝梁·刘劭《幼童传》:“晋明帝讳绍,元帝太子也。初,元帝为江东都督镇扬州时,中原丧乱,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潜然流涕。帝年数岁,问泣故,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元帝念之。明日集群臣宴会,设以此问,明帝又以为日近。元帝动容,问:‘何故异昨日之言?’答曰:‘举头不见长安,只见日,以是知近。’帝大悦。”(引自《初学记》卷一)岑参《忆长安曲》之一:长安不可见,但见长安日。王维《恭懿太子挽歌》之四:若道长安近,何为更不来。温庭筠《送崔郎中赴幕》:相思休话长安远,江月随人处处圆。 长安日 长安日参见“日近长安远”。辛弃疾《虞美人·赵文鼎生日》:“今宵池上蟠桃席咫尺长安日。” ☚ 长安近 长安日远 ☛ 长安日 长安日chánɡ’ānrì━━┃ 比喻皇帝或京城。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官》诗:“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唐·杜甫《建都十二韵》诗:“愿枉长安日,光辉照北原。”宋·苏轼《次韵送程六表弟》诗:“凭君寄谢江南叟,念我空见长安日。” ☚ 云台仗 无私之光 ☛ 长安日❶比喻君王。唐张说《幽州新岁作》诗: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❷借指长安。唐李峤《扈从还洛呈侍从群宫》诗: “将交洛城雨,稍远长安日。” ○ 日近长安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