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丹普战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丹普战争亦称“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战争”或“丹麦战争”。丹麦与普鲁士争夺对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控制权的战争。荷尔斯泰因居民全为日耳曼人,石勒苏益格居民三分之二为日耳曼人,三分之一为丹麦人。这两个公国既是丹麦的附庸国,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两公国又是德意志联邦成员。1848年3月,两公国发生反对丹麦控制的起义。在德意志联邦授意下,普鲁士乘机出兵占领两公国。瑞典随即出兵援助丹麦反击普鲁士,英国威胁要对普鲁士采取海上作战行动,俄国和法国则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向普鲁士施加压力,迫使普鲁士于1850年让步,接受和约,恢复丹麦对两公国的权利。1863年11月18日,丹麦王国颁布《十一月宪章》,把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吕讷堡并入丹麦,遂引起当地日耳曼人的强烈不满和反抗。1864年1月,普鲁士和奥地利一起向丹麦提出最后通牒,要求丹麦在48小时内废除宪章,但遭拒绝。腓特烈·查理(1828~1885)立即率领普奥军队进入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丹麦被迫于8月1日求和。在英国的调停下,双方于10月30日订立维也纳和约:丹麦放弃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吕讷堡的一切权利。这次战争成为普鲁士首相俾斯麦(1815~1898)通过王朝战争统一德意志的第一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