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安志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安志城镇志。北宋宋敏求(1019—1079)纂。二十卷。敏求字次道, 平棘(今河北赵县)人。熙宁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长安(今西安)为周、秦、汉、唐都城,历史悠久。敏求以唐韦述《两京记》仅详古迹,余多阙如,乃创体例,遍搜传记诸书,于熙宁九年(1076)成此书,约十五万字。记事以秦、汉、唐等前代事迹为主,兼及本朝。前有熙宁九年赵彦若序, 卷一总序、分野、土产、土贡、风俗、四至、营县(户口附)、杂制八篇;卷二雍州、京都、京兆尹、府县官类;卷三至十皆历代古迹;卷十一至二十则为各县府县之政、官尹之职、河渠、关塞、风俗、物产、宫室、街道之属。凡历代户口数均有详载。记历代古迹,如宫、室、殿、阁、门、池、舍、社、庙、囿、堂、学、苑、坊等达四百余处;各县沿革叙述详明,河渠关塞亦备载。如记兴平县河、泉、渠十三,河渠流经及泉水面积登载不误;宫室、街道按县叙分,历代故城、故庙、陵墓等及其位置载记明晰,于现代的文物考古很有参考价值。此志内容宏富,统合古今,无所不载,且门类繁多,体例完备,于后世方志的修纂,有重大影响。历代版本较多,有明成化四年(1468)郃阳书堂刻本,嘉靖李经刻本,清《四库全书》本,毕沅校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黄苇《方志论集》可资参考。 《长安志》宋宋敏求撰,二十卷。此书考订长安古迹,包括地理沿革、历史发展、宫室寺院、风俗物产等,考证详备。后人称“此志精传宏瞻,旧都遗事,籍以获传,实非他志所能及”。是研究古代长安的重要资料。现存有《经训堂丛书》本、《说郛》(宛委山堂)本、《四库全书》本、清毕沅校本、民国间排印本。 长安志 长安志书名。宋宋敏求撰。20卷。宋敏求传见《宋史》卷291。是书考订长安古迹: 卷1为总序,述分野、土产、土贡、风俗、四至、管县、户口; 卷2述雍州、京都、京兆尹、洽县官;卷3至5述历代宫室; 卷6述唐宫室; 卷7至10述唐皇城及京城各坊;卷11至20述京兆府所管长安、万年等24县。均以唐代遗事旧闻为主。其坊市曲折及唐时士大夫第宅所在,一一能举其处,所记多有不见于其他唐代文献者,堪称地志之精品,极具史料价值。此书明以后与李好文《长安志图》合刻,有《经训堂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 高昌行记 入番录 ☛ 长安志 长安志书名。宋宋敏求撰。20卷。宋敏求传见《宋史》卷291。是书考订长安古迹: 卷1为总序,述分野、土产、土贡、风俗、四至、管县、户口; 卷2述雍州、京都、京兆尹、洽县官;卷3至5述历代宫室; 卷6述唐宫室; 卷7至10述唐皇城及京城各坊;卷11至20述京兆府所管长安、万年等24县。均以唐代遗事旧闻为主。其坊市曲折及唐时士大夫第宅所在,一一能举其处,所记多有不见于其他唐代文献者,堪称地志之精品,极具史料价值。此书明以后与李好文《长安志图》合刻,有《经训堂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 高昌行记 入番录 ☛ 长安志 长安志古代城市地理名著。北宋宋敏求撰。其为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官至史馆修撰,龙图阁直学士。所著《长安志》原本于唐韦述《两京新记》长安部分而广为增益。全书共二十卷,详述唐长安城城郭、宫室、里坊、街市、第宅、寺观等;并上溯周秦,旁及京兆府所属二十四县,记其沿革、山川、名胜、古迹等。其对于研究古都长安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元时骆天骧依据此书,削繁分类,并增添金、元时事,成《类编长安志》十卷。又有李好文绘刻《长安志图》。传世的明成化刊本,即将《长安志》与《长安志图》合刻。 ☚ 西京杂记 东京梦华录 ☛ 长安志 长安志古方志,北宋宋敏求撰。该书考订长安古迹,博采群书,记载长安城郭、宫室、官府、山川、道里、津梁、邮驿、民俗、物产等内容,于汉唐两代较详。可供研究汉代长安参考。收入《经训堂丛书》。 ☚ 文献通考 雍录 ☛ 长安志十卷。宋朝宋敏求撰。该书博采广记,网罗遗佚,于府县之政,官尹之职,河渠关塞,至于风俗物产、宫室街道,无不详备,世称其博。 长安志书名,二十卷,北宋宋敏求撰。宋敏求以唐人韦述所著《两京记》疏略不全,便博采群书,考订长安古迹,写成此书。对唐代长安城郭、宫府、山川、道里、津梁、邮驿,以及风俗、物产、宫室、寺院,甚至名人住宅所在,都有详细的记载。是关于唐代长安城的重要著作,元人李好义又为此书作图三卷。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